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8)
- 2023(15141)
- 2022(13127)
- 2021(12338)
- 2020(10235)
- 2019(23758)
- 2018(23584)
- 2017(44698)
- 2016(24176)
- 2015(27245)
- 2014(27195)
- 2013(27159)
- 2012(25425)
- 2011(23127)
- 2010(23098)
- 2009(20915)
- 2008(20637)
- 2007(17830)
- 2006(15850)
- 2005(14244)
- 学科
- 济(103939)
- 经济(103834)
- 管理(68518)
- 业(65162)
- 企(52864)
- 企业(52864)
- 方法(42004)
- 数学(36347)
- 数学方法(35994)
- 中国(32264)
- 农(27108)
- 财(24979)
- 地方(24892)
- 业经(23020)
- 学(20885)
- 制(20598)
- 贸(20445)
- 贸易(20427)
- 易(19832)
- 银(19169)
- 银行(19129)
- 行(18448)
- 农业(18243)
- 融(18002)
- 金融(18001)
- 环境(16507)
- 和(16135)
- 务(15665)
- 财务(15593)
- 财务管理(15558)
- 机构
- 大学(342604)
- 学院(339571)
- 济(142072)
- 经济(139143)
- 管理(133111)
- 研究(123289)
- 理学(113989)
- 理学院(112671)
- 管理学(110974)
- 管理学院(110364)
- 中国(95392)
- 京(75384)
- 科学(74114)
- 财(64675)
- 所(62412)
- 研究所(56656)
- 中心(55083)
- 农(54094)
- 财经(51072)
- 江(49124)
- 北京(48946)
- 业大(48399)
- 经(46647)
- 范(45815)
- 师范(45393)
- 院(44820)
- 经济学(42647)
- 农业(42207)
- 州(40239)
- 经济学院(38319)
- 基金
- 项目(228568)
- 科学(179938)
- 研究(169146)
- 基金(166159)
- 家(144930)
- 国家(143711)
- 科学基金(122671)
- 社会(106825)
- 社会科(101252)
- 社会科学(101229)
- 基金项目(87907)
- 省(86827)
- 自然(78603)
- 自然科(76768)
- 自然科学(76752)
- 教育(76603)
- 自然科学基金(75370)
- 划(74107)
- 资助(68818)
- 编号(68356)
- 成果(56388)
- 发(52269)
- 部(51400)
- 重点(51355)
- 课题(47532)
- 创(47184)
- 国家社会(44103)
- 创新(44053)
- 教育部(44004)
- 科研(43333)
- 期刊
- 济(159997)
- 经济(159997)
- 研究(107356)
- 中国(70414)
- 学报(52241)
- 管理(50566)
- 农(49786)
- 科学(49489)
- 财(47997)
- 大学(39604)
- 教育(39004)
- 学学(36985)
- 农业(35231)
- 融(34624)
- 金融(34624)
- 技术(28718)
- 经济研究(26169)
- 业经(25424)
- 财经(24806)
- 经(21199)
- 问题(20632)
- 业(18907)
- 图书(18607)
- 贸(17089)
- 理论(16825)
- 世界(16489)
- 技术经济(16358)
- 科技(16065)
- 国际(15507)
- 现代(15439)
共检索到519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玄宇 刘云刚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也是目前海洋国土管控问题最多的区域。首先从海洋国土的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归纳海洋国土开发与管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溯及南海国土资源的开发历程,确定当前存在的主要国土空间安全问题。以此为基础,梳理南海国土开发与管控的相关议题,将其分为资源—生态维度和人文—制度维度两大问题群,并结合当前研究动态,对相关议题进行评述和讨论。本文认为:南海国土开发与管控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南海开发与管控的基础理论研究、南海区域开发及规划的应用政策研究以及南海国土开发与管控问题的多尺度实证研究。希冀本文对厘清中国海洋国土开发与管控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完善中国海洋国土管控机制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光 关伟 李春平 董丽晶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海洋资源 开发利用 持续发展 渤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序威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国土开发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国土规划和调控的主要任务。建议:革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搞好规划的纵横协调,研订空间政策,完善有关的法规,健全调控管理系统。
关键词:
国土开发,规划,协调,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闫玉科
2006年以来南海"三渔"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三渔"问题的核心是渔民收入增加问题。本文以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海洋捕捞渔民为对象,对其增收问题采取了典型调查与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利用基于Excel的VBA编程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表明,捕捞渔民收入来源单一,近年来样本户人均年纯收入均值环比下降超过5%。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影响渔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持续增加南海三省(区)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
渔民 海洋捕捞 收入来源 增收对策 南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应验
海洋国家公园的设立不仅以国家权威的形式加强了对大面积、特殊海域的保护,也是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对海洋国家公园体制有不同的发展经验,从保护生态、合理开发、捍卫主权三方面看,在南海区域设立国家公园是可行之举。但设立南海海洋国家公园试点面临着海洋保护区少、小、低,开发无序,管理滞后三方面问题。从选址策略看,可分争议海域和非争议海域进行考虑。对策建议有如下五点:创新管理体系,完善经营机制,推行分区开发,拓展合作渠道,增加现实存在。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海洋维权 国家公园 南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春舫,隋干城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但经过战后二、三十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工业高度发达的经济大国。可是其工业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过密”和“过疏”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国土,是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开展国土整治工作亦有可借鉴之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莎 肖少如 黄林丛 李林
本文回顾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发展的历史过程,着重说明了海洋研究所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设计的要点及实施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
图书馆 网络系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尔升 徐华 李卓琳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南海,而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南海海洋共同体。在分析当前构建南海海洋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基础和优势后,运用实证分析法证明,构建南海海洋共同体具有增长效应,能够为成员国谋福祉。当然构建南海海洋共同体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成员国拿出诚意,表现出较高的政治智慧和合作精神,南海海洋共同体建设必然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洋共同体 南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强 刘维 高菲 王爱民
广阔的南海热带海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岛礁资源与环境优势,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稳步践行的背景之下,加快南海岛礁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迫在眉睫。现代海洋牧场是集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和景观生态于一体的渔业生产新业态,真正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但目前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仍严重滞后。充分利用南海热带岛礁海域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热带海洋牧场可以有力振兴岛礁经济、保护与合理开发岛礁资源,同时也是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实践"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本文论述了南海热带岛礁海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优势,包括政策优势、自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等;提出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的适宜建设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养护与增殖型海洋牧场和休闲旅游型海洋牧场;综述了广东、广西和海南省在热带近岸和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进展;阐述了热带岛礁牧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包括气候与自然灾害、生物敌害、基础设施落后、海域使用权审批严格等问题;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包括科学选址、优化设施设计与投放方案、研发敌害应对技术、提升自动化信息化运营管理能力、创新牧场投资与运行模式、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
南海 岛礁 热带 海洋牧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在评述和总结日本国土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在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是要制定明确的开发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 ,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开发计划的实施 ;二是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对西部开发的作用 ;三是加大力度促进西部中小城市的发展 ;四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处理好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
关键词:
国土开发 西部大开发 社会资本 民间资本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凌申
江苏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海岸线北起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北口,岸线总长953.88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江苏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南隅的吕四,北隅的海州湾是著名的渔场.《禹贡锥指》指出“淮夷”在“今淮扬二府近海之地皆是。”《盐城县志》载:“海可渔、滩可樵。”沿海广阔的滩涂贝类资源丰富。东台的魁蛤,古名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王成龙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张秀英 卢学鹤 王佩玉 秦佳遥 蒋昀辰 刘泽淼 汪振 朱阿兴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张秀英 卢学鹤 王佩玉 秦佳遥 蒋昀辰 刘泽淼 汪振 朱阿兴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东海
焦作是山西能源基地东侧的一颗明珠。以焦作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包括一市七县:焦作市和辉县、修武、博爱、沁阳、济源、温县、孟县,土地面积7,062平方公里,总人口31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26.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7.3%,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电力、轮胎、铝锭、烧碱、纯碱、电石、乙炔炭黑等200多种,农业生产居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为省内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区位于河南的西北部,太行山东南麓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山西能源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