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1)
- 2023(11081)
- 2022(8846)
- 2021(8208)
- 2020(6432)
- 2019(14345)
- 2018(13686)
- 2017(25234)
- 2016(13100)
- 2015(14797)
- 2014(14516)
- 2013(14506)
- 2012(13599)
- 2011(12544)
- 2010(12192)
- 2009(11217)
- 2008(10953)
- 2007(9632)
- 2006(8643)
- 2005(7883)
- 学科
- 济(69411)
- 经济(69370)
- 管理(38860)
- 业(36820)
- 企(27744)
- 企业(27744)
- 方法(25677)
- 数学(22975)
- 数学方法(22852)
- 中国(21687)
- 农(18384)
- 地方(17117)
- 技术(17034)
- 业经(14981)
- 农业(12969)
- 贸(12811)
- 贸易(12803)
- 易(12504)
- 产业(12039)
- 环境(11651)
- 财(10983)
- 地方经济(10842)
- 制(10605)
- 学(10596)
- 发(10319)
- 和(9904)
- 融(9456)
- 金融(9454)
- 银(9417)
- 银行(9406)
- 机构
- 学院(197175)
- 大学(196106)
- 济(94336)
- 经济(92894)
- 管理(75572)
- 研究(74959)
- 理学(65016)
- 理学院(64293)
- 管理学(63569)
- 管理学院(63182)
- 中国(57033)
- 科学(43558)
- 京(42493)
- 所(37118)
- 财(37041)
- 研究所(34075)
- 中心(33088)
- 经济学(30627)
- 财经(30372)
- 农(29245)
- 经(27966)
- 经济学院(27769)
- 江(27654)
- 北京(27470)
- 院(27234)
- 范(26151)
- 业大(26056)
- 师范(25960)
- 科学院(23725)
- 农业(22783)
- 基金
- 项目(137328)
- 科学(110526)
- 研究(104379)
- 基金(100436)
- 家(87859)
- 国家(87254)
- 科学基金(74435)
- 社会(69956)
- 社会科(66770)
- 社会科学(66754)
- 省(52471)
- 基金项目(52412)
- 教育(45160)
- 划(44278)
- 自然(43799)
- 自然科(42662)
- 自然科学(42652)
- 自然科学基金(41914)
- 编号(40291)
- 资助(39832)
- 发(33738)
- 重点(31855)
- 成果(31533)
- 部(31325)
- 国家社会(30985)
- 创(30413)
- 创新(28663)
- 课题(28257)
- 发展(28074)
- 中国(27982)
- 期刊
- 济(101894)
- 经济(101894)
- 研究(59367)
- 中国(43029)
- 科学(28878)
- 管理(28658)
- 学报(27225)
- 农(26653)
- 财(25130)
- 大学(20754)
- 教育(19638)
- 技术(19625)
- 农业(19566)
- 学学(19395)
- 经济研究(17781)
- 业经(15840)
- 融(15763)
- 金融(15763)
- 财经(15255)
- 问题(13775)
- 经(13535)
- 贸(12588)
- 科技(12547)
- 技术经济(12315)
- 资源(11823)
- 业(11509)
- 世界(11392)
- 坛(10917)
- 论坛(10917)
- 国际(10785)
共检索到296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泽磊
文章从效率角度入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DEA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及省域三个层次的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科技投入冗余量的角度解释了三个层次配置效率形成的主要原因;给出了进一步加强对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培养中西部地区特色高技术产业集群,强化企业主导地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科技资源 效率 DEA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卫平 王艳
本文首先基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现有研究成果,构建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然后结合统计年鉴上公布的数据,运用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4个方面,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区域创新综合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导致创新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部分区域呈规模报酬递增态势,R&D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过少是企业规模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娄兆麟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的前夜,我国正处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时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重要主体的高技术产业(或企业),能否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直接影响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成效。近年来,在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张:从2002年至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从15099亿元增长到57087亿元,年均增长39.73%;工业增加值从3769亿元增长到14001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伟 陈多思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2002-2019年高技术产业的行业数据,衡量各行业创新资源配置情况及其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内呈现显著的行业集中研发格局。(2)各行业创新要素配置的优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和稀缺状态并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资源投入过多但已逐渐缓解;医药制造业创新资源投入相对不足且没有改善的趋势;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R&D资本投入由不足向有效状态靠拢,但R&D人员投入相对冗余;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创新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但有缓解趋势。15个细分行业的创新资源配置情况也均不相同。(3)由创新资源配置不当导致的产业效率损失逐年收窄。其中,R&D人员配置改善的提升作用略高于R&D资本。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实施差异化创新资源投入战略、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提高企业配置创新资源能力等政策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晔 张秋燕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动态评价,主要结果有: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是影响我国高技术行业资源配置Malmquist指数的主要因素,不同行业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的影响不同;我国医药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衰退;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有增长的趋势,前者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后者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进富 徐晋斌 张颖颖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效率测度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链发展现状为研究样本,解构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效率发展的现实情况,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效率高效提升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链结构延伸效率总体效率较低,东、中、西三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亟待进一步提升与平衡;同时,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水平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内外部资源要素保障存在对应协同关系,单类型资源要素难以构成高技术产业链高水平延伸效率的必要条件;存在四条提升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效率的组态路径,即以市场化水平为核心要素、创新产出应用效度为辅助条件的市场主导型条件组态路径;以政府支持力度为核心要素、资本投资能力为辅的政府支持主导型条件组态路径;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与资本投资能力相互配合的资金投入主导型条件组态路径;以创新产出应用效度为核心要素、资本投资能力和政府支持力度及市场化水平为辅助要素的多要素组合驱动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毅 徐光瑞
本文借助Easterly的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并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区域分析以透视形成增长路径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第一个"驼峰"由顶峰向低谷下滑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当前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在初期作为主力军推动了产业的"驼峰"型增长并且攀上了第一个峰顶,不过当前大多数东部地区越过顶峰处于下降通道,发展动力不足。这些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告别了规模驱动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提高有限,而且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未与其余因素形成协同效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正处于低谷爬坡上坎阶段,"驼峰型"增长尚未起步,不能成为推动国家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珊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迅速的行业就是高技术产业,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6年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和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剖析了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创新效率不同;科技金融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各项指标对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影响不同。企业自主创新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影响最强烈,政府支持对西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最大,风险投资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牧南 王雯殊
目前从区域视角探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的研究基本为空白。为进一步描述和呈现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隐含的政策启示和管理意义,提出一个较为综合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2006—2017年的相关统计年鉴,对中国不同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研发和转化不均衡状态,其中转化效率更低。这或许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在"十三五"期间的区域科技政策制定中适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婉 康小明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可申 邹卉
通过选择中国30个省高技术产业1995年至2011年17年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研究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问题。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平均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主要受益于经费收入差异率;中部创新效率较低是由于新产品销售差异率过低;而西部创新效率最低,在于经费收入差异率和资源配置差异率均低导致。各省的创新效率差异来源各不相同。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差异度分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高举 周俊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法,从单位出口品所能带来的国内完全增加值和就业量出发,度量了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样本范围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得到了提高,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都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并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强的带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提升速度整体上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在2002年之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的生产效率加速提升;中国整体及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快速上升,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所致,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表现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在2002年之后加速上升,与东部代表性省(市)趋于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