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0)
2023(5581)
2022(4600)
2021(4590)
2020(3755)
2019(8942)
2018(8648)
2017(15636)
2016(8555)
2015(9883)
2014(9487)
2013(9742)
2012(9451)
2011(8995)
2010(8784)
2009(8285)
2008(8271)
2007(6990)
2006(6344)
2005(5839)
作者
(26440)
(22299)
(22290)
(21183)
(14342)
(10627)
(9898)
(8680)
(8614)
(8046)
(7880)
(7530)
(7425)
(7340)
(7292)
(6835)
(6611)
(6523)
(6412)
(6268)
(5848)
(5542)
(5473)
(5122)
(5115)
(4976)
(4909)
(4602)
(4571)
(4535)
学科
(41942)
经济(41898)
管理(18533)
方法(17946)
(17754)
数学(16378)
数学方法(16239)
中国(14273)
(12057)
企业(12057)
(10937)
(10388)
贸易(10382)
(10161)
(9418)
地方(7894)
(7472)
农业(7280)
(6918)
业经(6793)
环境(6652)
(6619)
金融(6618)
(6417)
银行(6401)
(6289)
关系(6082)
(5991)
(5668)
(5363)
机构
大学(134823)
学院(129789)
(62848)
经济(62065)
研究(57269)
中国(43841)
管理(43755)
理学(37685)
理学院(37096)
管理学(36381)
管理学院(36142)
科学(34689)
(30316)
(30256)
研究所(28239)
(25956)
(24884)
中心(23738)
经济学(21825)
财经(21335)
(20247)
北京(19872)
(19773)
农业(19754)
经济学院(19749)
业大(19021)
科学院(18730)
(18419)
师范(18248)
(17449)
基金
项目(89401)
科学(70795)
基金(68928)
(63294)
国家(62923)
研究(61845)
科学基金(51329)
社会(41669)
社会科(39550)
社会科学(39540)
基金项目(35556)
自然(32822)
自然科(32081)
自然科学(32067)
自然科学基金(31543)
(29233)
资助(28761)
(27982)
教育(27404)
(21856)
重点(21607)
编号(21546)
中国(21276)
(20221)
国家社会(19484)
成果(18670)
教育部(18299)
(17777)
科研(17533)
创新(16990)
期刊
(65802)
经济(65802)
研究(42467)
中国(25607)
学报(25135)
科学(23939)
(22811)
大学(18668)
(17787)
学学(17694)
管理(15917)
农业(15863)
(12098)
金融(12098)
经济研究(11963)
财经(11417)
教育(10464)
(10375)
世界(10143)
(9986)
国际(9778)
(9742)
问题(9411)
技术(8336)
资源(8011)
业经(7259)
(6761)
技术经济(6237)
业大(6065)
统计(6053)
共检索到19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利用SPOT 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2010年期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NDVI对当月气温和前1月降水变化响应最为强烈。空间上,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整个研究区差异不明显,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北部地区较在中部和南部强。NDVI在多数地区都同步响应于当月气温变化,在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对气温变化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NDVI对降水变化在北部地区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而在南部地区滞后响应2~3个月。研究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及总体滞后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南部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涛  陶辉  杨强  
以南通地区7个观测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960年-2007年南通地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2007年,年际变化以最低气温的较大增幅和较早突变为特征。季节变化以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且冬季降水量增加,以及秋冬季增暖突变较早为主要特征。周期变化上,气温和降水参数多存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较为稳定的变化特征,如年平均气温21~30a和春季降水量14~25a时间尺度的变化。小尺度上(10a以下)的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宏  刘晶淼  李世奎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基GPS观测资料、M O DIS卫星遥感资料和N 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大气总水汽量的年变化在0.3~3.0cm之间,高原其它地区大气总水汽量的年变化在0.2~2.0cm之间;青藏高原东南部河谷的导流作用非常显著,是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内部地区的重要途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决定了青藏高原地区南湿北干的大气水汽分布特征,而大气环流变化则是造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明杰  侯西勇  应兰兰  路晓  朱明明  
本文基于SPOT-VGTS10产品(1998年4月-2008年12月)以及相应时段东营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并探讨NDVI与气温、降水因子的年际、季节、月际响应特征。研究表明:①NDVI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长期无变化区及弱持续性中度改善区值得关注,且NDVI弱、中、强持续性退化区面积较广,理应尤为关注,并探讨和寻找原因;②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若考虑1个月的时间延迟,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75;③延迟1个月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更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强  马中华  邹悦  张亚宁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李小燕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的时空响应。【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植被覆盖、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奇异值分解分析植被覆盖与水热条件的时空相关性。【结果】东南部水热条件对植被的生长最佳,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超过一定的界限不利于植被生长,而降水的增加更容易使植被覆盖增大;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水文效应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影响密切,在干旱地区水分充足的区域,气温的上升则会促进植被的生长;河谷平原、盆地中植被覆盖对水热的响应较为明显;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的响应也不尽相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水热要素的相关性很强,但限制性因素较多。【结论】土地利用、植被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军  李兰晖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海拔敏感性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探讨该区域气候变暖与海拔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1971-2012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23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71-2012年研究区年、四季、最热月和最冷月均温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增温幅度空间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中、东部和东北部高,东南部低的态势;②除春季外,研究区增温幅度总体呈现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趋势,且该趋势在青藏高原主体范围内尤为明显,但在不同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振华  余锦华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14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地面气温资料,在去除气温的线性趋势的基础上采用联合EOF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的降水异常型和气温异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第一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28.13%)中,降水异常型态为南方型,存在3个暖异常区域:华北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汉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3个冷异常中心:一个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一个位于东北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时间系数存在准3年、4~5年和8年尺度振荡周期;②在第二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16.57%)中,降水异常型态为中间型,气温异常偏高区基本位于南岭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义超  梁铭忠  
论文分析北部湾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植被生产力研究提供依据。基于研究区2000—2011年423景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及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时滞偏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旬降水和旬均温的相关性及滞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12 A来,北部湾沿海地区植被覆盖度平均值呈增长趋势,由2000年的65.23%增加到2011年的72.02%,增加了6.79%;2)研究区植被生长季旬NDVI均值介于0.21~0.67之间,在不同时期变化是不同的,其值呈现出"降低—增长—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毅  刘敏  许世远  侯立军  钱嫦萍  
上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近 2 0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经济蒸蒸日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并呈现其鲜明的特点。分析上海城市周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污染有从市区向郊县转移的迹象 ;东部河口区及滨岸带水污染加剧 ,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和营养盐所引发的赤潮问题相比过去都有增加的趋势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 ,如多环芳烃的富积也愈发严重 ,研究区内的苊、蒽已经超出了ER -L和ISQV -low值 ,已具有潜在的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 ;另外 ,上海周边地区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畜禽尿粪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药和化肥污染在非点源污染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喜芳  李改欣  潘学鹏  王彦芳  张莎  刘峰贵  沈彦俊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苗  郭品文  邬昀  
利用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阈值,对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在不同季节对ENSO的响应特征加以研究,并以湿位涡作为切入点从大气性质角度出发分析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暖、冷年当年夏季极端降水对比显著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东部,分别表现为负距平区和正距平区;在暖年次年夏季和春季分布形有相似之处,北方多极端降水,南方分布形势较为复杂,江南地区也有极端降水大值区;次年秋季,与春夏季相比,极端降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到了次年冬季,整个东部地区以极端降水负距平为主,冷年次年四季极端降水基本呈相反的分布形势;对应的湿位涡场能很好的反映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大气稳定性,而在低纬度地区还不能作为很好预测极端降水分布情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艳欣  桑燕芳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其水文气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演化。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水文气候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仍认识不足。本文以青藏高原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为基准,结合水汽通量资料,对13种不同源降水数据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用质量较好的IGSNRR数据集识别了青藏高原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西南以及西北边缘地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较小,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不足50%;随着逐渐向高原腹地推进,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逐渐增大,雨季逐渐缩短且推迟,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逐渐增大。降水季节分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水汽运移方向保持一致,即主要是由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所致。基于此,识别出西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35°N以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约30°N以南,而高原中部(30°N~35°N)降水受到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水文气候过程空间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