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8)
2023(14418)
2022(12284)
2021(11437)
2020(9294)
2019(21269)
2018(20787)
2017(39737)
2016(21669)
2015(24595)
2014(24477)
2013(24269)
2012(23191)
2011(21273)
2010(21849)
2009(20650)
2008(20733)
2007(18726)
2006(17234)
2005(16342)
作者
(63024)
(52676)
(52611)
(50062)
(34069)
(25340)
(23590)
(20369)
(20301)
(19301)
(18458)
(17633)
(17308)
(17255)
(17112)
(16206)
(15752)
(15436)
(15340)
(14978)
(13630)
(13008)
(12793)
(12085)
(11892)
(11892)
(11870)
(11716)
(10805)
(10556)
学科
(94558)
经济(94426)
管理(66158)
(63042)
(50256)
企业(50256)
中国(33093)
方法(31263)
(29037)
数学(26734)
数学方法(26350)
(25824)
(24412)
地方(23373)
业经(22479)
(20228)
贸易(20209)
(19690)
(19268)
银行(19253)
农业(18899)
(18659)
(17840)
金融(17837)
(16864)
(16751)
(15962)
环境(15439)
(14985)
技术(14188)
机构
学院(315566)
大学(315345)
(140314)
经济(137463)
研究(119845)
管理(116090)
理学(96864)
理学院(95677)
中国(95245)
管理学(94317)
管理学院(93682)
(69522)
(69197)
科学(67389)
(61674)
研究所(54722)
中心(53344)
(52810)
财经(52283)
(50911)
(47347)
北京(45154)
经济学(43418)
(42624)
(42598)
师范(42293)
业大(41801)
农业(40991)
(39826)
经济学院(38691)
基金
项目(194642)
科学(154449)
研究(146751)
基金(141686)
(123053)
国家(122018)
科学基金(103579)
社会(95539)
社会科(90679)
社会科学(90664)
(74158)
基金项目(72556)
教育(66952)
自然(63320)
(63261)
自然科(61819)
自然科学(61805)
自然科学基金(60723)
资助(58869)
编号(58795)
成果(50689)
(46943)
(44873)
重点(44713)
课题(42904)
(40384)
(40133)
国家社会(40093)
教育部(38694)
(38685)
期刊
(171518)
经济(171518)
研究(108183)
中国(75678)
(53633)
(52018)
管理(48253)
学报(44953)
科学(44066)
(39713)
金融(39713)
教育(37703)
农业(35682)
大学(34947)
学学(32549)
经济研究(27395)
业经(27365)
财经(27211)
技术(26678)
(23596)
问题(22626)
(20542)
(19024)
国际(18888)
世界(18178)
技术经济(15481)
现代(14926)
(14517)
论坛(14517)
理论(14159)
共检索到521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国勤  
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耕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模式增多和功能增强等。当前,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熟制缩减、耕地撂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效益降低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等。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与挑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具体是:(1)明确一个目标,即建立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2)遵循三大原则,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发展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3)采取"一保""二扩""三建""四改""五节"的具体措施,即保护耕地资源;扩种冬作、扩大稻作;建设绿色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普通品种改优质品种、连作改轮作;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国勤  张桃林  
本文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15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对策和思路,对指导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铁城  沈华山  
本文对湖南中低产稻田耕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改革的主要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新研制的耕作制度进行了效益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大鹏  姜晶  曹敏建  
分析辽宁省作物结构、种植方式、轮作方式以及施肥制度等方面的50多年来变化,揭示了辽宁省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并在优化区域布局、实施专业化生产,发展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发展设施型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发展节本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耕作制度体系及其相应对策和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家国  谢红梅  姜心禄  吴婕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菜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菜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菜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薇  赵志忠  王军广  赵泽阳  吴雯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在0~30 cm土层中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了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稻田(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季节0~3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差异。【结果】研究区二熟制和三熟制稻田在不同季节各个土层中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都高于一熟制和撂荒地。一熟制稻田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各个季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旱季有利于表层易氧化有机碳的累积,雨季有机碳分解速率高,不利于有机碳固存。【结论】一年内不同季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这与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质和耕作制度的选择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敦立  姚向高  王同朝  郭善民  马新明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及人增地减态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为持续地、充分地供应和满足社会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要,耕作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庆媛  陈展图  信桂新  曾黎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青  柯建国  柳建国  卢忠良  黄晓红  王华  
将人工智能、知识库和数据库有机结合,建立耕作制度专家系统(FSES),实现了耕作制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FSES引入数据库关联技术,结合传统的产生式规则法和框架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以关系型知识库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知识库体系。采用似然推理法,用FSES对江西临川市耕作制度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实例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汤文光  汪柯  郭立君  李超  杨光立  
研究湖南省农作制度的类型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指导该区域农作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近60多年来的年鉴统计数据,对湖南省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主体模式及布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对策。首先,介绍了湖南省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农作物种类、人均耕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近60多年来农作制度的变化过程。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减少,林、牧、渔业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下降,非粮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重快速上升;水稻单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湖南省农作制特点,可划分为湘北商品型、湘中湘东城郊型、湘南外向型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鹤田治雄  施书莲  沈光裕  
研究了红壤丘陵地区大田条件下旱地种植冬季豆科作物、油料作物、休闲 ,以及水稻田冬季休闲、种植紫云英绿肥后 ,土壤氧化亚氮 (N2 O)的排放。结果表明 ,水稻田冬季种植紫云英 ,N2 O平均排放通量 (以N计 ,以下同 )为11 1μg·m-2 ·h-1,比休闲田 (18 3μg·m-2 ·h-1)降低 39% ;旱地种植豌豆 ,N2 O平均排放通量只有 6 9μg·m-2 ·h-1,显著低于休闲田 (9 6 μg·m-2 ·h-1) ,也显著低于油菜田 (12 2 μg·m-2 ·h-1)。各作物施肥后土壤N2 O的排放量均增加 ,豌豆田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0 0 μg·m-2 ...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窦炜  丁士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海棠  彭德良  曾昭海  武保悦  金凤柱  胡跃高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制度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索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评价不同耕作制度下甘薯地土壤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方法】试验中对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R指数、J指数、成熟度指数及土壤线虫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连作甘薯地极优势属为植物寄生茎线虫属(Ditylenchus),轮作、休闲状态下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作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连作使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宏广  
我国农业是一个“资源制约型”农业,又是一个“资源奢侈型”农业。发展道路上在经过良种化、化学化、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生态化”等诸“化”的更替之后,又提出“立体化”、“持久化”。为什么会出现“资源奢侈”与“名称更替”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资源及生活要素组织不合理。对要素组合的理论模式与实际组合特征,均缺乏系统的研究与了解。本文以十二个耕作区为例,对此进行了初步尝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艳  李恒鹏  杨桂山  张欢  
农业耕作制度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近60a来,江苏太湖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从偏重粮食生产转向粮经作物协调发展,用地作物增多而养地作物减少,作物品种经历了改进与优化过程,作物熟制经历了从"双三制"恢复到两熟制。施肥种类从有机肥为主转变为完全施用化肥,氮磷钾肥投入比例从长期严重失调发展到逐渐趋于协调。在总结近60a来江苏太湖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耕作制度变化对地表水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