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46)
- 2023(4293)
- 2022(3568)
- 2021(3609)
- 2020(3030)
- 2019(6879)
- 2018(6572)
- 2017(11704)
- 2016(6568)
- 2015(8038)
- 2014(7789)
- 2013(7440)
- 2012(7016)
- 2011(6635)
- 2010(6481)
- 2009(5926)
- 2008(5866)
- 2007(4931)
- 2006(4331)
- 2005(4125)
- 学科
- 济(28724)
- 经济(28693)
- 管理(13035)
- 方法(12721)
- 中国(12258)
- 数学(11982)
- 数学方法(11884)
- 业(11034)
- 贸(8861)
- 贸易(8854)
- 易(8770)
- 企(7484)
- 企业(7484)
- 农(6609)
- 教育(5590)
- 关系(5423)
- 制(5334)
- 财(5275)
- 出(5065)
- 银(5024)
- 银行(5017)
- 行(4938)
- 学(4903)
- 融(4673)
- 金融(4670)
- 业经(4405)
- 发(4402)
- 环境(4272)
- 口(4172)
- 出口(4171)
- 机构
- 大学(97352)
- 学院(93690)
- 济(47368)
- 经济(46788)
- 研究(40716)
- 中国(31277)
- 管理(29629)
- 理学(25496)
- 理学院(25076)
- 管理学(24642)
- 管理学院(24472)
- 科学(22453)
- 京(22135)
- 所(20781)
- 财(19683)
- 研究所(19067)
- 经济学(16829)
- 中心(16692)
- 财经(16035)
- 农(15407)
- 经济学院(15169)
- 经(15020)
- 北京(14961)
- 院(14090)
- 范(13818)
- 师范(13720)
- 科学院(13047)
- 农业(12224)
- 财经大学(12128)
- 业大(11789)
- 基金
- 项目(61018)
- 科学(48772)
- 基金(46484)
- 研究(46040)
- 家(41120)
- 国家(40813)
- 科学基金(33726)
- 社会(31333)
- 社会科(29718)
- 社会科学(29714)
- 基金项目(23169)
- 教育(22414)
- 省(19956)
- 资助(19780)
- 自然(19691)
- 自然科(19287)
- 自然科学(19278)
- 自然科学基金(18969)
- 划(18687)
- 编号(16827)
- 中国(16561)
- 部(15820)
- 成果(15327)
- 国家社会(14394)
- 重点(14350)
- 教育部(13851)
- 大学(13739)
- 发(13265)
- 课题(13086)
- 创(12643)
共检索到14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冷伟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责难,文章运用大量事实,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特征""内容结构"、"抗日内容的表述""抗日内容的教学"诸方面予以驳斥,从而说明,中国历史教科书客观公正地阐述了抗战历史,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国历史教科书 抗战历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中国古代历史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古代调节手段已经失效,出路是转换生态链,从旧有的"人口—土地"链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从总量变化和增长率变化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中国历史人口的变化过程,得出稳定人口的结论。然后,从稳定人口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人口增长和人口循环作出新的解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洪斌
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继续在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不仅为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必要前提,锻造和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精神塑造等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历史进程 重大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储流杰
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进展谈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认为图书馆学不是前科学 ,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由于存在局限和重大认识论错误而从根本上讲不能作为评价图书馆学历史进展的理论依据。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来分析和评价图书馆学理论 ,既要充分肯定图书馆学研究取得的既有成就 ,也要辨证地看待理论存在的不足 ,要加强理论建设 ,创造图书馆学美好的明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一,比较观察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阵市镇史的研究热潮,佳作迭出。许多学者化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将地方志与碑刻上有关市镇的资料,发掘搜集,并悉心整理,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市镇发展的轨迹与经济活动。但是不幸这些精彩的研究作品却对这个课题留下了一个很关键性的空白点——缺一个宏观的注释。大家指出明清时期市镇的数目与规模都有快速的增加,是因为这时期的人口、商业、手工业都有快速的增长。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自然而正常的过程。 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一下,可能就不会满意上面的简单答案。如果我们追问,人口增加,为什么不进城去?不向大城市发展?不在大城市里从事商业与手工业?为什么要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2013年6月中国出现了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企、流动性短缺的情况,有人称其为"钱荒"。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中叶和宋代都出现过具有典型意义的铜钱流通短缺的现象,那才是真正的"钱荒"。钱荒的危害及成因中国古代的钱荒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刘秩谈到"物之贵贱"与"钱之轻重"的关系,就涉及当时的通货不足问题。到唐德宗时期,杨炎于780年实行两税法之后,"物轻钱重,民以为患",通货不足越来越成为一个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德馨
在游猎采集为生阶段,无城无市。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市随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兴起,城中有市,市被垣围住。地主经济形态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市场经济兴起后,市破城墙而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城成为市发展的障碍,相继被拆除;新兴之市不再修城,于是有市无城。城与市关系的演进过程显示:市场的力量可以突破市垣与城墙的限制,并最终摧毁市垣与城墙,自行前进;中国市场经济是几千年历史客观进程的必然产物,它是内生的,而不是从国外搬来的或主观设定的。
关键词:
城市的历史 城市 城与市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实物借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活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前,实物借贷一直是主要的借贷形式。粮、布、菜、茶、柴、猪等生活资料都曾作过借贷物,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借贷品。历史上私人之间的实物借贷方式,从简单的单一实物借贷,发展为多种多样、多种借贷机制的实物借贷。除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实物借贷是无息或低息外,其他私人实物借贷都具有高利贷特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要了解中国国情,首先应该研究历史。同样,要制定符合国情的人口政策,也应该对历史人口政策进行系统研究。 一、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在人口数量上,追求人口总量的增殖。 刀耕火种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则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为了弥补简陋工具造成的低效率,人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实物借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活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前,实物借贷一直是主要的借贷形式。粮、布、菜、茶、柴、猪等生活资料都曾作过借贷物,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借贷品。历史上私人之间的实物借贷方式,从简单的单一实物借贷,发展为多种多样、多种借贷机制的实物借贷。除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实物借贷是无息或低息外,其他私人实物借贷都具有高利贷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筠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形态。在长久的历史前进历程中,国民精神为我国的长期存续与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当历史行进到新时期,国民文化自信的成功树立使得中国历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由钱穆编著、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作者以博大的历史情怀、广阔的视野与锐利的目光,将中国历史的各个维度进行详细介绍、深度解析与精准评价,为国民认识过往的历史与当下所处的环境、建设和完善当代的中国历史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