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7)
- 2023(15392)
- 2022(13251)
- 2021(12586)
- 2020(10326)
- 2019(23936)
- 2018(23455)
- 2017(44935)
- 2016(24280)
- 2015(27239)
- 2014(27301)
- 2013(27188)
- 2012(25041)
- 2011(22628)
- 2010(22474)
- 2009(20564)
- 2008(20039)
- 2007(17460)
- 2006(15185)
- 2005(13143)
- 学科
- 济(100737)
- 经济(100628)
- 业(64133)
- 管理(63198)
- 企(50271)
- 企业(50271)
- 方法(45651)
- 数学(39347)
- 数学方法(38950)
- 农(34936)
- 中国(29910)
- 业经(23883)
- 财(23676)
- 农业(22891)
- 学(22309)
- 地方(20679)
- 制(19158)
- 贸(18872)
- 贸易(18862)
- 易(18378)
- 和(15595)
- 理论(15440)
- 银(15382)
- 银行(15340)
- 环境(14814)
- 融(14809)
- 金融(14805)
- 行(14731)
- 发(14601)
- 务(14095)
- 机构
- 大学(349463)
- 学院(346158)
- 济(142212)
- 经济(139234)
- 管理(134595)
- 研究(122360)
- 理学(117268)
- 理学院(115853)
- 管理学(113909)
- 管理学院(113273)
- 中国(90394)
- 科学(75840)
- 京(74787)
- 财(62357)
- 所(61132)
- 农(60530)
- 研究所(56226)
- 中心(54340)
- 业大(52620)
- 财经(50874)
- 江(48556)
- 范(47510)
- 北京(47389)
- 师范(47068)
- 农业(46672)
- 经(46583)
- 院(44234)
- 经济学(43988)
- 经济学院(39661)
- 州(39227)
- 基金
- 项目(241885)
- 科学(191050)
- 基金(178000)
- 研究(175829)
- 家(156110)
- 国家(154824)
- 科学基金(132232)
- 社会(113109)
- 社会科(107120)
- 社会科学(107095)
- 基金项目(94656)
- 省(91885)
- 自然(85301)
- 自然科(83353)
- 自然科学(83331)
- 自然科学基金(81858)
- 教育(79367)
- 划(78292)
- 资助(72739)
- 编号(69935)
- 成果(57380)
- 部(54278)
- 重点(54093)
- 发(51841)
- 创(49574)
- 课题(48193)
- 国家社会(47319)
- 教育部(46452)
- 创新(46319)
- 科研(46142)
- 期刊
- 济(154842)
- 经济(154842)
- 研究(103661)
- 中国(64564)
- 农(59232)
- 学报(58162)
- 科学(54272)
- 管理(47117)
- 财(44610)
- 大学(44139)
- 学学(41605)
- 农业(40545)
- 教育(36348)
- 融(29412)
- 金融(29412)
- 技术(26509)
- 业经(25937)
- 经济研究(24989)
- 财经(24837)
- 经(21314)
- 问题(20871)
- 业(19568)
- 图书(17704)
- 版(17426)
- 科技(16584)
- 技术经济(15905)
- 理论(15687)
- 贸(15571)
- 世界(15562)
- 资源(15273)
共检索到50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必虎 肖金玉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对全国350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剖析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得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历史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理文化因素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 相关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敏慧 保继刚
以西递为案例地,对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模型在中国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进程中的应用进行检验。该模型认为资本是推动遗产型社区景观商业化的主要动力,而各种亚文化之间的博弈则塑造了最终的商业化景观,模型指出遗产型社区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商业化、初级商业化、高级商业化、初级破坏、高级破坏和后破坏等6个阶段。通过历时性研究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该模型只有在前3个阶段是较为符合案例地情境的,案例地之所以没有按照后续的3个阶段发展下去,其背后的推力是政府的强有力干预。因此,创造性破坏模型
关键词:
历史村镇 创造性破坏 旅游商业化 西递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尚英
《俊义文存》内容涵盖了有关清史和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与评论,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之探析,还有相关的文史评说、图书序跋及人物纪念文章等,是王俊义半个多世纪学术研究的缩影。《俊义文存》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清史和清代学术思想史,精到分析和详密考订清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研究;反映了王俊义人生经历和治学历程及其尊师重道、提携后进的情怀。《俊义文存》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学术价值还是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关键词:
《俊义文存》 清史研究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法"这一技术化进路,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之,我们将会发现:对于孔子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学",并非服于任何外在目的、对象化、工具性的知识活动,而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和生活历程,其间充满了精神张力和乐感韵律。学与不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进入此境;而教,不过是通过在境中言并引人入境,有效介入学者的精神世界,让学者进入居间引发、欲罢不能的状态。"入境"意味着进入时间(历史的时间而非物理的时间),感受并顺应"生命—...
关键词:
孔子 历史文化语境 孔子之“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梅 周宏伟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历史文化村镇 研究进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常春 吕昀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传统村镇 保护 谱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彦
在目前我国的历史村镇保护中,传统的经典式保护已无法解决大量的保护问题,亟待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加以解决。以融贯学科为思维指引,分析当前保护研究存在的具体问题,阐释"拟合"的概念涵义及其在历史村镇保护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拟合的工作路线、技术重点与难点,并以重庆龚滩古镇保护作为验证对象进行说明,为历史村镇的区域保护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
融贯学科 拟合 工作路线 重点与难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宣范 左琰
历史文化村镇属于"特色村镇"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政策出发,对上海市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上海13个历史文化村镇特色展开研究,并以嘉定区南翔镇、宝山区罗店镇以及浦东新区高桥镇三个案例,深入探索上海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政策及特色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政策导向 特色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静
伴随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特点。在新一轮现代化建设高潮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将重新审视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问题。文章以杭州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两种不同形式的保护途径,分析杭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教训,针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分层次讨论杭州通过借助新城发展得以保护老城现状的城市"理性增长"必然性,最终提出依托休闲经济发展实现杭州"以老城养老城"良性循环的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一,比较观察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端锋
中国农村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实体,不同区域的农村由于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也必将决定不同区域村庄性质的不同,从而对乡村治理带来影响,导致国家政策在不同区域农村具有不同的实施机制。调查发现,在江西和山东农村,一个自然村通常被分为几个生产队,村民小组由分田到户之前的作业组转变而来;而在江汉平原上的农村,一个生产队则通常包括几个自然村,而后来的村民小组就或者由生产队的作业组或者由生产队自身转化而来,并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江淮平原的小井村的村民小组同样由生产队转化而来,但
关键词:
村民小组 空间结构 乡村治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筠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形态。在长久的历史前进历程中,国民精神为我国的长期存续与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当历史行进到新时期,国民文化自信的成功树立使得中国历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由钱穆编著、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作者以博大的历史情怀、广阔的视野与锐利的目光,将中国历史的各个维度进行详细介绍、深度解析与精准评价,为国民认识过往的历史与当下所处的环境、建设和完善当代的中国历史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溪苹 孙虎
近年来,游客满意度是旅游业的热点研究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为例,运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分析法,从游客的角度对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韩城市旅游市场满意度的评价一般。在此基础上,将28项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子定位到IPA分析图的4个象限,分析出韩城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针对每个象限提出4种发展策略:保持发展、重点发展、低优先发展和顺其自然发展。而当务之急,韩城市旅游业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第Ⅱ象限的13项因子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达到游客满意,进而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春玲
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发展了300多年的公共财政,要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经济制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思想禁锢,又实行了近3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得到切实运行,不可否认,这其中要在思想观念、制度设计以及政策策略手段等许多方面有大的突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中国古代历史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古代调节手段已经失效,出路是转换生态链,从旧有的"人口—土地"链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