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
2023(614)
2022(487)
2021(428)
2020(343)
2019(856)
2018(834)
2017(1482)
2016(795)
2015(915)
2014(967)
2013(878)
2012(890)
2011(845)
2010(799)
2009(745)
2008(712)
2007(583)
2006(516)
2005(459)
作者
(2534)
(2161)
(2148)
(2108)
(1408)
(1027)
(942)
(842)
(826)
(795)
(749)
(745)
(710)
(680)
(672)
(669)
(667)
(633)
(633)
(616)
(570)
(565)
(523)
(508)
(502)
(494)
(488)
(486)
(481)
(439)
学科
(4050)
经济(4047)
方法(1961)
数学(1874)
数学方法(1869)
中国(1633)
管理(1623)
(1371)
(1262)
(926)
(899)
贸易(898)
(883)
(847)
水产(832)
(784)
企业(784)
(768)
银行(767)
(763)
(750)
(745)
金融(745)
关系(735)
动物(716)
环境(689)
动物学(648)
(646)
(615)
体制(611)
机构
大学(12918)
学院(12376)
(6338)
经济(6268)
研究(6144)
中国(4671)
管理(4129)
科学(3740)
理学(3617)
理学院(3564)
管理学(3517)
管理学院(3494)
(3332)
研究所(3199)
(2711)
(2588)
中心(2450)
(2351)
(2282)
经济学(2249)
财经(2175)
(2052)
经济学院(2020)
研究院(1972)
农业(1942)
科学院(1830)
研究中心(1812)
北京(1790)
(1779)
财经大学(1701)
基金
项目(9114)
科学(7287)
基金(7146)
(6688)
国家(6651)
研究(6238)
科学基金(5366)
社会(4350)
社会科(4133)
社会科学(4132)
基金项目(3596)
自然(3357)
自然科(3271)
自然科学(3270)
自然科学基金(3230)
资助(3052)
(2789)
(2768)
教育(2656)
中国(2608)
(2417)
重点(2251)
国家社会(2137)
(2105)
教育部(1933)
科研(1884)
编号(1863)
重大(1850)
(1769)
计划(1746)
期刊
(6108)
经济(6108)
研究(3679)
科学(2412)
学报(2344)
中国(2223)
(1597)
大学(1577)
(1567)
学学(1517)
管理(1443)
经济研究(1174)
农业(1164)
财经(1128)
世界(1037)
(986)
(939)
(881)
金融(881)
国际(860)
问题(854)
资源(735)
水产(722)
(709)
技术(694)
统计(644)
技术经济(582)
教育(575)
业经(561)
社会(554)
共检索到17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于宏  孙曙光  孟祥君  孔祥迪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陶雅晋  莫檬  何雄波  冯波  卢伙胜  颜云榕  
基于2012–2013年在我国南海水域调查获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生物学基础性数据,利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鳍金枪鱼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海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枪乌贼属(Uroteuthis)、乌贼属(Sepia)、圆鲹属(Decapterus)、蛇鲭属(Gempylu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燕鳐属(Cy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中铎  郭昱嵩  颜云榕  侯刚  范艳波  冯波  卢伙胜  刘楚吾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文雅  邹莹  刘飞  潘帅  黄海  马振华  郭志强  
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南海北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和成鱼鳃的显微组织结构、鳃表面超微结构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鳃丝顶端弯曲,鳃弓、鳃丝和鳃耙表面具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黄鳍金枪鱼的鳃具有高的片层密度、独特的斜向血流模式以及鳃的融合特性,幼鱼和成鱼鳃结构之间存在显著不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鳃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顶端存在微绒毛或微脊结构,相对幼鱼,成鱼具有高的细胞质密度;离子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以及鳃小片基部,幼鱼离子细胞顶端开口为微绒毛,成鱼为小坑状。本研究阐明了黄鳍金枪鱼幼鱼和成鱼鳃的组织结构,丰富了黄鳍金枪鱼鳃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研究高速游泳鱼类鳃的形态特征与其高速游泳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纪世建  周为峰  王鲁民  唐峰华  吴祖立  陈国宝  
为得到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渔场最适宜栖息海表温度(ssT)范围,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结合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发布的南海及临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绘制了月平均ssT和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渔场cPue时空分布和ssT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cPue在16℃~31℃均有分布。在春季和夏季(3~8月),位于10°~20°n的大部分渔区cPue较高,其南北侧cPue较低;而到了秋季和冬季(9月到次年2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利明  张禹  周应祺  
2005年9月15日-12月12日,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华远渔18、19号"对印度洋公海进行了金枪鱼渔业调查。利用多功能水质仪(XR-620)、温盐深仪(CTD SBE37SM)和微型温度深度计(TDR-2050)等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得出作业海域的温跃层深度和强度,结合每天作业时记录的渔获数据,分别计算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在温跃层内和深水层的渔获率,研究温跃层与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渔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艘船分别有60.9%和60.0%的作业天数中,温跃层内黄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华远渔18号"船在温跃层内和温跃层以下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8.22尾每千钩和6.04尾每千钩,"华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利明  李金霖  张敏  
鱼类的骨骼、鳔、肌肉等是鱼体的基本结构,也是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的基础。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MIS_Research_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显示:①CT扫描可获得清晰的黄鳍金枪鱼骨骼、肌肉和鳔的影像;②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计算出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其体积分别占鱼体体积的7.76%、0.88%和91.36%,表面积分别占鱼体表面积的29.52%、0.74%和69.74%。研究表明:①使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是目前对鱼类损伤较小、鱼体骨骼、鳔和肌肉成像最便捷、最直观的方法;②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用于鱼体三维重构、计算鱼类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③CT扫描可用于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代丹娜  刘洪生  戴小杰  田思泉  
黄鳍金枪鱼是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主要渔获种类之一。根据1975-2004年东太平洋(30°N~25°S,75°W~145°W)黄鳍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Nino3区的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ENSO现象与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及时空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ENSO现象对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在大部分厄尔尼诺年时,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会向东、向北移;而拉尼娜年则向西移。Nino3指数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在年内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春夏季向西、向北移;秋冬季向东、向南移。春夏季的单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利明  沈智宾  季诚  
研究黄鳍金枪鱼鱼体脂肪含量与其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有利于确定其鱼体脂肪含量与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关并掌握鱼类的生长、繁殖和渔场特性。本研究根据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中采集到的91尾黄鳍金枪鱼,测定了其脂肪含量和生物学参数等,应用频率统计法分析了其脂肪含量的时空分布,脂肪含量与性别、体质量、性腺成熟度的关系;应用GAM方法分析了脂肪含量与条件系数(K)、纯重系数(SI)、性腺指数(GSI)、叉长(FL)的关系。结果显示:(1)黄鳍金枪鱼的脂肪含量为0.1%26.7%,平均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国平  许柳雄  周应祺  宋利明  
根据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及2005年9月至12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利用两因子列联表及单因子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月份和体长的变化、摄食强度及食物组成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黄鳍金枪鱼食物组成包括帆蜥、鲣、鳞鲀、沙丁鱼、鲐鱼、虾、蟹、鱿鱼、章鱼、竹鱼及未辨认甲壳类等饵料类群,其中主要食物为鱿鱼、鲐鱼以及蟹。大部分月份黄鳍金枪鱼摄食率相对较高,基本上维持在70%以上;除2月和6月外,其余月份黄鳍金枪鱼饵料种类数更替率均低于50%。各叉长组黄鳍金枪鱼摄食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当叉长在106~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生  蒋汉凌  戴小杰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翟天晨  戴小杰  朱江峰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利用2013年东太平洋渔业观察员的数据,将渔获物分为76~85 cm、86~95 cm、96~105 cm、106~115 cm和116~125 cm 5个叉长组,运用悬链线公式得到钓获深度,统计各叉长组渔获个体钩位差异和各钩位渔获个体大小差异,分析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的关系,得到结果如下:渔获物钓获深度范围为61.3~236.1 m。各叉长组主要渔获钩位随叉长增大而增大。各钩位主要渔获个体随序号增大而增大。76~85 cm叉长组的渔获物主要分布在61.3~121.8 m水层,平均钓获深度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文  许强华  陈新军  戴小杰  朱江峰  
根据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在太平洋中部(16°S~8°N;160°W~155°E)的7个采样点采集到的101个样本,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的585 bp序列,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85 bp片段中发现23个变异位点,80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采样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994±0.002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892±0.00038。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1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黄鳍金枪鱼7个采样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u’s Fs呈负值和核苷酸不配对呈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衡  樊伟  崔雪森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为24.5℃,多数渔场区位于暖温带海域,其平均SST多数为16~28℃,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海水表层温度为16~23℃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趋势类似,且表层温度为18~20℃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最高。渔获量分布于表层温度为16~23℃和24~27℃海域,但主要集中于16~23℃的范围。交叉相关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太平洋年际振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海山  叶乐  陈治  杨超杰  胡清雨  
为揭示饥饿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形态性状的影响,建立其饥饿状态的判别标准,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眼斑双锯鱼饥饿和非饥饿群体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实验设置饥饿和非饥饿(对照组)2个组,处理7 d后测量体质量并拍照。用图像分析技术对2个群体眼斑双锯鱼幼鱼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准确测定,采用t检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统计方法分析饥饿对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的影响。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尾柄高,其余形态参数在饥饿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多个形态比值参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形态性状或形态性状比值均可将试验鱼分为两大类(饥饿组和对照组);对直接测量获得的形态性状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只获得1个主成分,主要反映整体形态的变化,而对形态比值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4个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的幼鱼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头部形态、鳍相对位置和尾柄部位差异引起。分别运用形态性状及形态比值数据进行判别分析构建了典则判别函数方程,验证证实使用经形态比值数据建立的判别函数可信度高于使用未经处理的形态性状数据建立的方程。研究结果证实,饥饿影响了眼斑双锯鱼的形态性状,可利用判别方程对眼斑双锯鱼的饥饿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可为眼斑双锯鱼的生态调查和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