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55)
- 2023(19227)
- 2022(16395)
- 2021(15429)
- 2020(12809)
- 2019(29715)
- 2018(29366)
- 2017(56194)
- 2016(30630)
- 2015(34744)
- 2014(35012)
- 2013(34813)
- 2012(32662)
- 2011(29830)
- 2010(29954)
- 2009(27615)
- 2008(27326)
- 2007(24231)
- 2006(21238)
- 2005(19140)
- 学科
- 济(134440)
- 经济(134316)
- 管理(83067)
- 业(81292)
- 企(64249)
- 企业(64249)
- 方法(57076)
- 数学(49620)
- 数学方法(49123)
- 中国(38823)
- 农(37975)
- 地方(31398)
- 财(29793)
- 业经(29767)
- 学(28075)
- 贸(25685)
- 贸易(25667)
- 农业(25466)
- 易(24873)
- 制(23707)
- 银(20650)
- 银行(20591)
- 环境(20483)
- 和(20276)
- 融(19895)
- 金融(19891)
- 行(19796)
- 理论(19596)
- 技术(19552)
- 发(18005)
- 机构
- 大学(445536)
- 学院(444186)
- 济(183859)
- 经济(179936)
- 管理(170066)
- 研究(158611)
- 理学(146123)
- 理学院(144389)
- 管理学(142013)
- 管理学院(141216)
- 中国(118575)
- 科学(98497)
- 京(96905)
- 所(81508)
- 财(81401)
- 农(77942)
- 研究所(74290)
- 中心(70872)
- 业大(67562)
- 江(65928)
- 财经(64918)
- 北京(62062)
- 农业(61198)
- 范(60459)
- 师范(59885)
- 经(58952)
- 院(57169)
- 经济学(55790)
- 州(53298)
- 经济学院(50353)
- 基金
- 项目(297741)
- 科学(232764)
- 研究(217246)
- 基金(214246)
- 家(187690)
- 国家(186117)
- 科学基金(157723)
- 社会(136253)
- 社会科(129098)
- 社会科学(129065)
- 省(115803)
- 基金项目(113496)
- 自然(101464)
- 教育(99098)
- 自然科(99056)
- 自然科学(99028)
- 划(98137)
- 自然科学基金(97238)
- 编号(88785)
- 资助(88439)
- 成果(72826)
- 重点(67235)
- 发(67128)
- 部(65715)
- 课题(61957)
- 创(61282)
- 创新(57262)
- 科研(56509)
- 国家社会(56015)
- 教育部(55756)
- 期刊
- 济(206103)
- 经济(206103)
- 研究(133856)
- 中国(88316)
- 学报(72140)
- 农(71997)
- 科学(66595)
- 管理(61487)
- 财(60265)
- 大学(53805)
- 学学(50474)
- 教育(50208)
- 农业(49958)
- 融(39584)
- 金融(39584)
- 技术(38458)
- 业经(34015)
- 经济研究(33341)
- 财经(31333)
- 问题(27514)
- 经(26926)
- 业(26702)
- 图书(23474)
- 技术经济(22526)
- 贸(22010)
- 科技(21102)
- 版(20776)
- 理论(20688)
- 世界(20106)
- 商业(20091)
共检索到664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鑫 李典潼 曹建民
[目的]为了厘清中国南方地区肉牛生产的空间关联关系,挖掘南方地区牛肉增产潜力,探索统一的生产大市场建设路径。[方法]基于2008-2020年肉牛生产数据,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南方地区15个省份的肉牛生产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了各地区在肉牛生产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传导方向。[结果](1)南方地区肉牛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其关联关系趋于稳定,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整体来看,关联网络中,安徽、贵州、四川、云南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湖南、江西扮演“中介行动者”的角色,上海、福建、浙江、江苏扮演“边缘行动者“的角色。(3)生产板块已初具规模,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是动能传递的终点,是发展南方地区肉牛生产的钥匙。[结论]未来南方肉牛生产大市场建设应在大力发展西南肉牛优势养殖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湖南和江西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和中介功能。加强省际交流,改良牛种,保障溢出板块的生产动能,完善双向溢出板块的连接功能,挖掘接收板块的生产潜力,布局完善的生产功能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振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中国的肉牛生产飞跃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的以役用为主向肉用(或乳用)为主的商品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肉牛的生产中心也出现了由牧区向农区的重大转移。在广大农区中,肉牛业的发展又是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平原地区为最快,并初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包利民 吕向东 李亮科
美国是世界牛肉生产大国,也是牛肉出口大国。美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既有资源禀赋的天然优势,更是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必然结果。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美国牛肉生产、贸易及竞争优势,深入分析了自美国牛肉进口增加对中国国内产业的可能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品种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市场组织化提升等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国 肉牛产业 贸易 竞争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学婷 张俊飚 徐娟
日本是肉牛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在有效的政策指导下,日本肉牛产业一直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日本为发展肉牛产业实施的促进生产、改良品种、稳定价格、保障安全的相关政策的背景和原理。日本肉牛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依赖于政府的补贴,而是国家、地方、相关机构以及生产者共同协作的结果。日本的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制定相关的肉牛产业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曰程 谢汉友 王玉斌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省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存根 温平丽 丁晓
从中原肉牛带的形成与发展看中国肉牛业的兴起张存根温平丽丁晓一、肉牛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化近15年来,中国肉牛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个变化趋势是肉牛生产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第二个变化趋势是农区又以中原肉牛带的发展为最快。(一)肉牛生产的区分根据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雪芬 王黎文 万强 杨春 赵曦然
[目的]厘清肉牛产业链损耗基本情况及原因,探究肉牛产业链减损模式,科学指导肉牛产业在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的减损,有利于缓解我国肉牛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压力,对我国肉牛实现增产、高效、优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全产业链跟踪调查方法,以山东、四川、内蒙古、吉林、宁夏五个主产区为重点调研地区,选取2022年不同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运输企业、销售企业等经营主体,收集151份问卷。通过产业链损耗计算,得出不同环节、不同产品形态、不同规模的损耗情况;通过样本最低损失率、“剔除三倍标准差”等方法,得出肉牛减损潜力。[结果]产业链环节中,屠宰加工环节损耗率为11.06%,运输环节损耗率为6.16%,销售环节损耗率为7.50%;产品形态中,活牛到消费者环节,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的损耗率分别为6.48%、1.54%、5.64%,胴体到消费者环节,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的损耗率分别为2.38%、3.72%、5.49%;肉牛产业链环节减损空间为10.19%。[结论]屠宰加工环节损耗率最高;活牛到消费者环节热鲜肉损耗率最高,胴体到消费者环节冷冻肉损耗率最高;肉牛产业链经营规模越大,损耗率越小;宰后运输减损潜力最高,分割减损潜力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国刚 王明利 杨春
以肉牛产业为例,采用Gompertz模型、基尼系数及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上系统考察肉牛产业发展的阶段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1年我国牛肉产量增长幅度大、阶段性特征明显,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肉牛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加速成长阶段;时空格局变化上,肉牛产业表现出显著地空间集聚和地域梯度转移特征,分布格局经历了"牧区"到"牧区—农区"的变动过程,逐步形成了东北(黑、吉、辽)、西北(蒙、新)、西南(川、云)和黄淮海平原区(冀、鲁、豫)四大肉牛优势区,而生产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化分工是肉牛产业空间重构和格局演变的成因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越杰 曹建民 田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原和东北肉牛主产区先后出现肉牛养殖户减少、肉牛存栏大幅度下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肉牛产业发展。养殖户减少是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母牛大幅度下滑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国肉牛养殖必须保证相当程度的自给,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肉牛养殖业的未来选择,而以农户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市场为主的管理思路和必要的国家宏观政策支持是这一选择得以实现的前提。
关键词:
肉牛养殖 困境 发展 可持续 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科林·G·布朗 约翰·W·朗沃斯 斯高特·瓦尔德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法竹 于海龙
围绕着肉牛与肉羊的发展,黑龙江省内相关方面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主导性的意见是将发展肉牛置于优先的地位。本文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相关资料,对黑龙江省农户1998—2002年肉羊与肉牛饲养的成本收益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比较双方的优(劣)势状况做出判断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肉牛饲养 肉羊饲养 成本收益 比较与讨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王明利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动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000年以来,肉牛生产地区逐步从非农就业机会较多的中原等区域向饲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转移。进一步研究其成因,结果表明:资源条件、经济环境、技术因素和空间互动效应对肉牛生产的区域集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技术、空间误差自相关性、农业劳动力数量、草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对中国肉牛生产的区域集聚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非农就业机会则具有明显
关键词:
肉牛生产 区域集聚 空间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昝林森 梅楚刚 王洪程
在介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牛肉市场供需、价格走势以及进出口贸易等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危机,并从加强肉牛良种补贴、保护好基础母牛群、重视奶公牛利用、完善产业链利益分配体制、严打假冒伪劣和走私、应用"互联网+"构建肉牛全产业链、创建国产牛肉自主品牌和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和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越杰 闫佳惠
在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本文基于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判断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EKC曲线形态及曲线拐点是否存在,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及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对肉牛产业碳排放是否达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肉牛产业碳排放EKC曲线形态呈“倒N型”,并已经越过拐点,但产业尚未实现碳达峰。在研究中发现,EKC曲线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推演的结果,若仅以EKC曲线判别碳排放是否达峰可能会造成达峰假象。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中国肉牛产业未来可能会迎来产业增长与高碳排放并行的阶段,无论是为履行碳达峰承诺还是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都应提高产业自主能力,合理规划布局碳减排政策与产业自主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