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5)
2023(4621)
2022(3832)
2021(3784)
2020(3143)
2019(7546)
2018(7267)
2017(14047)
2016(7208)
2015(8336)
2014(7963)
2013(8151)
2012(7748)
2011(7076)
2010(6856)
2009(6382)
2008(6236)
2007(5201)
2006(4664)
2005(4420)
作者
(19623)
(16515)
(16318)
(15955)
(10509)
(7881)
(7308)
(6529)
(6427)
(5915)
(5730)
(5459)
(5437)
(5356)
(5252)
(5238)
(4937)
(4687)
(4623)
(4285)
(4201)
(3959)
(3886)
(3808)
(3765)
(3718)
(3504)
(3335)
(3326)
(3313)
学科
(38211)
经济(38171)
方法(17277)
数学(16412)
数学方法(16364)
中国(14995)
管理(14867)
(14655)
(10901)
贸易(10893)
(10761)
(9081)
(9012)
企业(9012)
(7172)
(6404)
农业(6268)
(6115)
地方(6090)
(5970)
关系(5814)
(5740)
银行(5731)
(5647)
金融(5647)
(5610)
(5304)
环境(5234)
业经(5195)
人口(5079)
机构
大学(107918)
学院(103366)
(58111)
经济(57530)
研究(44877)
管理(36146)
中国(35445)
理学(31018)
理学院(30643)
管理学(30305)
管理学院(30117)
(24515)
(23745)
科学(23346)
(22613)
经济学(21020)
研究所(20603)
财经(19928)
经济学院(19060)
中心(18608)
(18571)
北京(15860)
(15605)
(15509)
财经大学(15072)
科学院(14084)
研究中心(13109)
(12838)
社会(12773)
师范(12748)
基金
项目(68138)
科学(55022)
基金(54099)
研究(49413)
(47908)
国家(47636)
科学基金(39987)
社会(35904)
社会科(34247)
社会科学(34244)
基金项目(27346)
自然(23516)
自然科(23025)
自然科学(23020)
资助(22880)
自然科学基金(22677)
教育(21714)
(21255)
(19572)
中国(18367)
(17450)
国家社会(17232)
编号(16767)
重点(15764)
教育部(15382)
(15376)
成果(14232)
人文(13907)
重大(13870)
社科(13643)
期刊
(58944)
经济(58944)
研究(38536)
中国(20903)
(17393)
科学(16238)
学报(15514)
(14148)
管理(13908)
大学(12311)
经济研究(12005)
学学(11600)
财经(10810)
(10324)
金融(10324)
农业(9987)
(9830)
(9562)
世界(9189)
国际(8847)
问题(8598)
技术(7057)
教育(6966)
(6424)
业经(6391)
统计(5882)
技术经济(5549)
经济问题(5000)
人口(4837)
(4647)
共检索到161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从总量变化和增长率变化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中国历史人口的变化过程,得出稳定人口的结论。然后,从稳定人口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人口增长和人口循环作出新的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豆建春  冯涛  杨建飞  
本文将技术创新区分为效率型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通过一个包含产品种类的内生生育率动态模型,从不同技术创新与人口增长关系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只要孩子类似于一种"正常商品",生育率的变化就与效率型技术进步正相关,而与产品创新负相关。如果经济中出现了相对较快的产品创新,人均收入增长率最终将收敛于劳均产出增长率水平。如果技术创新更多地表现为效率型技术进步,人均收入增长率将下降到一个低于劳均产出增长率的水平。中国自宋代开始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明清时期早期工业的发展都以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缺乏有效的产品创新。这种技术进步倾向于提高人口增长率,从而削弱了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这是古代中国有技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豆建春  冯涛  
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对理解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使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历史上税制变革的人口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但税额的变化对人口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且税制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当税额给定时,丁税占比与长期人口水平负相关,与稳态人均产出以及稳态家庭收入正相关;(2)当税收结构给定时,税额与长期人口水平负相关,与稳态人均产出正相关,对家庭收入的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丁税占比和劳动产出弹性的大小。结合历史上赋役变化的具体情况,我们预测两税法以来的税制变革倾向于释放更多的人口,并引起劳动生产率的长期下降,但是,稳态人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冬水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经营方式很少受到制度性限制,土地经营制度的演变是人们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口与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土地经营制度演化博弈模型说明,在未受人口压力扰动下,土地经营制度博弈存在多重均衡,人们选择哪一种土地经营制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初始条件;在人口增长的持续冲击下,定额租制是唯一的随机稳定均衡。处于随机稳定均衡状态的定额租制比其他制度安排更有效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中国古代历史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古代调节手段已经失效,出路是转换生态链,从旧有的"人口—土地"链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要了解中国国情,首先应该研究历史。同样,要制定符合国情的人口政策,也应该对历史人口政策进行系统研究。 一、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在人口数量上,追求人口总量的增殖。 刀耕火种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生产方式,广种薄收则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为了弥补简陋工具造成的低效率,人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傅允生  
汉武帝时期为了筹措巨额对外战争经费 ,实行大规模的官营工商业政策。本文认为官营工商业是一种封建统制经济 ,它强调国家干预 ,便于组织财政收入 ,但不利于社会经济尤其是民间工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冷伟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责难,文章运用大量事实,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体例特征""内容结构"、"抗日内容的表述""抗日内容的教学"诸方面予以驳斥,从而说明,中国历史教科书客观公正地阐述了抗战历史,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重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把这种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方面。所谓“直接影响”,即气候变化引起农业产量的增减、农业区域的移动,从而导致人口发生变化;而所谓“间接影响”,则指的是气候恶化通常激化社会矛盾、触发社会危机,引起原有社会结构解体,同时还会引起外来烈性传染病的传播,从而导致人口减少;反之则引起人口的增加。通过这个分析,作者指出:20世纪以前的两千年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我国人口变化的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芳  
基于1998-2007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TIPAT模型,就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对CO_2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发达城市,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化时代特征,人口增长是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东部和中西部省份来说,处于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阶段,能源强度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正影响,人口增长对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对中西部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绍凤  孟向京  
在中国人均资源贫乏、人口对生态系统压力增大、经济落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失业严重的情况下 ,人口过快增长既不能促进资本增长 ,也不能促进技术进步 ,它只能会减缓人均收入的提高。因此 ,为了促进人均收入的提高 ,必须尽可能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本文在回顾已有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人口转变的角度来进一步说明计划生育带来的快速生育率下降对中国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本文引进人口乘数的概念,即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规模增加倍数,来说明中国计划生育引导下的快速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人口乘数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对中国的发展将作出历史性贡献。本文最后探讨了中国人口控制给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同时存在的一些严峻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