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9)
- 2023(12053)
- 2022(10525)
- 2021(10245)
- 2020(8515)
- 2019(20197)
- 2018(19845)
- 2017(38292)
- 2016(20620)
- 2015(23477)
- 2014(23141)
- 2013(23202)
- 2012(21439)
- 2011(19438)
- 2010(19360)
- 2009(17757)
- 2008(17159)
- 2007(14682)
- 2006(13008)
- 2005(11865)
- 学科
- 济(85107)
- 经济(85001)
- 管理(56993)
- 业(53128)
- 企(43373)
- 企业(43373)
- 方法(38343)
- 数学(33466)
- 数学方法(33080)
- 中国(25394)
- 农(22120)
- 财(20078)
- 学(17825)
- 贸(17796)
- 贸易(17786)
- 业经(17450)
- 易(17349)
- 地方(16373)
- 制(15562)
- 农业(14492)
- 和(13672)
- 环境(13198)
- 银(13071)
- 银行(13029)
- 理论(12879)
- 行(12446)
- 技术(12189)
- 融(12129)
- 金融(12128)
- 务(12014)
- 机构
- 大学(294181)
- 学院(289221)
- 济(121258)
- 经济(118791)
- 管理(115820)
- 研究(102897)
- 理学(99984)
- 理学院(98809)
- 管理学(97249)
- 管理学院(96730)
- 中国(78169)
- 京(64149)
- 科学(62644)
- 财(53796)
- 所(51648)
- 研究所(47046)
- 中心(45570)
- 农(43709)
- 财经(43237)
- 北京(41821)
- 业大(41027)
- 江(40332)
- 经(39497)
- 范(39365)
- 师范(39083)
- 院(37245)
- 经济学(36585)
- 农业(34055)
- 州(33057)
- 经济学院(32921)
- 基金
- 项目(197329)
- 科学(155564)
- 研究(146614)
- 基金(144353)
- 家(125537)
- 国家(124538)
- 科学基金(106456)
- 社会(92481)
- 社会科(87625)
- 社会科学(87602)
- 基金项目(76556)
- 省(73557)
- 自然(68298)
- 自然科(66714)
- 自然科学(66699)
- 教育(66439)
- 自然科学基金(65491)
- 划(63196)
- 资助(60039)
- 编号(59202)
- 成果(49169)
- 部(44739)
- 重点(43988)
- 发(42142)
- 课题(40697)
- 创(40584)
- 教育部(38563)
- 国家社会(38290)
- 创新(37914)
- 科研(37501)
- 期刊
- 济(131830)
- 经济(131830)
- 研究(91135)
- 中国(55031)
- 学报(44067)
- 管理(42695)
- 科学(42253)
- 农(39972)
- 财(38998)
- 教育(33531)
- 大学(33448)
- 学学(30996)
- 农业(28359)
- 融(25116)
- 金融(25116)
- 技术(23957)
- 经济研究(21412)
- 财经(20892)
- 业经(19754)
- 经(17863)
- 问题(17544)
- 图书(16929)
- 贸(15315)
- 业(15123)
- 理论(15008)
- 技术经济(14042)
- 科技(13888)
- 世界(13863)
- 实践(13468)
- 践(13468)
共检索到431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百平
秦岭-淮河一线在60 a前被科学地确定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此后中国地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分界线的具体位置和划分指标改进问题;随着数据的积累和认识的加深,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2017年启动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拟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其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南北分界线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突破。秦岭-大巴山具有多维地带性结构,表现出高度的过渡性、复杂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目前面临和需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①南北分界线与南北过渡带的关系?②暖温带与亚热带划分指标如何改进?③植被-土壤在南北方向上的渐变序列及其形成机理?④全球变化与地区关键生物气候指标空间变动的关系?⑤秦巴山地的多维地带性结构如何分解与综合?⑥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特有性的格局与机理?⑦秦巴山地东西向廊道效应?⑧秦巴山地的区域环境效应及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⑨秦巴山地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意义?⑩西秦岭的地理结构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这些问题既是过去研究工作和认识的总结,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希望这样的归纳和梳理对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和南北分界线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理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甚至为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平平 李艳红 殷浩然 陈全通 董庆栋 朱连奇
山地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对生态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以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秦巴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CA-Markov模型与In VEST模型模拟和预测(2000—204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秦巴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运用热点分析(Getis-Ord Gi*)探讨秦巴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4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2)2000—2020年,碳储量增加1.12×107t;2020—2040年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损失剧烈,减少50.24×107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损失幅度明显变弱,减少29.52×107t,说明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能够有效控制碳储量减少。(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呈现显著的一致性,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质量和空间分布格局。(4)随着海拔抬升,碳储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坡度升高,碳储量呈现出“W”型变化趋势。(5)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碳储量热点区和冷点区零散分布在研究区内;2040年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冷热点分布范围有逐渐变大的趋势;2040年生态保护情景较2020年,秦巴山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冷热点分布范围整体变化不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云正明 张万军
本文提出了开发我国"过渡带"的新思想,将其"过渡带"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过渡地带,水─陆交错地带,城─乡过渡地带,农─牧过渡地带,并提出其基本特征和合理开发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过渡带,类型,特征,开发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守刚 沈自彬 李晓东 许清涛
【目的】研究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生态过程,探讨过渡带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流动沙丘-植被面积的关系的调控作用。【方法】在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利用样带法在所选择的流动沙丘背风坡迎风坡与丘间低地的连接处,测量沙埋高度、宽度以及风蚀深度,并在生长季末调查样方内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结果】1)流动沙丘背风坡在风力作用下,沙子埋压丘间低地植被,导致部分沼泽-草甸植物退出丘间低地;沙丘迎风坡底部的裸沙带,每年生长季初有沙丘先锋植物侵入,在生长季末形成建植种群,最终形成迎风坡过渡带。迎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3~5 m,背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4~6 m,因此,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属于小尺度过渡带。2)流...
关键词:
风蚀 沙埋 过渡带 丘间低地 植被恢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查向浩 林宁 王晶 张文河 李有文
【目的】为了分析和检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荒漠中灌木"肥岛"效应对荒漠土壤肥力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胡杨(Populos euphraticu)灌丛林及周边过渡带中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通过计算富集率和构建土壤肥力指数模型评价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过渡带和灌丛下的土壤p H均呈碱性,且随土壤深度增加碱性增强;土壤中全N、全P、全K和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富集率表明,在胡杨灌丛,土壤OM、全N、全P、全K、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朝运
过渡金融意指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金融制度结构和金融制度安排。本文就过渡金融的研究意义、已有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立场及基本研究内容提出一些看法 ,指出过渡金融研究具有修史、治史的意味 ,目的在于揭示中国金融演进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过渡金融 体制转轨 金融制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利荣
一、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今后几年开发的重点,将在下世纪初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二、海南洋浦开发区,将建成我国第一大自由港; 三、吉林珲春开发区,将建成“远东香港”; 四、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五、南水北调工程; 六、京九铁路,贯穿南北九省计划香港回归前通车; 七、连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干线兰(州)新(乌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2009年10月17日,中国城市论坛2009年北京峰会首次公布了《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共计35篇、长达近百万字,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最新编撰,着重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晓晖 于春堂 慈龙骏
在详细介绍基于栅格数据的植物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沙漠-河岸过渡带上的2种不同气候类型区的白刺沙堆为例,采用g函数和L函数对沙堆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所有沙堆还是面积大小不同的沙堆均以聚集分布为主,这可能是沙漠生态系统中庇护植物效应的反映,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较概化点格局分析方法所反映的近距离聚集程度明显;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气候类型区内不同大小的白刺沙堆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干旱区的巴拉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概化点格局的分析方法则在较远距离得出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基于栅格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作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静 曹卫星 刘晶晶 翟天林 李泽慧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识别泛“胡焕庸线”过渡带及建构本区域和面向全国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策略对全国国土生态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揭示我国国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自然社会经济因子在“胡焕庸线”两侧的梯度变化特征,采用梯度分析和突变检测分析等方法,分析诊断各因子突变线并识别突变区域,识别确定了泛“胡焕庸线”过渡带及其空间范围;通过泛“胡焕庸线”过渡带的地学认知,深度剖析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潜力与挑战,提出建构泛“胡焕庸线”过渡带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战略,以重大工程为关键举措,发挥独特“自然—人文”区域优势,构筑泛“胡焕庸线”过渡带“一带”“二道”“三屏”“多极”的中部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建设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对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理论和战略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罗由林 李启权 王昌全 张馨文 杜宣延 辛志远 陈林
以宜宾县为案例区,运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川中丘陵-盆周山区过渡带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S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23、1.45 g·kg-1,均为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在空间上均表现为东南部高而中北部地区低的趋势。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灌溉水源、土壤侵蚀程度、种植制度均对SOC和TN的空间变异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耕作制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主导着该区SOC和TN的空间变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韩福贵 安富博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广泛分布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观测,研究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上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不同:生长初期和生长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是在生长旺盛期沙堆各部位日动态变化既有"单峰曲线"又有"双峰曲线";2)各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不一致:生长初期峰值集中出现在11:00左右,旺盛期上午各位点的峰值集中出现在09:00左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娟 冯灵芝 张建康 王云 曹梅 常善刚
基于1971~2012年榆林市气象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分析过去42年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玉米生长期内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利用一阶差分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生育阶段气候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42年,玉米生长期内热量资源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生长期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分别增加0.24℃/10 a、0.26℃/10 a和0.32℃/10 a,降水量、光照时数无显著变化。一阶差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全生长期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积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平均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全生长期温度每升高1℃,玉米减产835.5kg/hm2;与降水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泽孟 李婧 岳天祥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生态系统过渡带作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其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逐渐成为土地利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GIS的时空分析方法,在对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的判别标准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过渡带的时空分析模型。在建立土地覆盖正向和逆向转换规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覆盖正向和逆向转换指数模型。并以黄土高原为案例区,在定量识别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及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定量评价了各种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土地覆盖的转换情况。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共有14种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其总面积占整个黄土高原的25.21%。在1985—2005年期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