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70)
- 2023(20618)
- 2022(17302)
- 2021(16227)
- 2020(13449)
- 2019(30711)
- 2018(30229)
- 2017(57634)
- 2016(31183)
- 2015(35079)
- 2014(34767)
- 2013(34088)
- 2012(31166)
- 2011(27916)
- 2010(27531)
- 2009(25442)
- 2008(24877)
- 2007(21872)
- 2006(18989)
- 2005(16848)
- 学科
- 济(131643)
- 经济(131494)
- 业(106275)
- 管理(99564)
- 企(93690)
- 企业(93690)
- 方法(58562)
- 数学(48152)
- 数学方法(47571)
- 农(38607)
- 业经(37546)
- 财(36830)
- 中国(35318)
- 农业(26569)
- 制(25591)
- 务(25407)
- 财务(25321)
- 财务管理(25282)
- 技术(25019)
- 学(24222)
- 地方(24144)
- 企业财务(23968)
- 贸(23783)
- 贸易(23771)
- 理论(23184)
- 易(23159)
- 和(22328)
- 划(20327)
- 体(19941)
- 策(19616)
- 机构
- 学院(441952)
- 大学(438116)
- 济(183567)
- 经济(179987)
- 管理(177016)
- 理学(152728)
- 理学院(151163)
- 管理学(148738)
- 管理学院(147931)
- 研究(146739)
- 中国(112268)
- 京(93370)
- 科学(88590)
- 财(82931)
- 所(72415)
- 农(71786)
- 财经(66649)
- 中心(66386)
- 研究所(65877)
- 业大(64475)
- 江(64368)
- 经(60841)
- 北京(58905)
- 农业(56238)
- 范(55792)
- 经济学(55356)
- 师范(55231)
- 院(53804)
- 州(51538)
- 经济学院(50063)
- 基金
- 项目(300464)
- 科学(238008)
- 研究(222662)
- 基金(218782)
- 家(190052)
- 国家(188433)
- 科学基金(163128)
- 社会(141697)
- 社会科(134361)
- 社会科学(134327)
- 省(116847)
- 基金项目(115159)
- 自然(104589)
- 自然科(102205)
- 自然科学(102180)
- 教育(102000)
- 自然科学基金(100373)
- 划(97729)
- 编号(90519)
- 资助(89766)
- 成果(72382)
- 重点(66969)
- 部(66563)
- 发(64854)
- 创(64240)
- 课题(62324)
- 创新(59516)
- 国家社会(58930)
- 教育部(57355)
- 科研(56807)
- 期刊
- 济(202165)
- 经济(202165)
- 研究(129316)
- 中国(84006)
- 管理(69099)
- 农(66424)
- 学报(66119)
- 财(65514)
- 科学(62964)
- 大学(51337)
- 学学(48565)
- 教育(48272)
- 农业(46376)
- 技术(42589)
- 融(36465)
- 金融(36465)
- 业经(34682)
- 财经(32817)
- 经济研究(32711)
- 经(28398)
- 业(26281)
- 问题(26190)
- 技术经济(23730)
- 科技(21313)
- 贸(20867)
- 现代(20608)
- 版(20260)
- 世界(20104)
- 商业(19842)
- 统计(19756)
共检索到649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碧莹 任声策
从半导体产业特征入手,结合英特尔和三星电子的成功经验,即长期研发投入和基础研究;大量核心基础专利积累;开放的全球合作网络以及平台生态优势,探讨中国半导体技术创新之路。中国半导体产业后发企业居多,国际龙头企业建立的平台优势很难打破,但仍存在追赶机会,需要:(1)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积累基础研究成果;(2)捕捉技术突破机会,布局可进入细分领域专利;(3)构建产业生态支撑体系,打造半导体企业生态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帆
把握机会窗口对后发企业追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从而把握机会窗口以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路径仍不清楚。本文选取慈星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发现通过"机会窗口识别——获取技术知识——提升技术能力——推出关键产品——抓住机会窗口"的途径可以有效实现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追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莹佳 崔明旭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呈现出明显的分化重构趋势,为提高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构建半导体产业链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从产业链发展环境、产业链竞争力、产业链控制力、产业链融合度四个维度考察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安全的各项因素。分析中韩两国半导体产业相关数据及政策措施,运用对比分析法,研判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得出中国在产业链发展环境方面资金力量雄厚,但支持政策不够全面细致;在产业链竞争力方面企业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低;在产业链控制力方面对外技术依存度仍较高;在产业链融合度方面国际半导体产业链市场融合度较高,但处于中低端地位的结论。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发展考虑,建议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加强产业风险管控;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推进重大专项工程,开辟新型技术路线;发挥市场规模优势,强化区域技术合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娜娜 张雅辉 郑方
聚焦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后发制造企业创新追赶的问题,通过将资源与创新决策取向相结合,基于本土制造企业纵向案例研究,运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分析本土企业创新追赶的内在机理,多维度分析企业创新追赶内涵,归纳不同情境下企业创新追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追赶过程中,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嵌入的有效互动形成后发企业资源摘取机制,有助于克服资源能力弱势;基于适宜的创新决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新的资源能力优势创造,以促进持续创新追赶;后发企业因不同阶段拥有的资源差异,其所作出的创新决策取向不同。
关键词:
后发企业 资源 创新决策 追赶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圣良
半导体产业作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利器,深刻影响着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本文基于半导体产业全球格局演变的历史经验与主要特征,指出半导体产业遵循正向和反向的双螺旋创新突围逻辑。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拥有庞大内需市场、扶持力度空前加强、半导体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以及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但也面临着尚未形成正向和反向突围路径、人才基础相对薄弱、高端领军企业不足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障碍。因此,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应当以超大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完善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半导体产业发展竞合新格局,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狄振鹏 姚伟民
本文选取2015—2020年间我国A股半导体产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索我国企业逆向外包行为对半导体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逆向外包能促进其技术创新效率,然而短时间内的税后利润却受到显著的负向影响。逆向外包结存数量和在发达国家进行科技活动投资结存数量交互项估计的结果显示: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科技活动投资,其短时间内税后利润没有明显增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体量不够大的企业在进行逆向外包时应十分慎重;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对体量中等、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以及相应的金融支持;企业应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路线,找准转化成果的市场定位,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增强与之匹配的生产和营销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年顺 李君然
本文构造了高技术工业中打破"后进者困境"的理论框架,利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 ,对华为海思移动处理器芯片突破国际垄断的历史过程和因果机制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海思采取了独特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内部行政协调模式,依靠内部需求市场来支持落后的麒麟芯片建立和迭代产品开发平台,同时以通信工业中积累形成的体系竞争力为其发展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条件。研究认为,阻碍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落后或资金不足,而是如何在技术暂时落后时获得稳定的应用市场和改进机会。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要敢于利用本土市场的购买力优势为暂时落后的本土技术和产品创造充分的应用机会,同时主动放弃跟随策略,坚持在应用过程中自主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泓材 周志中
基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现状的剖析,以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为现实基础,以利益嵌入视角提出该问题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国产化采购的可行性、监督式政企博弈的合理性和产业链协同结盟的有效性给予探讨。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果设计"整合产业群、升级技术层、融合工艺链"三位一体的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培育路径。
关键词:
半导体 国产化 演化博弈 培育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际陆 张诚
文章基于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剔除环境作用、随机干扰等影响,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40家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整体创新效率不高,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不高,这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尚处于成长期有关。在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干扰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科技市场环境和政府对科技支持能降低研发投入冗余,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虽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投入,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创新效率。科技发展水平与研发人员投入冗余正相关,与研发经费投入冗余负相关,这表明研发经费满足了科技发展,但研发人员的"质"跟不上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际陆 张诚
文章基于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剔除环境作用、随机干扰等影响,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40家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整体创新效率不高,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不高,这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尚处于成长期有关。在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干扰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科技市场环境和政府对科技支持能降低研发投入冗余,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虽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投入,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创新效率。科技发展水平与研发人员投入冗余正相关,与研发经费投入冗余负相关,这表明研发经费满足了科技发展,但研发人员的"质"跟不上科技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诗松 龚丽敏 魏江
现有研究忽视了所有权因素在后发企业创新能力追赶过程中的角色。本研究以备受争论的中国汽车产业为例,通过一个国有企业(上汽)和民营企业(吉利)将近30年的纵向比较案例研究,揭示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发展路径中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案例研究发现,国产化政策强化了国有企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学习封闭性以及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缺少和跨国公司建立直接联结的机会,从而摆脱了国有企业面临的恶性循环。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显著差异,进而促使决策者从国产化转向自主品牌导向。在自主品牌政策导向下,国有企业打破了原有的恶性循环,但由于内在的可见度窘境,在创新能力追赶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燕
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包括策略制定、路径选择和研发努力等,其具体行为选择由内部、外部环境及偶发事件交织形成的国别情景和时代背景决定,其实践成效则是环境条件和行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三个支柱性企业(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东方电气)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同质化与异质性并存: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以优势资源换技术+技贸结合"的学习追赶策略、"从引进成熟产品技术切入+二次创新"的学习追赶路径和"基于本土市场和国产化率优先考虑制造工艺提升"的研发努力,异质性主要在于技术引进方式和学习追赶节奏及成效等具有差异性。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的同质化源于共同的中国情景和时代背景,异质性则主要是受企业高层远见和企业家精神、引进技术的属性以及偶发事件的影响。新时代的中国情景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从技术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进而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技术升级,再造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从学习追赶到再造优势,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以系统协调的创新体系引领技术进步,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供给,并建立和完善有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企业要消除"市场换技术等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认识误区,避免侧重于短期绩效目标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道虹 王石宇 华健 梅建明 朱顺全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围绕日益增长的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需求与中小型企业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国产替代模式这一突出矛盾,以湖北鼎龙为对象展开纵向案例研究,有力揭示了半导体材料后发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不同于传统集成创新型和生态导向型国产替代模式,同源性技术创新是湖北鼎龙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其创新过程为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突破资源禀赋约束和开展国产替代提供了有效路径。第二,湖北鼎龙国产替代的机会窗口以“技术机会窗口—制度机会窗口—需求机会窗口”的顺序逐次打开,并推动了同源性技术“初始积累—跨界应用—深度转化”。第三,对内外部资源利用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塑造了湖北鼎龙不同阶段的国产替代动力机制,这也是其实现“技术奠基—单点突破—多维突破”国产替代过程演化的关键。本文围绕模式创新和“机会窗口—同源性技术—动力机制”动态关联视角,填补了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理论与机制研究的缺口,为科技封锁背景下我国关键材料后发企业国产替代提供了典型经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陆天
近几年,随着我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新发展,十分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发展趋势,正确推动产业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战略,一是从战略定位上确立半导体产业在我国电子工业中的龙头地位;二是构建我国强大的半导体产业投融资平台,运用多元融合的投融资机制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推动力;三是在半导体制造、封装、测试和设计四个产业板块中,率先形成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设计优势;四是加强对国产化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支持,半导体专用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之基础,我国必须不断提高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制造能力;五是提出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十年的超越发展目标。全文从战略定位、战略发展推动、战略重点突破、产业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康 化小会
引入微纳光纤、采用绝缘硅(SOI)波导材料,设计了一种多耦合点的谐振腔滤波器。该滤波器工作方式:当光从入射端输入,经过耦合区时一部分光会因为倏逝波的存在发生耦合,耦合进入环形腔的光在满足谐振条件时在环形腔内发生谐振,光在环形腔中传播一周后,再次从耦合区从环形腔耦合到微纳光纤直至输出。性能分析表明:自耦合系数的变化不会对光强最大峰值产生影响,可以通过改变传输系数的大小从而实现耦合效率的调整,品质因数能达到10 000以上,衰减能够有效控制;通过SOI材料热膨胀现象实现设计滤波器的性能控制和光开关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