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6)
- 2023(13501)
- 2022(11675)
- 2021(10953)
- 2020(9120)
- 2019(21137)
- 2018(20958)
- 2017(40383)
- 2016(21602)
- 2015(24512)
- 2014(24422)
- 2013(24444)
- 2012(22745)
- 2011(20818)
- 2010(20599)
- 2009(19083)
- 2008(18368)
- 2007(15800)
- 2006(14074)
- 2005(12619)
- 学科
- 济(109699)
- 经济(109591)
- 管理(60800)
- 业(55464)
- 企(45339)
- 企业(45339)
- 方法(45032)
- 数学(39619)
- 数学方法(39281)
- 中国(27009)
- 农(23402)
- 地方(23163)
- 学(21474)
- 财(21430)
- 业经(20995)
- 贸(18680)
- 贸易(18670)
- 易(18124)
- 制(16306)
- 环境(15721)
- 农业(15718)
- 和(15388)
- 地方经济(14582)
- 融(14323)
- 金融(14322)
- 银(13980)
- 理论(13975)
- 银行(13942)
- 行(13419)
- 技术(13138)
- 机构
- 大学(321297)
- 学院(316132)
- 济(142432)
- 经济(139836)
- 管理(125777)
- 研究(112963)
- 理学(109188)
- 理学院(107985)
- 管理学(106434)
- 管理学院(105870)
- 中国(83810)
- 京(68541)
- 科学(66652)
- 财(60630)
- 所(56405)
- 研究所(51613)
- 财经(49523)
- 中心(49018)
- 农(46687)
- 经(45194)
- 经济学(44711)
- 业大(44392)
- 北京(44123)
- 江(43067)
- 范(40927)
- 师范(40605)
- 院(40552)
- 经济学院(40093)
- 财经大学(36961)
- 农业(36534)
- 基金
- 项目(215139)
- 科学(169945)
- 基金(158609)
- 研究(158281)
- 家(137764)
- 国家(136711)
- 科学基金(117178)
- 社会(102750)
- 社会科(97554)
- 社会科学(97527)
- 基金项目(83937)
- 省(80248)
- 自然(74323)
- 自然科(72593)
- 自然科学(72579)
- 自然科学基金(71303)
- 教育(71050)
- 划(68132)
- 资助(65966)
- 编号(62479)
- 成果(50846)
- 部(49016)
- 重点(47784)
- 发(46577)
- 创(44089)
- 国家社会(43189)
- 课题(42739)
- 教育部(42417)
- 创新(41283)
- 人文(41125)
- 期刊
- 济(156416)
- 经济(156416)
- 研究(99384)
- 中国(55316)
- 学报(47209)
- 管理(46484)
- 科学(45257)
- 财(43346)
- 农(41965)
- 大学(36007)
- 学学(33891)
- 教育(29881)
- 农业(29867)
- 经济研究(26493)
- 技术(26361)
- 融(26066)
- 金融(26066)
- 财经(24931)
- 业经(22077)
- 经(21442)
- 问题(20361)
- 技术经济(17105)
- 贸(16852)
- 世界(16479)
- 业(15694)
- 图书(15424)
- 理论(15409)
- 国际(14938)
- 科技(14338)
- 现代(14211)
共检索到46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治国 周德田 郭景刚
作为"金砖国家"的主要成员,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两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率的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对两国的GDP规模、资本效率、劳动效率、能源强度等显示性框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D扩展生产函数和Malmquist指数的解释性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在经济效率方面总体领先于印度,但面临印度的竞争压力。为此,中国应当从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覃东海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总量和结构上考查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得出结论: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外国证券投资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外国证券投资以及外债等其他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外资在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明显区别,中国主要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印度主要是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国证券投资,补充本国资金不足,增加本国的消费和投资,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明珠
中国和印度在人口和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但人口特征及变化趋势又有很多不同,这将对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同影响。文章采用历史增长核算法,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贡献要素,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增长,对中国和印度过去20年的人口与经济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同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利用效率的下降对两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均为负。文章认为,为应对我国未来劳动力减少的挑战,在非充分就业率较高且产业升级要求迫切之时,应寻求降低非充分就业率,力求真正提升劳动力的利用率,并积极关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
关键词:
人口变化 劳动力 经济增长 中国和印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远淼
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从贸易开放度视角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贸易开放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中国以商品贸易为主,而印度服务贸易份额远高于中国;中国的总体贸易开放度高于印度,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印度外贸加速发展而缩小;两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略高于印度,但中国面临着由贸易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和外部失衡冲突问题。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经济增长 长期均衡 比较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强 周应恒 范金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中国大陆各省市的知识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投入产出的最优生产函数。结果表明:①2001年~2004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经济运行质量下降;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则超过东部地区。②2004年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规模效率较高,技术效率偏低;东中部地区的效率差距并不明显,但与西部地区效率差距较大;从投入要素看,资本和信息资源的效率较高,劳动力效率较低。③利用技术效率较高省市估算的最优生产函数表明,资本弹性最高,信息资源弹性较高,劳动力相对无弹性,总体呈规模报酬递增态势。④我国知...
关键词:
DEA 知识经济 生产函数 信息资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国健
印度尼西亚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不仅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容量潜力大;而且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快。1993年印尼第六届总统选举,内阁换届,苏哈托总统继续稳操大权。新内阁执政不到半年,就已对国家经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政策调整:即1993年5月29日的金融利率调整,6月10日的进出口贸易调整和10月23日的投资政策修订。从而使印尼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这也为今后中—印尼双边经济贸易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金营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有效劳动投入模型和人力资本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模型的计量估计和检验 ,得到主要结论是 :印度的初级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大 ,对其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印两国中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均有较高的显著程度 ,中国该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印度 ;中国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印度则不显著。同时 ,各级教育水平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各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具有积极作用。总之 ,对于所比较的两个国家来说 ,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晔
本文在Romer(1990)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以加入能源因子和将技术因子与能源、劳动力相融合为特征,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通过检验中国和印度1965~2004年间的实证数据,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两国的能源及技术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中国表现为负,而在印度为正;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印度高于中国。短期中,能源与技术因素的短期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强;而资本的短期波动对印度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雪峰
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对中印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印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且银行信贷、国债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显著,而公司债券、股票市场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中印比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文富德
进入21世纪后,印度经济加速发展,国际社会有人提出,印度经济可能超过中国。对此,作者认为,印度具有超过中国的经济潜力,但是短期内印度经济不大可能超过中国。
关键词:
印度 经济潜力 超过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新华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印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中印两国应当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加强民间交流,推动贸易多样化,扩大双边贸易额,加强经贸协作的制度化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使双边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韦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尕才 李飞
《中国印度见闻录》是9—10世纪阿拉伯人所著的最早关于中国和印度的游记。其部分内容记载了阿拉伯商人所见所闻的中国唐代林业情况,如天然林分布、经济林发展、森林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和战争对林业的损坏等,是把中国林业情况介绍和传播到欧洲及阿拉伯世界的先驱,也是一部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林业的珍贵文献。在阿拉伯人眼里,中国唐代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经济发达,森林动植物和林产品种类繁多,城市和自然环境美丽,生态环境和谐,人民生活比较富足,是个令人神往的国家,而唐末战争则对林业造成极大的打击和破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世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不少机构选择以经济自由度测算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具权威的有两个,一是美国传统基金会(TheHeritage Foundation)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另一个是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The Frazer Institute)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传统基金会将“经济自由”定义为:“政府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超过保护公民和维持其自由的强制或干预的消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