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0)
- 2023(15766)
- 2022(12848)
- 2021(12120)
- 2020(9889)
- 2019(22625)
- 2018(22484)
- 2017(42070)
- 2016(22393)
- 2015(24792)
- 2014(24879)
- 2013(24241)
- 2012(22043)
- 2011(19985)
- 2010(20340)
- 2009(19063)
- 2008(18870)
- 2007(16886)
- 2006(15039)
- 2005(13388)
- 学科
- 济(95907)
- 经济(95822)
- 业(65114)
- 管理(61750)
- 企(50319)
- 企业(50319)
- 方法(43134)
- 数学(37465)
- 数学方法(36830)
- 农(34400)
- 中国(29617)
- 业经(23748)
- 农业(22820)
- 制(20866)
- 财(19984)
- 技术(19719)
- 银(18862)
- 银行(18850)
- 行(17919)
- 贸(17651)
- 贸易(17632)
- 学(17528)
- 易(17137)
- 地方(17046)
- 理论(15598)
- 融(15152)
- 金融(15150)
- 发(14159)
- 策(13535)
- 技术管理(13021)
- 机构
- 学院(321554)
- 大学(319154)
- 济(134931)
- 经济(132242)
- 管理(122723)
- 研究(110259)
- 理学(105646)
- 理学院(104470)
- 管理学(102319)
- 管理学院(101707)
- 中国(87513)
- 京(67701)
- 科学(66796)
- 财(59926)
- 农(55526)
- 所(54556)
- 中心(50397)
- 研究所(49813)
- 财经(48150)
- 江(47694)
- 业大(46325)
- 经(43946)
- 北京(42915)
- 范(42722)
- 农业(42579)
- 经济学(42562)
- 师范(42293)
- 院(39454)
- 州(38672)
- 经济学院(38280)
- 基金
- 项目(216247)
- 科学(172323)
- 基金(159017)
- 研究(156840)
- 家(139506)
- 国家(138373)
- 科学基金(119260)
- 社会(102979)
- 社会科(97728)
- 社会科学(97710)
- 省(84686)
- 基金项目(82910)
- 自然(76065)
- 自然科(74480)
- 自然科学(74467)
- 自然科学基金(73146)
- 教育(72291)
- 划(70798)
- 资助(66023)
- 编号(61021)
- 创(49114)
- 成果(48964)
- 重点(48822)
- 部(47752)
- 发(47422)
- 创新(45245)
- 国家社会(43916)
- 课题(43499)
- 教育部(41165)
- 科研(40885)
共检索到480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敏慧 保继刚
以西递为案例地,对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模型在中国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进程中的应用进行检验。该模型认为资本是推动遗产型社区景观商业化的主要动力,而各种亚文化之间的博弈则塑造了最终的商业化景观,模型指出遗产型社区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商业化、初级商业化、高级商业化、初级破坏、高级破坏和后破坏等6个阶段。通过历时性研究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该模型只有在前3个阶段是较为符合案例地情境的,案例地之所以没有按照后续的3个阶段发展下去,其背后的推力是政府的强有力干预。因此,创造性破坏模型
关键词:
历史村镇 创造性破坏 旅游商业化 西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艳芬 王华
在中国历史城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部分历史城镇在资本、创新和政府三方力量的协作下,发生急剧的创造性破坏式发展,Mitchell提出的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在解释这些历史城镇旅游地发展演化过程上存在局限性。文章基于乌镇案例,通过对网络媒体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构建历史城镇旅游商业化的创造性破坏模型,以作为Mitchell模型的修正与补充。模型明确界定了历史城镇旅游创造性破坏的主体和支持主体,重新界定了历史城镇旅游的创造性破坏驱动力,提出了历史城镇旅游创造性破坏的主要方式,并指出正是其中任一方式的创新,影响旅游地的发展进阶,甚至促使其实现跳跃式发展。乌镇模式的示范效应影响着中国历史城镇旅游的创造性破坏发展,可能成为中国历史城镇旅游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鸣 张翼
本文尝试采用市场信息法,利用银行股票价格所包含的信息估计银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并以国内上市银行为例,运用CAPM和GARCH模型估计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银行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信息法能够提前对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会计信息评估银行稳定性方法的不足。
关键词:
银行财务困境 股票价格 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必虎 肖金玉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对全国350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剖析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得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历史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理文化因素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 相关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屠兴勇 张怡萍 刘雷洁 江静
创造性工作投入被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如何激发员工创造性工作投入是组织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关系型领导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从领导创新期待的视角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主管教练行为影响员工创造性工作投入的机制和边界条件进行新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主管教练行为对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投入具有正向作用;有意义的工作感知在主管教练行为与员工创造性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领导创新期待在有意义的工作感知对员工创造性工作投入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领导创新期待调节主管教练行为和员工创造性工作投入的关系,并以有意义的工作感知为中介。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主管教练行为对员工创造性工作投入效用发挥的中介机制研究,丰富领导创新期待的效力范围,还为促进员工积极投身创造性工作提供全新思路和诠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炜
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钱炜(中国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旅游业几乎从它的诞生之日起便是一种全球性的竞争。时代发展到了90年代,这种竞争更显激烈。就中国而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呈现的是一种完全的卖方市场。一切似乎都有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对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检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由于一个国家在封闭时期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对总体比较优势的直接检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相对封闭状态和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全面开放的经历可以看作是从封闭经济到自由贸易的一个历史实验,本文利用这一时期的价格和贸易流量的数据对于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封闭经济 自由贸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正强 易振新
旅游化与城镇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推动力,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以我国24个典型旅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5年的样本数据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面板VAR)。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面板矩估计、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检验旅游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型城市的旅游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建设初期的不完善对旅游化存在抑制作用,而旅游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则表现出平缓的促进态势;从长期来看,旅游化与城镇化彼此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旅游化对城镇化的贡献度要高于城镇化对旅游化的贡献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正强 易振新
旅游化与城镇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推动力,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以我国24个典型旅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5年的样本数据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面板VAR)。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面板矩估计、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检验旅游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旅游型城市的旅游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建设初期的不完善对旅游化存在抑制作用,而旅游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则表现出平缓的促进态势;从长期来看,旅游化与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谭利萍 吕大国 符通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佐太 黄晓凤
创造性破坏是县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持续动力。文章立足于县域企业创造性破坏频率过低、结构失衡和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了寻求最佳创新模式、整合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提高县域企业创造性破坏程度、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学选择。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县域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龚一萍
本文从"创造性破坏"的视阈,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进行探析,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造性破坏"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强调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必须以破为首,破除企业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等四大障碍;创造为本,重在创新。并从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企业"创造性破坏"的目标指向、路径与方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晓娟 柯振埜
创造性破坏的价值源于创新的成功商业化。此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更替、企业重组、战略联盟等行为都是围绕着价值链而展开。本文试图在价值链视角下,深入分析创造性破坏过程的价值生成条件和生成机理。通过讨论不同的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创造性破坏过程产生的影响,给出价值链治理模式的选择模型,以求对创造性破坏过程有一个更加透彻的认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振
相比于互联网1.0,互联网2.0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去中心化、经济活动的泛数据化、社会生活的物联网化,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成为企业能力的衍生。因而,“互联网+”并非将互联网视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扩展,实质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虚拟经济相融合的“跨界经营”现象,并对传统产业和市场基础造成“创造性破坏”。为了解释其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互联网+”模式在商业生态圈、制造生态圈及研发生态圈的三重报酬递增循环。顾客社群、低交易成本的外部经济性和网络效应、由IT到DT引发的平行互动、制造技术与IT技术的迭代演进成为正反馈循环的关键因素;情感、知识及虚拟中间产品所具有的“非消耗性”特征成为支撑报酬递增和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