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2)
- 2023(19204)
- 2022(16552)
- 2021(15636)
- 2020(13336)
- 2019(31214)
- 2018(30966)
- 2017(58862)
- 2016(32164)
- 2015(36886)
- 2014(36881)
- 2013(36542)
- 2012(33692)
- 2011(30531)
- 2010(30646)
- 2009(28359)
- 2008(28067)
- 2007(24711)
- 2006(21315)
- 2005(18727)
- 学科
- 济(131283)
- 经济(131141)
- 管理(89230)
- 业(85299)
- 企(70316)
- 企业(70316)
- 方法(64262)
- 数学(56024)
- 数学方法(55163)
- 农(34767)
- 中国(34641)
- 财(31762)
- 贸(30576)
- 贸易(30562)
- 易(29670)
- 学(29634)
- 业经(27945)
- 地方(24781)
- 农业(23041)
- 理论(22853)
- 制(22492)
- 和(20496)
- 务(20269)
- 财务(20176)
- 财务管理(20128)
- 环境(19493)
- 技术(19340)
- 银(18973)
- 企业财务(18953)
- 银行(18902)
- 机构
- 大学(469890)
- 学院(467948)
- 济(187141)
- 经济(183203)
- 管理(179871)
- 研究(158915)
- 理学(156583)
- 理学院(154764)
- 管理学(151526)
- 管理学院(150704)
- 中国(116858)
- 科学(101392)
- 京(100259)
- 财(82372)
- 所(81470)
- 农(80778)
- 研究所(74936)
- 业大(73078)
- 中心(71259)
- 财经(67240)
- 江(67172)
- 农业(63968)
- 北京(63248)
- 范(62300)
- 师范(61643)
- 经(61112)
- 院(57259)
- 经济学(56750)
- 州(54305)
- 经济学院(51372)
- 基金
- 项目(320108)
- 科学(250137)
- 基金(231592)
- 研究(228874)
- 家(203774)
- 国家(202151)
- 科学基金(172023)
- 社会(142065)
- 社会科(134581)
- 社会科学(134541)
- 省(124630)
- 基金项目(122029)
- 自然(114194)
- 自然科(111586)
- 自然科学(111549)
- 自然科学基金(109547)
- 教育(106867)
- 划(105851)
- 资助(97446)
- 编号(92888)
- 成果(75731)
- 重点(72363)
- 部(70572)
- 发(67754)
- 创(65916)
- 课题(64700)
- 科研(61924)
- 创新(61605)
- 教育部(59939)
- 大学(59750)
- 期刊
- 济(196981)
- 经济(196981)
- 研究(131873)
- 中国(83907)
- 学报(79738)
- 农(72469)
- 科学(71405)
- 管理(63629)
- 财(62201)
- 大学(59580)
- 学学(56144)
- 教育(51763)
- 农业(50418)
- 技术(41534)
- 融(35297)
- 金融(35297)
- 经济研究(32925)
- 财经(32050)
- 业经(31834)
- 经(27459)
- 业(27188)
- 问题(26572)
- 贸(25050)
- 图书(23678)
- 版(23249)
- 统计(22972)
- 技术经济(22820)
- 科技(21802)
- 国际(21452)
- 理论(20808)
共检索到670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 王玉庭 李哲敏
我国是乳制品消费大国,2018年奶源自给率仅66.1%。厘清我国原料奶粉进口的现状和主要驱动因素,对于合理利用国际资源、科学制定奶业进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将影响我国原料奶粉进口量的变化分解为替代效应、偏好效应、需求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四个部分,结果发现:偏好效应是造成我国进口原料奶粉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替代效应是抑制原料奶粉进口的主要因素。建议提高我国奶业竞争力,引导国内科学消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苗红 赵润博 黄鲁成 吴菲菲 娄岩
从技术角度选取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和技术交叉融合强度4个驱动因素,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对技术融合度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工程领域BIM技术为实证对象,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广度对于技术融合度的驱动程度最大;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3项为正向驱动,而技术融合交叉强度为双向驱动;在驱动因素作用下,BIM专利在2012年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专利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吴驰宸
提升隐含碳生产率是产业部门碳减排的关键。基于2002—2020投入产出数据与能源碳排放数据建立隐含碳生产率指标,利用LMDI-PDA综合分解法,系统梳理各效应、各细分产业部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直接排放率效应对28个产业部门中的大部分产业部门的隐含碳生产率提升起到阻碍作用,排放能效效应以及能源资本替代效应则主要起积极作用;隐含碳生产率效应普遍推动三次产业隐含碳生产率上升,排放结构效应则阻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负向效应分别为-0.0166万元/吨、-0.0190万元/吨;对产业部门整体隐含碳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的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服务业和建筑业。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产业低碳变革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包金梅 熊思琴
文章运用LMDI分解模型,综合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宏观基础数据对全国和各区域在2004年-2009年和2009年-2014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金融危机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果效应位列前三,除珠江中上游外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效应依旧较小,远西部地区无论产业结构效应还是能源结构效应较金融危机前均得到大幅度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多区域 LMDI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包金梅 熊思琴
文章运用LMDI分解模型,综合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宏观基础数据对全国和各区域在2004年-2009年和2009年-2014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金融危机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果效应位列前三,除珠江中上游外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效应依旧较小,远西部地区无论产业结构效应还是能源结构效应较金融危机前均得到大幅度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多区域 LMDI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庞军 张浚哲
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CO2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太祥 张思玉 张杰 祝宏辉
本文使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利用修正的CMS模型对1994—2012年间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波动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的进口贸易波动是国内进口引力和结构共同影响的结果,而棉花生产成本高、流通体制不健全和市场信息不完善是造成棉花进口引力和结构无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探索低成本的棉花种植模式、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建立全球化的信息监测系统,将有助于稳定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丽 王永利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运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进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期内,经济增长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能源强度效应对制造业的碳减排贡献非常突出,能源结构效应和碳排放系数效应对制造业的减排作用较小。为了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我国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耗能污染严重的重工业比例,重点关注经济增长质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为主要策略。
关键词:
LMDI分解 碳排放 制造行业 能源强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振信 石佳 王书平
运用LMDI分解方法对北京地区1995—2010年的能源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北京地区能源强度是能源碳排放最大的负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对减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经济发展规模与人口规模是拉动北京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交通运输业对北京地区的能源碳排放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于燕
本文通过对1995-2010年间中国与42个贸易伙伴国之间在制造业16个行业的双边进口贸易进行引力模型的计量分析,得出影响中国进口贸易的关键因素有双边贸易成本、中国所处的国际分工水平、中国及贸易伙伴国各行业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水平、中国双边出口贸易水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外商直接投资也是进口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但系数不稳定。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采取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国际分工和竞争力水平,提高产出和工人工资及促进出口等相应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中国各行业进口贸易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伟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区域间和行业间的相互关联。本文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CMRIO)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其值由2007年的2. 3153 t/万元下降至2012年的1. 5537 t/万元,年均下降7. 67%左右。(2)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和行业差异,经济相对欠发达区域出口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要高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能源消耗较高的工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下降幅度要高于能源消耗较低的服务业。(3)中国区域、行业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变化量与期初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具有明显的收敛性特征。(4)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出口贸易综合效应三者共同促使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其中直接碳排放系数变动是最大驱动因素。(5)中国各区域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变动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增加值系数效应为正,直接碳排放系数、出口贸易综合效应为负,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表现不一,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小。(6)中国各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变动的驱动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是最大的,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增加值系数、中间投入技术结构、出口贸易综合效应表现不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靓 穆月英
近年来中澳粮食贸易快速发展,已互为重要粮食贸易伙伴。文章分析了中澳粮食贸易的历史演进,并运用CMS模型分析影响中澳粮食贸易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中澳粮食贸易总体呈波动上升,且以中国逆差为主;两国的粮食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依存度较高;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粮食以大麦和小麦为主。中国从澳大利亚粮食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进口粮食结构的改变是引起中国粮食进口额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将不断增加,进口大麦有望波动上升,两国之间的玉米贸易将维持低位震荡。
关键词:
中国 澳大利亚 粮食贸易 CMS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逸飘 郭佳钦 廖望科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过度性损失"因素,对人口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驱动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更强的驱动效应,但这种驱动效应是以牺牲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为代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逸飘 郭佳钦 廖望科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过度性损失"因素,对人口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驱动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更强的驱动效应,但这种驱动效应是以牺牲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为代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力 应瑞瑶 江艳
本研究利用CMS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葡萄酒进口波动的成因,文章认为,进口引力是左右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波动的首要原因;世界经济因素与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衰退期,世界需求缩减、进口引力下跌与进口结构的不合理,是我国葡萄酒进口减少的重要原因;在增长期,强势的进口引力和扩张的世界需求促进了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现阶段,我国葡萄酒进口引力较强,国内外经济环境良好,商品结构得以改善,市场结构有待优化。应积极协调世界经济发展,努力扩大内需,提升进口引力,不断优化进口结构,大力推进葡萄酒进口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CMS模型 贸易波动 引力 葡萄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