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4)
2023(12503)
2022(10876)
2021(10501)
2020(8615)
2019(20088)
2018(19729)
2017(37853)
2016(20592)
2015(23310)
2014(23197)
2013(23087)
2012(21281)
2011(19350)
2010(18988)
2009(17270)
2008(16754)
2007(14117)
2006(12301)
2005(10773)
作者
(59065)
(49070)
(48598)
(46308)
(31142)
(23399)
(22149)
(19485)
(18675)
(17239)
(16771)
(16545)
(15545)
(15404)
(15140)
(14990)
(14597)
(14405)
(13923)
(13855)
(12117)
(11990)
(11653)
(11062)
(10870)
(10811)
(10735)
(10624)
(9756)
(9640)
学科
(87252)
经济(87165)
管理(56365)
(51378)
(41900)
企业(41900)
方法(39805)
数学(35123)
数学方法(34768)
中国(24602)
(21220)
地方(18891)
(18820)
(18480)
业经(17336)
(16871)
贸易(16863)
(16419)
环境(14277)
农业(14213)
(13965)
(13825)
理论(12482)
技术(12161)
(11900)
银行(11866)
(11848)
(11674)
金融(11672)
(11492)
机构
大学(294059)
学院(289907)
(120050)
经济(117632)
管理(115835)
研究(103135)
理学(100964)
理学院(99790)
管理学(98224)
管理学院(97710)
中国(76271)
科学(64097)
(64079)
(51452)
(50996)
研究所(47485)
中心(45033)
(44681)
业大(42713)
财经(42019)
北京(41105)
(39238)
(39205)
师范(38927)
(38452)
(38155)
经济学(36525)
农业(35083)
经济学院(33006)
(32094)
基金
项目(205261)
科学(161844)
基金(150426)
研究(149860)
(131954)
国家(130933)
科学基金(111716)
社会(94984)
社会科(90044)
社会科学(90019)
基金项目(80013)
(76972)
自然(72567)
自然科(70839)
自然科学(70822)
自然科学基金(69512)
教育(67718)
(66708)
资助(62285)
编号(59982)
成果(48473)
(46127)
重点(46126)
(44217)
(42138)
课题(41294)
国家社会(39579)
创新(39401)
教育部(39389)
科研(39168)
期刊
(125446)
经济(125446)
研究(87474)
中国(52053)
学报(45943)
科学(43846)
管理(41156)
(39612)
(35851)
大学(34388)
学学(32172)
教育(31166)
农业(28520)
技术(23776)
(21586)
金融(21586)
经济研究(20901)
财经(19824)
业经(18750)
(16922)
问题(16649)
图书(15652)
(15497)
资源(14693)
科技(14373)
理论(14003)
技术经济(13908)
(13844)
世界(13139)
现代(12938)
共检索到415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涛,李哲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区划所采用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不同, 对它们之间的划分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争议。本文对我国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角度进行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划分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指标的选取上应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试图为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钧  Inman-Bamber N G  陆鑫  Jackson P A  王靖  刘家勇  范源洪  
【目的】本研究对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从研究地区2个代表站点甘蔗大田试验获取调参验证数据集,基于标准品种Q117模型参数,采用试错法对8个关键品种参数进行优化和模拟精度评价。【结果】确定了Q208和ROC22两个甘蔗新品种的模型参数优化值,评估了模型在云南蔗区的产量糖分模拟误差范围。结果显示蔗糖产量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显著相关,绝对误差小于2 t/hm~2,斜率在0. 8~1. 26,R~2大于0. 8。【结论】经过校验的APSIM-Sugar模型能较好模拟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甘蔗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环境变化造成的产量和糖分差异,但是在多年宿根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模拟精度仍有待提高。模型品种参数和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少先  王贤  郜长明  张克斌  寇焕更  
本文以林草间作形式为主,研究其林内光照、土壤水分变化、林草间作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林草间作综合经济效益。认为林草间作是半湿润沿河沙地立体林业一种较好的配置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草肥林,以草改土、以草固土、综合利用,不仅综合效益高同时牧草抑制了杂草滋生,有利于林木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王勇  韩清芳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刘卓玛姐  段而军  冯顺煜  
【目的】了解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群落的现状,为该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延安)的林下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小叶杨、白桦、油松、油松+小叶杨、油松+白桦林地林下植物生活型谱均以高位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白榆、刺槐、沙棘、茶条槭和侧柏林地则以非高位芽植物为主。(2)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刺槐林(22.22%~22.65%)>油松+小叶杨林、白桦林、白榆林(9.78%~14.11%)>侧柏林、沙棘林、茶条槭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东兵  曹广才  阎保生  郭文仁  葛宝剑  马宁胜  郝建兰  
以寿阳县为代表的山西省中部高海拔地区,旱地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使用适宜熟期类型的品种,是种植成败的关键。因种植地域的差异,所用玉米杂交种的熟期类型在中早熟至中晚熟范围内变动,个别地区也能使用早熟类型。如何准确地掌握所用品种的熟期类型,必须选好划分指标。多年试验研究表明,植株叶数、播种至成熟天数、播种至成熟生育期内≥0℃的积温是熟期分类的形态指标、生育指标和生态指标,而植株叶数是最易识别和掌握的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月  康嘉奇  谢怀南  戈晓宇  
【目的】为探索半湿润地区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设计师和决策者提供经济层面的决策参考,本文以雨水径流收集灌溉利用的成本效益为研究内容,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已建成集雨型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半湿润地区公园绿地径流收集灌溉利用成本。【方法】根据场地径流量确定雨水调蓄池容积,基于2014-2021年逐日实测降雨数据和2022-2024年预测降雨数据,利用容积法测算年收集径流量,对比绿地完全用自来水灌溉成本和用收集径流与自来水共同灌溉成本,得到节约成本,并对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得出建设效益。【结果】基于2014-2021年的实际降雨数据和2022-2024年的预测降雨数据与建设成本测算,在汇水面积为155.37 hm~2、灌溉面积为151.410 hm~2时,以解决径流为目的,从长期效益出发,调蓄池规模最佳选择方案为3 000 m~3,年平均节约灌溉费用101 114.15元,年平均效益65 424.15元。【结论】半湿润地区径流收集灌溉利用具有一定效益,基于某个时间段内植物的灌溉需求量作为径流收集的标准,可明显减少建设成本,增加径流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静  郭铌  王小平  邓超平  郭海英  张谋草  王银珍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代表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期(返青-抽穗)冠层反射光谱与反映长势的指标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同450nm、550nm、650nm1、650nm波段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同850nm波段反射率呈正相关关系。起身前,冬小麦长势指标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同各波段反射率相关关系大多不显著。起身以后,冬小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与各波段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另外,为了更好的监测冬小麦长势,研究了8个常用的植被指数同冬小麦长势间的相关关系,这8个植被指数在起身后同冬小麦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利用这8个植被指数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璧  王瑞君  王润元  杨金虎  张谋草  肖国举  
利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加密观测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玉米穗干重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试验区逐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较其他年代为最少。降水量序列3a、8a的周期变化特征明显。试验区逐年气温为上升趋势,逐年气温序列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325℃/10a。逐年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显著上升,逐年干燥指数序列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051/10a,进入20世纪70年代,试验区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气候变暖使玉米拔节-成熟期提前(5~6)d/10a,全生育期缩短。玉米穗干重在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新宇  李军  王学春  任晶晶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景群  康永祥  吴宽让  周新华  
根据秦岭林区 4 5块标准地和 2 2 5个样方的冠层易燃物最大密度 (D)、地表可燃物载量 (W )及地表可燃物绝对含水率 ( μ) 3个实测值的 1 35个数据 ,运用Dissimilarityanalysis计算认为 ,调查的 4 5块标准地明显地可聚为 6类。据类间差异性将秦岭森林潜在树冠火行为分为强度树冠火、弱度树冠火和无树冠火 3种类型 ,划分依据为冠层易燃物最大密度 ,区分指标分别为 0 1 1kg/m3 和 0 37kg/m3;地表火强度划分应用μ和W 双因素判断法 ,并将其划分为强度地表火、中度地表火和弱度地表火 3种类型 ,其区分指标分别为地表可燃物载量 1 4 0k...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远亮  彭华  闫罗彬  项跃武  王翔宇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推进荒漠化研究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荒漠化内涵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认为除了人为干扰叠加气候性干旱作用导致的荒漠化之外,南方湿润区因水土流失叠加物理性干旱作用导致的极端土地退化也是一种荒漠化,并从物质基础、气候条件、影响因子、形成营力、核心作用和地表过程方面进行比较,最后以南方红层区特殊的"红层荒漠化"为案例,利用实地调查和TM影像的植被覆盖度指标VFC对1992-2013年红层土地退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人为反复干扰和其他自然因素作用下地表植被持续退化、群落干旱趋势明显,表土层流失,岩石风化加剧,以致形成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红层区的退化过程可类比于喀斯特石漠化、红壤山地丘陵退化,但这类极端土地退化现象可否视为"荒漠化",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恒卿  黄强  魏群  
【目的】探求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为涌泉根灌理论研究及技术要素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L的灌水量和160~300min的灌水历时条件下,以滴头流量(4,6,8L/h)、滴头间距(30,50cm)为变量,通过变化其中的一个量进行双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的涌泉根灌试验,测定并分析湿润体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不同布置方式对水平、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及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不同流量(4,6,8L/h)入渗结束后24h,水平和垂直方向湿润锋分别相差1.5,4.0cm;4.2,2.8cm和6.7,6.8cm。不同滴头间距(30,50cm)入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艳锋  王强盛  王绍华  黄丕生  
以武运粳七号为材料 ,对水稻旱育秧苗和湿润秧苗根系生长的生理物质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旱育秧苗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及活跃吸收面积较高 ,根系C/N稍低于湿润秧苗 ,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是湿润秧苗的数倍至数十倍 ,糖和硝态氮的较高积累不仅有利于维持秧苗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 ,也为移栽后秧苗根系生长和新根的发生贮备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旱育秧苗移栽前根系中脱落酸 (ABA)、吲哚乙酸 (IAA)含量高于湿润秧苗 ,异戊烯基腺嘌呤(iPAs)、赤霉素 (GA3)含量低于湿润秧苗 ,而移栽后 3d ,IAA、GA3、iPAs含量均高于湿润秧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思  孙海燕  谢云  郑旭荣  
滴头流量的变化对湿润体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很大 ,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但工程设计中滴头流量的选择缺少科学依据 ,使得设计湿润深度和湿润比不能同时保证。本研究通过对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进行不同流量的滴水试验发现 :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比对垂直运移的影响大 ;滴灌设计中 ,设计湿润比或湿润宽度是选择滴头流量的主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