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8)
- 2023(10636)
- 2022(8919)
- 2021(8238)
- 2020(6726)
- 2019(15373)
- 2018(14842)
- 2017(27950)
- 2016(14633)
- 2015(16612)
- 2014(16453)
- 2013(16627)
- 2012(15808)
- 2011(14922)
- 2010(15106)
- 2009(14194)
- 2008(13805)
- 2007(11989)
- 2006(11280)
- 2005(10303)
- 学科
- 济(91739)
- 经济(91664)
- 管理(40635)
- 方法(32277)
- 业(32036)
- 数学(27761)
- 数学方法(27548)
- 企(24646)
- 企业(24646)
- 中国(24318)
- 地方(22542)
- 环境(19408)
- 学(17521)
- 农(17136)
- 业经(16002)
- 贸(14555)
- 贸易(14546)
- 地方经济(14117)
- 易(14052)
- 财(13441)
- 发(12275)
- 划(11996)
- 农业(11835)
- 制(11794)
- 和(11480)
- 融(11096)
- 金融(11096)
- 理论(10334)
- 银(10109)
- 银行(10086)
- 机构
- 大学(231650)
- 学院(229820)
- 济(110750)
- 经济(108760)
- 研究(89956)
- 管理(83620)
- 理学(71551)
- 理学院(70547)
- 管理学(69500)
- 管理学院(69058)
- 中国(67078)
- 科学(52245)
- 京(50511)
- 财(46400)
- 所(45132)
- 研究所(41131)
- 中心(38063)
- 财经(37596)
- 经济学(36541)
- 经(34214)
- 北京(33072)
- 经济学院(32670)
- 江(32435)
- 院(32430)
- 范(32420)
- 农(32404)
- 师范(32167)
- 业大(28888)
- 科学院(27908)
- 财经大学(27766)
- 基金
- 项目(150514)
- 科学(120223)
- 基金(112944)
- 研究(108626)
- 家(99121)
- 国家(98403)
- 科学基金(83841)
- 社会(74952)
- 社会科(71295)
- 社会科学(71277)
- 基金项目(59478)
- 省(54904)
- 自然(51654)
- 自然科(50347)
- 自然科学(50333)
- 自然科学基金(49434)
- 教育(47409)
- 资助(47192)
- 划(47176)
- 编号(39316)
- 发(35193)
- 重点(34453)
- 部(34348)
- 国家社会(33042)
- 成果(31123)
- 中国(30254)
- 创(29943)
- 教育部(29575)
- 发展(29109)
- 展(28729)
- 期刊
- 济(129082)
- 经济(129082)
- 研究(74054)
- 中国(42388)
- 科学(33500)
- 财(32589)
- 学报(32159)
- 管理(31180)
- 农(28636)
- 大学(24655)
- 学学(23492)
- 经济研究(21894)
- 农业(20205)
- 财经(19539)
- 融(18949)
- 金融(18949)
- 问题(18488)
- 技术(17379)
- 经(17145)
- 业经(17137)
- 教育(16244)
- 贸(15220)
- 世界(14525)
- 国际(13867)
- 资源(13136)
- 统计(12419)
- 技术经济(12365)
- 业(11766)
- 策(10957)
- 经济问题(10447)
共检索到35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秦艳辉 邓闻静 纪明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发现: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整体有所下降;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失衡明显的城市普遍存在;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不同类型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胡先功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132个城市样本,构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多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区域特征、差异性及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呈现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群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辽中南城市群和31个城市出现下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成渝城市群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辽中南城市群始终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八大城市群均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有7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是城市群总体差异的根源,其次是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城市群间差异最小;环境规制各微观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多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微观指标对环境规制的驱动力较为强大、均衡。文章在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庞钰凡
文章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耦合魔方”理论分析框架,在综合评价旅游经济规模指数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测度汇总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与解耦态势。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整体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压力整体具有“东高、西低”的带状分布特征;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中、西部城市群分别属于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危失调类型;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解耦类型正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东西部城市群率先实现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强解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罗艳
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一百多个城市1999~2009年的入境旅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等4个指标分析了十大城市群之间旅游规模存在的差异;然后对11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十大城市群的旅游规模基本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及位序规模分布的重要因子;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旅游规模存在着非均衡性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鹏 陈芬
中国十大城市群在不断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同时,在"能源-环境-经济"这一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构建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不同发展程度的差距和类型,结合"能源-环境-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尽快缩小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的相关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城市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通过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且城市群之间非均衡性差异明显,并认为尽快采取措施缩小各城市群间的发展差距,保持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增强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是目前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晁操
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十大城市群104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要素耦合度模型,借助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得出十大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其要素耦合度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以2008年为转折点,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二是我国城市负荷能力整体较低,区域发展进一步失衡;三是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要素耦合度呈现出"双高"、"双低"和"非协同"三种发展时空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耦合度 区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晁操
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十大城市群104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要素耦合度模型,借助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得出十大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其要素耦合度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以2008年为转折点,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二是我国城市负荷能力整体较低,区域发展进一步失衡;三是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要素耦合度呈现出"双高"、"双低"和"非协同"三种发展时空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耦合度 区域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状况,对新常态下"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综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区位熵、相关多样化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三大产业及19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常态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所受影响最大,但产业结构依旧保持稳定良好;京津冀、辽中南、关中城市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海峡西岸、长江中游、川渝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出现停滞,产业分工水平开始倒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十大城市群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由于城市群跨省跨行政区等现实因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供给效率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凡
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的矛盾仍然存在。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素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并不很显著,十大城市群的技术效率总体来说不错,把十大城市群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双低型"四种类型。由于城市群跨省跨行政区等现实因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供给效率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鹏 黄图毅 阙菲菲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空间分形理论,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维数和回归方程入手,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群整体呈现出倒"T"型结构;且各个城市群都是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群可扩张土地的减少,使得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挤压"效应。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空间结构特征 分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晁操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轴心问题。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重增量分析法、绝对增量加权指数、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对我国十大城市群2006—2015年间的"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均衡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十大城市群人口聚集水平表现为"东高西低",经济集聚水平表现出两极分化;欠发达城市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经济的不稳定性会直接造成人口结构失衡;人口与经济比重增减耦合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均衡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