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9)
- 2023(10993)
- 2022(9086)
- 2021(8324)
- 2020(6634)
- 2019(15361)
- 2018(14830)
- 2017(27637)
- 2016(14827)
- 2015(16851)
- 2014(16510)
- 2013(16665)
- 2012(15989)
- 2011(15084)
- 2010(15105)
- 2009(13614)
- 2008(13334)
- 2007(11533)
- 2006(10594)
- 2005(9827)
- 学科
- 济(75726)
- 经济(75660)
- 管理(34426)
- 业(33606)
- 中国(28336)
- 方法(25760)
- 数学(23157)
- 数学方法(23014)
- 企(22760)
- 企业(22760)
- 地方(22423)
- 农(20521)
- 业经(15434)
- 贸(15254)
- 贸易(15239)
- 易(14754)
- 农业(14140)
- 发(13440)
- 学(12815)
- 环境(12668)
- 地方经济(12121)
- 银(12036)
- 银行(12000)
- 财(11969)
- 融(11948)
- 金融(11947)
- 制(11873)
- 行(11817)
- 发展(9759)
- 展(9648)
- 机构
- 大学(218262)
- 学院(217727)
- 济(100845)
- 经济(98977)
- 研究(88013)
- 管理(78030)
- 中国(66489)
- 理学(66143)
- 理学院(65184)
- 管理学(64308)
- 管理学院(63873)
- 科学(51597)
- 京(49097)
- 所(44689)
- 财(42130)
- 研究所(40610)
- 农(38773)
- 中心(38073)
- 财经(33193)
- 江(32531)
- 经济学(32409)
- 北京(31927)
- 范(31564)
- 院(31549)
- 师范(31269)
- 业大(30983)
- 经(30376)
- 农业(30303)
- 经济学院(29114)
- 科学院(27259)
- 基金
- 项目(143678)
- 科学(114587)
- 基金(105673)
- 研究(105428)
- 家(92983)
- 国家(92236)
- 科学基金(78200)
- 社会(70508)
- 社会科(67059)
- 社会科学(67043)
- 基金项目(55465)
- 省(54016)
- 自然(47848)
- 教育(47154)
- 自然科(46798)
- 自然科学(46785)
- 划(46730)
- 自然科学基金(45960)
- 资助(42739)
- 编号(40267)
- 发(37723)
- 重点(33146)
- 部(32743)
- 成果(32715)
- 发展(30873)
- 国家社会(30666)
- 展(30386)
- 创(29710)
- 课题(29546)
- 中国(28735)
共检索到34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王山 刘文斐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来源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熵值法测算2000~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民生发展水平,采用Theil指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态势,但城市群之间分异显著;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群内部差异,但地区间差异的贡献呈迅速扩大态势;无论全样本还是分时期,社会发展差异、人民生活差异、生态建设差异对大多数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贡献和独立驱动作用都较高,而科技创新差异的贡献和驱动作用则都较小;每对双因子组合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各自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但这种强化作用在2008年之后有所减弱。研究创新: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并揭示了其背后驱动因素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探索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协同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民生发展 差异来源 地理探测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保启 赵一鸣 靳福磊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两阶段熵值法测度中国十大城市群健康城市水平,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及方差分解法分别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探究其水平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使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健康城市水平在样本期内明显上升,但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分时段样本,健康文化差异、健康社会差异对大多数城市群健康城市水平差异的贡献率和独立驱动作用都较高;任意两个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都能增强各自对健康城市水平差异的影响,但其增强幅度在2012年以后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鹏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将十大城市群分为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相对一般和相对较低三类,并提出了这三类城市群分别提升流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虽然十大城市群都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综合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极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中西部地区落后的格局,在继续保持和提升发达地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尽快缩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鹏 毕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型城市-区域发展合作和空间组合模式。提高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非均衡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玉洲
通过在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物流能力来考察其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仍然最大,当前城市群经济发展对投资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小,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物流能力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高于劳动力投入但低于资本投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新常态下,城市群经济发展将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传统红利转向制度红利,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城市群经济 物流能力 模糊物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良好,各城市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类型包括:优质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轻度失调类和严重失调类等5类,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十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间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昕 郭薛南
基于"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会带动周边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形成"这一逻辑,本文分别借助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测度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与各个城市群的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存在金融资源分布与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各城市群不止拥有一个金融中心城市,十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能力虽然存在差异但均覆盖了各群内部所有城市;城市群内金融资源通过由金融竞争力较强的高梯度中心城市逐级流向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低梯度城市形成金融一体化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胡先功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132个城市样本,构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多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区域特征、差异性及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呈现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群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辽中南城市群和31个城市出现下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成渝城市群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辽中南城市群始终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八大城市群均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有7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是城市群总体差异的根源,其次是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城市群间差异最小;环境规制各微观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多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微观指标对环境规制的驱动力较为强大、均衡。文章在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协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近年来,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层次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国际贸易发展状况之间存在非均衡性差异,呈现出东部城市群先进、中西部城市群落后的格局,并给出缩小非均衡性差异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东冬 秦艳辉
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运用区位商和工业集聚水平增长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且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有明显差别,具有区域差异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存在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 肖金成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我国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十大城市群。在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动力源,政府机制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推动力,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产生集聚和扩散效应,从而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核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要做好十大城市群相应的功能定位,引领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演进 动力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造成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在宏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我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国家对大城市群的定位不同,不同的战略定位影响其生态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无论城市群内部还是城市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尽快缩小各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发展能力是解决区域发展...
关键词:
生态发展状况 非均衡差异 中国十大城市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十大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收敛性。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均衡格局,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总体的相对差异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是群间差异,而群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小;各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延展性和极化特征;十大城市群中,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关中、山东半岛和北部湾城市群存在σ收敛,同时所有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雷 王圆圆 邵子南 吴延瑞 刘秀丽
城市群是当前及未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土地需求的关键之举。论文以10个城市群1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金融深化、财政缺口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考虑PM_(2.5)作为非期望性产出的情况下,十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整体偏低,2003-2017年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成渝城市群,仅为0.711,而排在末位的是中原城市群,低至0.407。(2)从城市群总体样本来看,金融深化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U"形关系,财政缺口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城市群分组样本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据此,国家在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时,应根据城市群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给予城市群自身政策调整的空间,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保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十大城市群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由于城市群跨省跨行政区等现实因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供给效率水平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