- 年份
- 2024(8325)
- 2023(12188)
- 2022(10222)
- 2021(9585)
- 2020(8131)
- 2019(18833)
- 2018(18165)
- 2017(34559)
- 2016(18965)
- 2015(21423)
- 2014(21485)
- 2013(21731)
- 2012(20671)
- 2011(18987)
- 2010(18882)
- 2009(17560)
- 2008(17602)
- 2007(15761)
- 2006(13585)
- 2005(12347)
- 学科
- 济(88607)
- 经济(88533)
- 管理(49103)
- 业(45971)
- 方法(38797)
- 数学(35117)
- 数学方法(34839)
- 企(34575)
- 企业(34575)
- 中国(27202)
- 农(22602)
- 地方(20839)
- 财(19993)
- 学(17922)
- 贸(17319)
- 贸易(17311)
- 易(16821)
- 业经(15619)
- 制(15568)
- 农业(15113)
- 银(13192)
- 银行(13159)
- 环境(13087)
- 融(12923)
- 金融(12920)
- 行(12635)
- 和(11919)
- 务(11387)
- 财务(11368)
- 财务管理(11338)
- 机构
- 大学(283071)
- 学院(279634)
- 济(123252)
- 经济(120727)
- 研究(105198)
- 管理(102444)
- 理学(88211)
- 理学院(87042)
- 管理学(85615)
- 管理学院(85073)
- 中国(79054)
- 科学(64658)
- 京(61272)
- 所(54475)
- 财(53962)
- 农(51587)
- 研究所(49901)
- 中心(47130)
- 财经(43486)
- 业大(42443)
- 江(41132)
- 农业(41051)
- 经济学(40037)
- 经(39766)
- 北京(38864)
- 院(37733)
- 范(37660)
- 师范(37317)
- 经济学院(36249)
- 科学院(32563)
- 基金
- 项目(189106)
- 科学(149176)
- 基金(139979)
- 研究(133950)
- 家(124421)
- 国家(123499)
- 科学基金(103899)
- 社会(87699)
- 社会科(83255)
- 社会科学(83231)
- 基金项目(73781)
- 省(70527)
- 自然(66794)
- 自然科(65258)
- 自然科学(65233)
- 自然科学基金(64083)
- 划(61657)
- 教育(60622)
- 资助(57473)
- 编号(51287)
- 重点(43690)
- 部(43328)
- 发(42104)
- 成果(41818)
- 创(38331)
- 国家社会(37926)
- 科研(36567)
- 教育部(36538)
- 课题(36369)
- 创新(36212)
共检索到414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作宝 董琳 周煜翔
利用2016—2020年中国县城建设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县城市政设施水平的分布动态与区域差异,估计空间相关性与集聚特征,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结果表明:2016—2020年,全国县城市政设施水平提升明显,且呈“东中西”梯次下降格局。县城市政设施水平差异总体较小,区域内差异贡献超过区域间差异且呈上升趋势,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层面上,各类设施及东中西部综合得分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空间因素对收敛有明显加速作用。据此,提出加大低水平县城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差异化区域协调政策、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分类精准施策、优化县城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体制等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青 曾伏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收敛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鹏飞 胡歆韵 李敬
研究目标:揭示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出1993~2019年全国、分区域和分省份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借助收敛模型、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在样本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平均值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态势。除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外,全国整体以及东部、西部地区均呈上升态势;三大区域间差异也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产生如此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就收敛特征而言,仅东部地区存在显著σ收敛;全国和三大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在后者时收敛速度都相对更大;然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全国整体的β收敛趋势已不存在。研究创新:较早聚焦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刻画并测度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探究促进收敛的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对于缩小网络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间网络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永年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从时空维度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演变和分异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通过构建绝对/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收敛性。研究发现,2009—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小分散大集聚”的俱乐部特征。在区域差异上,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的来源由超变密度向三者相对均衡的状态转变,南北方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贡献。全国城市、东中西和南北区域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低碳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工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琳 许晶 李影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分析近年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以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消耗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验证相关经济规律。研究方法: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从2000—2011年,(1)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三组的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均值在逐渐减小,其组内各省间的标准差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出σ收敛的特征。(2)相对发达地区组内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差异的缩小幅度要小于全国组及相对落后地区组的幅度,并且自2004—2011年7年间的σ值均呈现相对发达地区组>全国组>相对落后地区组的结果。由此说明,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 强度 区域差异 收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孟志 李继霞 刘腾飞 张灿 王华春
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07—2019年全国2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并从流域视角出发,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非参数Kernel核密度考察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流域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同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时空分布上,全国环境治理绩效整体较低,但依旧低幅度波动式上升,三大流域呈现“珠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格局;空间变化上全国环境治理绩效呈现“离散零星”到“多极核”的分布格局变化,其中珠江流域的连片分布态势最为明显。(2)区域差异上,虽三大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组间差异波动式缓慢下降,但组内差异持续扩大,组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动态演进上,全国及三大流域均存在明显左拖尾和极化现象;除黄河流域外,全国及其他两大流域的内部绝对差异逐渐缩小。(4)收敛性上,除长江流域存在σ发散外,全国及其他两大流域普遍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技术支持、财政压力、外商投资和政府偏好等对不同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蕴 谢建国 张二震
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呈收敛特征,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导致了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收敛,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对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则呈现区域特征。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FDI提高了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却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从这种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的FDI更符合"污染天堂"假说。文章的结果表明,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先进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R&D投入的生产转化,降低能耗与污染,是缩小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收敛性 泰尔指数 面板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豆建民 刘欣
在计算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文章运用收敛模型讨论了1994-2008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收敛情况,并利用省域层面数据检验了造成省域差距的原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且绝对差距不断扩大,1994-2008年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除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之外,文章从新经济地理的角度强调了空间集聚的重要性。加快城镇化、引导人口流向人口承载力强的地区以及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可以显著降低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成本,有助于加快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 收敛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子敏 潘丹丹
基于200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从9个方面选取了反映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分项指标,采用熵值法进行加权处理,计算了各个省级行政区互联网发展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发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区域互联网发展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通过对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计算,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趋势。
关键词:
熵值法 互联网 水平 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畅 桂亚婷 韩爱华
文章构建了中国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考察民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三大地区样本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贡献来源为地区内差异,东部、西部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最大,并且东部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各地区城市之间的民生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收敛态势;劳动收入要素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民生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超 张金昌
文章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验证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随机收敛性。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发散,不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这说明我国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全国金融发展没有保持同步,这种差距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且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中、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也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波浪形曲线,而非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呈现倒U形曲线的特性。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随机收敛 面板单位根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研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建立政府治理效能指数,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差异来源进行分解,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全国及东部地区来讲,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态文明差异;全样本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β收敛,中部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α收敛,西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革 何斐然 赵亮
本文通过构建收入分配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综合测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收入分配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收入分配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收入分配水平差距较大且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区域最大,东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最小,三大区域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部与西部的区域间差异较大,其次是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且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虽然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程度呈减弱趋势,但仍是全国收入分配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收入分配水平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姬一帆 何泽军 徐涛
[目的]测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明确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状况,对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2009—2020年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面板数据测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结果](1) 2009—2020年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指数由0.354上升到0.416。(2)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逐渐扩大。(3)各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α收敛演变,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落后省域对领先省域的追赶趋势明显。(4)全国及各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政府投资、饲料资源显著正相关,牧区发展水平还与产业结构相关,城郊农牧结合区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正相关。[结论]建议加强畜禽养殖绿色技术创新、因地制宜采取行动、优化政策环境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