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0)
2023(10507)
2022(8941)
2021(8618)
2020(7076)
2019(16245)
2018(15793)
2017(29857)
2016(16446)
2015(18502)
2014(17966)
2013(17893)
2012(17288)
2011(16136)
2010(16258)
2009(15107)
2008(15013)
2007(13321)
2006(12248)
2005(11201)
作者
(50402)
(42302)
(42172)
(40215)
(27348)
(20331)
(18913)
(16391)
(16369)
(15270)
(14869)
(14275)
(13905)
(13889)
(13815)
(13201)
(12746)
(12452)
(12374)
(12261)
(10850)
(10704)
(10440)
(9786)
(9598)
(9596)
(9488)
(9126)
(8735)
(8673)
学科
(68045)
经济(67966)
管理(43788)
(39818)
(30260)
企业(30260)
方法(27406)
数学(24364)
数学方法(24038)
中国(21812)
(20171)
(18132)
(16606)
(15982)
贸易(15975)
(15607)
环境(15427)
地方(13930)
(13479)
农业(13069)
业经(12905)
(11864)
(11449)
银行(11402)
(11121)
(11021)
金融(11020)
(10786)
及其(10224)
(10124)
机构
大学(244205)
学院(240548)
(105263)
经济(103310)
研究(98790)
管理(84775)
中国(75497)
理学(72281)
理学院(71279)
管理学(69908)
管理学院(69484)
科学(61780)
(54527)
(52637)
研究所(48353)
(48097)
(46883)
中心(42813)
财经(37617)
农业(37215)
(36457)
业大(36453)
(35903)
北京(35197)
(34448)
经济学(33671)
(33590)
师范(33190)
科学院(30784)
经济学院(30261)
基金
项目(161746)
科学(127422)
基金(120526)
研究(113173)
(109443)
国家(108656)
科学基金(89814)
社会(72697)
社会科(68829)
社会科学(68811)
基金项目(61962)
自然(59402)
(58257)
自然科(57959)
自然科学(57933)
自然科学基金(56924)
(52816)
资助(51001)
教育(50782)
编号(42709)
重点(38350)
(37287)
成果(36392)
(36221)
(32459)
中国(32217)
科研(31616)
国家社会(31593)
课题(31270)
教育部(30964)
期刊
(116934)
经济(116934)
研究(77019)
中国(49915)
学报(44302)
(42509)
科学(41602)
(34226)
大学(32533)
管理(31617)
学学(30784)
农业(29190)
(24344)
金融(24344)
教育(23866)
经济研究(19989)
财经(19076)
技术(17040)
(16574)
(16418)
业经(15899)
(15626)
问题(15518)
国际(14775)
世界(14378)
资源(13515)
(12027)
技术经济(10929)
业大(10868)
科技(10556)
共检索到374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骏强  杨军  
本文用1951年~2002年的季气温、降水资料,研究了华南区季气温、降水在近52年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华南区季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升温幅度从0 03℃ 10年到0 25℃ 10年。广州、海口在4季升温都是最显著的,夏季广州趋势系数高达0 71,平均每10年升温0 250。按季节看,夏季是升温最明显的季节。还指出,华南区的季降水量趋势系数虽然比较小,但多数是正趋势。特别地,北海、湛江、海口的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北海、湛江、海口、桂林、阳江5个城市平均的夏季降水量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是0 37,也就是在1951年~2002年,每10年增加降水量49 6mm。还用最新资料研究和总结了华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戴声佩  李海亮  刘海清  刘恩平  
利用华南地区1960~2011年101个时间序列较长的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华南地区年总辐射量呈现"U"字型变化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1960~2011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9℃/10年、0.13℃/10年和0.23℃/10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为7.6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60~1980年相比,1981~2011年华南地区≥10℃积温高于8000℃以上的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40个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戴声佩  罗红霞  李茂芬  李海亮  郑倩  胡盈盈  
[目的]分析我国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极端降水指数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年总降水量、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研究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地区7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地面气象站点1959-2016年逐日降水实测数据,计算11种极端降水指数并对其进行气候倾向率分析、空间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及R/S预测分析。[结果](1)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59年以来,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加趋势,降水强度指数SDII变化倾向率为0.34 mm/d/10a;极端降水量指数(PRCPTOT、RX1day、RX5day、R95p、R99p)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9.96、2.06、3.22、17.46和7.23 mm/10a;极端降水日数指数(R10、R20、R50、CDD、CWD)中除持续湿润日数CWD呈减少趋势以外,其他指数也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0.48、0.19、0.09和-0.11 d/10a。从空间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01%,反映了极端降水量指数和降水强度指数对极端降水事件影响较大;相关分析也表明极端降水指数与年总降水量的相关性很好,R95p和R99p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呈增加趋势。北大西洋涛动(NAO)对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影响,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CSSHII)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II)对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贡献明显。大气环流的变化是极端降水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3)基于R/S分析方法表明PRCPTOT、R10、R20、R50和CDD等指数表现为强反持续性,未来将呈现减少趋势;R95p呈随机变化,未来变化趋势不明确;SDII、RX1day、RX5day、R99p和CWD等指数表现为弱持续性,即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大尺度大气环流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影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嘉雨  
本文从我国桉属树种遗传改良工作存在问题着手,根据桉属的生物学特性,论述了育种策略、育种计划、杂种利用、种子生产基地、无性系林业等当前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强调遗传改良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正确的育种策略和一个完整的育种计划。加强对基因资源的管理并进一步补充完善育种群体是育种工作者的主要工作领域。从整体出发,在不断扩大育种群体、提高遗传品质的同时,为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种和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春先  杨秀丽  齐会会  张云慧  程登发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PLIT平台对监测到的迁出种群进行迁飞轨迹分析。【结果】在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日落后起飞,20:00左右达到起飞高峰,起飞可持续1 h左右;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主要在1 000 m以下,具有聚集成层现象,可形成2—3层,100—300、400—500 m成层密度较大。成层现象与局部风速极值有关,与风向关系不大,但最大密度并不总是出现在最大风速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池  陈旭飞  周波  黎健龙  杨成方  戴军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代谢熵等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结果】皮质远盲蚓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土基础呼吸,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两种蚯蚓均可增加菜园土脲酶活性,同时壮伟环毛蚓能够促进转化酶活性提高,而皮质远盲蚓则有利于过氧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利用SPOT 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2010年期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NDVI对当月气温和前1月降水变化响应最为强烈。空间上,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整个研究区差异不明显,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北部地区较在中部和南部强。NDVI在多数地区都同步响应于当月气温变化,在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对气温变化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NDVI对降水变化在北部地区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而在南部地区滞后响应2~3个月。研究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及总体滞后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南部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毅  杨太保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中国冰川普遍发生了退缩,对局地人民生活、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博格达峰地区尤为突出。本文首先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研究区周边气温、降水进行研究,同时应用Landsat 1-4、5、7MSS、TM/ETM+影像分析1972-2013年博格达峰区冰川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冰川变化与该区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研究区气温、降水变化倾向分别为0.19oC/10 a和12.4 mm/10 a;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年降水量在1985年前后存在突变。气温主要表现为8~10 a的周期,降水周期性较差。目前处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期;21972-2013年冰川面积减少46.71±1.32 km2,年均退缩率为0.66%±0.02%,冰川退缩趋势明显。其中1972-1990年,冰川年均退缩率为0.44%±0.03%;近20年来冰川退缩加剧,年均退缩率达到0.78%±0.09%;3通过分形理论对研究区冰川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预计未来冰川消融率将趋于稳定,但仍处于较高状态;4对比中国西部各地区冰川的变化,发现该地区冰川退缩和其他区域退缩速率相吻合;51990年之前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控制,1990年之后冰川退缩主要由气温上升引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叶秦  
对广东、广西及福建3省(区)7种不同桉树人工林土壤中VA真菌的种类资源及组成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桉树根际已知的26种VA真菌中,包括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硬囊霉属和盾巨囊霉属等4个属。其中,球囊霉属17种(包括未定种),占已知VA菌总数的65.4%;硬囊霉属4种,占15.4%;无梗囊霉属3种,占11.5%;盾巨囊霉属1种,占3.8%。所有样品中全部包含VA菌根真菌;其中福摩萨球囊霉、地球囊霉、多果无梗囊霉、地表球囊霉及球囊霉属未定种第23号,为不同类型桉树根际的优势种;福摩萨球囊霉和地球囊霉分别为广东及广西桉树人工林中的重要资源菌种;主要分布于北方碱性土中的摩西球囊霉,在华南地区中性偏碱或碱性土...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李海涛  贝玉薇  
本文在对近四年来华南地区档案本科生在线学习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档案学本科生在线学习群体分布不均,在线学习普遍接受与使用频效不高矛盾并存,在线学习平台运行不稳定,在线课程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在线学习模式落后等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分析,从构建档案学在线学习平台管理机构,明确平台建设的主导机构及参与职责,优化在线课程资源配置,完善在线学习平台功能等纬度,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陆钊华  
从华南地区发展桉树工业纤维用材林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需求的迫切性出发 ,分析了桉树引种成功之后遗传改良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要实现华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必须建立和完善桉树长期可持续遗传改良体系 ,坚持以多世代群体遗传改良为基础 ,种间杂交无性转化利用为突破 ,加快育种增益转化为生产力的育种思路 ;强调新世纪桉树育种要重视常规育种与分子遗传研究相衔接 ,通过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多层次多育种方式的相互交叉 ,充分利用各层次的遗传变异 ,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郑延祥  楼望萍  郭玉珍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年-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中国西北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开始最迟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出现在11月上旬,其次是南疆盆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初霜冻开始最早的地方在青海高原,一般开始在8月下旬,其余的地方初霜冻开始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初霜冻开始期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北疆、高原北部和南部;②西北地区初霜冻平均以1.8d/10a的速率推迟,1986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初霜冻有显著的2~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刘志娟  王文峰  陈阜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分析从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化敏感地带选择典型站点,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由一年一熟春玉米、春小麦及冬小麦种植模式改变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0℃积温带北移西扩,温度上升的累积效应十分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荣  
环洱海地区是云南省具有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区、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区和乡村经济发展活跃区等多重叠合特征的典型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以环洱海地区1951~2014年6个基本站点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自1951年以来,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7℃/10 a、0.03℃/10 a和–0.14℃/10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莉  范广洲  汪家楠  吴俞  王霄  黄先伦  葛非  龙妍妍  
论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通过小波、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春季北支脊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同期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北支脊缓慢增强,存在23 a和准6 a的周期;纬向位置略向东移,具有准3 a和12 a的周期。春季北支脊偏强(弱),黄河流域到江南地区的降水量偏少(多),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降水量偏多(少);春季北支脊纬向位置偏东(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偏多(少),西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偏少(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升(降)温显著。当春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