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3)
2023(8064)
2022(6715)
2021(6220)
2020(5159)
2019(11812)
2018(11264)
2017(21043)
2016(11379)
2015(12939)
2014(12538)
2013(12586)
2012(11856)
2011(11108)
2010(10930)
2009(10009)
2008(9902)
2007(8556)
2006(7655)
2005(6930)
作者
(34203)
(28791)
(28706)
(27217)
(18127)
(13629)
(12894)
(11111)
(11040)
(10179)
(10058)
(9796)
(9203)
(9167)
(9153)
(8850)
(8620)
(8312)
(8252)
(8183)
(7270)
(7061)
(6835)
(6542)
(6396)
(6347)
(6259)
(5926)
(5818)
(5812)
学科
(57540)
经济(57490)
管理(26727)
方法(25189)
(24806)
数学(23121)
数学方法(22947)
(17686)
企业(17686)
中国(17346)
(13707)
地方(12686)
(11994)
贸易(11988)
(11672)
(11235)
业经(9964)
(9811)
环境(9308)
农业(9163)
(8478)
(8369)
金融(8367)
地方经济(8144)
(8020)
银行(7991)
(7825)
(7586)
(7144)
关系(7017)
机构
大学(175761)
学院(171277)
(80561)
经济(79448)
研究(68286)
管理(61916)
理学(54220)
理学院(53459)
管理学(52556)
管理学院(52234)
中国(50792)
科学(41493)
(38104)
(34988)
研究所(32592)
(32513)
(31156)
中心(28766)
经济学(27180)
财经(27062)
业大(25814)
(24973)
农业(24860)
经济学院(24606)
(24216)
(24129)
北京(24054)
师范(23904)
(23455)
科学院(21795)
基金
项目(120521)
科学(97019)
基金(91631)
研究(85589)
(82055)
国家(81497)
科学基金(68591)
社会(58393)
社会科(55636)
社会科学(55621)
基金项目(48140)
(43693)
自然(43116)
自然科(42165)
自然科学(42148)
自然科学基金(41445)
(38790)
教育(38547)
资助(37286)
编号(31176)
重点(28466)
(28457)
(27516)
国家社会(26276)
成果(25461)
中国(25455)
(24953)
教育部(24204)
创新(23645)
科研(23088)
期刊
(82512)
经济(82512)
研究(52615)
中国(32345)
学报(30176)
科学(28825)
(27423)
大学(22541)
(21946)
管理(21384)
学学(21329)
农业(19499)
教育(15697)
经济研究(15145)
财经(13981)
(13839)
金融(13839)
技术(12392)
(12258)
(11593)
问题(11461)
(11383)
世界(10947)
业经(10886)
国际(10402)
资源(9677)
统计(8672)
技术经济(8640)
(8334)
科技(7692)
共检索到249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得文  苗建军  
基于DEA方法,本文从边际集聚效应和边际集聚成本角度解释了集聚效率,运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区域集聚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集聚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集聚效率经历了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中部地区的平均集聚效率在逐步提高,西部地区的平均集聚效率在逐步减小;上一期的区域集聚效率水平、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对提升区域集聚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阻碍了区域集聚效率水平的提升,政府财政支出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对集聚效率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路江涌  陶志刚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年来(1998—2003)制造业行业集聚的趋势以及影响行业集聚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呈上升态势。我们利用面板数据和动态估计过程模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现有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缺陷。我们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同时,溢出效应、运输成本和自然禀赋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曦  朱建华  李国平  
从空间视角审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协同集聚,基于地级市层面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两两之间的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探究了各产业组合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并利用计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更多地分布在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等级也相对较高,而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则以西部地区居多,并以中等城市和Ⅰ型小城市为主。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到制度和政策、信息传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和交通设施水平等因素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婧  管莉花  
本文利用1998-2011年我国分地区研发创新数据,在测算各地区创新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理邻接空间权重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地理邻接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对区域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邻近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有利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DEA方法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效率,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该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各省区平均环境效率刚开始时呈下降趋势,但在2004年或2005年出现明显拐点。(2)我国环境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在效率水平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另外,2005年以来西部与东部的效率差距趋于缩小,而中部的情况则不乐观。(3)加大对从业人员、能源、用水等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4)经济水平、外贸依存度、人口密度都会对我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辉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玉华  李超  
创业投资地域集聚现象不仅是创业投资的发展规律,更是推动创业创新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构造了衡量创业投资地域集聚程度的指标,计算并检验了中国创业投资地域集聚程度及其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利用中国2005-2012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创业投资地域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创业投资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东部地区为创业投资"高高"集聚的区域,西部地区为创业投资"低低"集聚的区域;各省创新资源、人力资本水平以及政府政策是影响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的共同因素,而中介机构服务、区域市场容量、交通运输情况对各区域的影响不同。本文建议尽快在东部地区设立国家级创业投资集聚示范区,从国家层面合理规划创业投资的全国布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章豹  阮晨艳  
通过对内地31个省区高校人力资源分布状况、集聚程度、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但省区间的非均衡发展差距趋于缩小;高校人力资源区域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东部地区的集中度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医疗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文化水平等因素对高校人力资源区域集聚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学锋  谭佳欣  黄俊  
文章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及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湘西地区2002—2017年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及演化过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湘西地区主要集聚因子的贡献率及其交互作用关系,揭示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先递增后递减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具体表现为由武陵源区、永定区以及凤凰县向沅陵县降低趋势。(2)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重心由西北方向向西南方向转移,区域南北部表现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3)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过程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府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城市化水平等,各因素内含因子对湘西地区的贡献率各有不同。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旅游产业集聚的解释力,交互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和政府政策支持的交互作用对湘西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格局变化影响最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紫菱  任孟成  马莉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为“倒N”型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和异质性,并且产业结构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注意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阶段影响,增加新兴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空间外溢效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能源与数字要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避免掉入产数融合不足和过度集聚造成能源效率递减的陷阱;最后在数字经济中后期着重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成能源效率的长效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紫菱  任孟成  马莉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为“倒N”型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和异质性,并且产业结构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注意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阶段影响,增加新兴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空间外溢效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能源与数字要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避免掉入产数融合不足和过度集聚造成能源效率递减的陷阱;最后在数字经济中后期着重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成能源效率的长效提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锋  张永庆  
相关产业的集聚性和集群性分析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围和内容,产业空间集聚的分析研究对于深化空间经济学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业集聚是一个动态化的持续过程,有着必然的规律和作用机理。通过深入研究物流业集聚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空间表现及作用机理,对于全方位和多角度分析研判物流产业及相关内容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推动价值,物流业集聚动力因素、空间表现及作用机理分析是研究物流产业非常关键的环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关联产业。文章利用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对2004~2010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位熵年均值分别为0.9247、0.8687、1.6097、0.7211,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文化产业倾斜,东部地区则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年均增长来看,12省市处于增长状态,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他19省市处于减少态势,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教育经费、零售业、区域科研力度和邮电量对文化产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工资、金融支持、政府拨款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前林  刘海玉  朱文兴  
文章利用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沿江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区位熵测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沿江省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及发展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础较为雄厚,但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不同的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与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潜在市场、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府扶持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潜在市场、政府扶持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地区包容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俊  胡宗义  刘亦文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