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3)
- 2023(14490)
- 2022(12402)
- 2021(11707)
- 2020(9598)
- 2019(22160)
- 2018(21797)
- 2017(41900)
- 2016(22334)
- 2015(25272)
- 2014(25231)
- 2013(25237)
- 2012(23382)
- 2011(21487)
- 2010(21242)
- 2009(19612)
- 2008(18943)
- 2007(16401)
- 2006(14467)
- 2005(13004)
- 学科
- 济(113532)
- 经济(113429)
- 管理(63227)
- 业(57661)
- 企(46848)
- 企业(46848)
- 方法(45734)
- 数学(40287)
- 数学方法(39957)
- 中国(29006)
- 地方(25065)
- 农(24807)
- 财(22974)
- 学(22092)
- 业经(21873)
- 贸(18677)
- 贸易(18667)
- 易(18094)
- 农业(17066)
- 制(17058)
- 环境(16338)
- 和(15924)
- 地方经济(15645)
- 融(15357)
- 金融(15355)
- 银(14795)
- 银行(14761)
- 理论(14656)
- 行(14218)
- 技术(13255)
- 机构
- 大学(332387)
- 学院(327870)
- 济(147134)
- 经济(144414)
- 管理(129820)
- 研究(117500)
- 理学(112695)
- 理学院(111416)
- 管理学(109777)
- 管理学院(109181)
- 中国(87649)
- 京(71078)
- 科学(69615)
- 财(62954)
- 所(58672)
- 研究所(53685)
- 财经(51374)
- 中心(50829)
- 农(47283)
- 经(46916)
- 经济学(46520)
- 北京(45726)
- 业大(44996)
- 江(44785)
- 范(43153)
- 师范(42842)
- 院(42484)
- 经济学院(41757)
- 财经大学(38403)
- 农业(36815)
- 基金
- 项目(224038)
- 科学(177537)
- 基金(165500)
- 研究(164974)
- 家(143897)
- 国家(142787)
- 科学基金(122538)
- 社会(107697)
- 社会科(102184)
- 社会科学(102156)
- 基金项目(87430)
- 省(83384)
- 自然(77485)
- 自然科(75646)
- 自然科学(75631)
- 自然科学基金(74296)
- 教育(74074)
- 划(71154)
- 资助(68370)
- 编号(65151)
- 成果(52969)
- 部(50778)
- 重点(49959)
- 发(48771)
- 创(45827)
- 国家社会(45552)
- 课题(44693)
- 教育部(43964)
- 创新(42873)
- 人文(42753)
- 期刊
- 济(161962)
- 经济(161962)
- 研究(102772)
- 中国(57963)
- 学报(48796)
- 管理(47899)
- 科学(47342)
- 财(45081)
- 农(42650)
- 大学(37231)
- 学学(35090)
- 教育(31289)
- 农业(30233)
- 融(27946)
- 金融(27946)
- 经济研究(27435)
- 技术(27342)
- 财经(26197)
- 业经(22832)
- 经(22536)
- 问题(21102)
- 技术经济(17623)
- 贸(17148)
- 世界(16685)
- 业(15707)
- 理论(15683)
- 图书(15681)
- 国际(15198)
- 资源(15009)
- 科技(14784)
共检索到481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文章运用1990~2008年中国各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13个具体指标,并通过主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了4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子是资本流动。文章最后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资本流动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高雪莲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子群之间不平等的表达式,随后选取若干经济指标,将我国19个行业分为4类,通过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测算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及群间和群内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子群之间的不平等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个子群即民生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相对剥夺感;第二子群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三个子群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发现,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地区的群间和群内不平等表现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子群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高雪莲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子群之间不平等的表达式,随后选取若干经济指标,将我国19个行业分为4类,通过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测算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及群间和群内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子群之间的不平等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个子群即民生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相对剥夺感;第二子群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三个子群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发现,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地区的群间和群内不平等表现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子群分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文骏
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除这一"劫贫济富"的区域逆向财政机制,应逐步建立消费地导向的间接税收入分享机制和"分益制"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文骏
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
关键词: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赵丹
加权绝对差系数的运用突破了单指标论差距的理论瓶颈,不仅可以综合反映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可以将各个行业影响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和量化,得到每个行业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运用此方法研究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行业收入差距的特征,并进行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
加权绝对差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志锋 朱中华 黄志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为避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区域政策,力图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而其中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优惠政策。本文将土地要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政策并没有加快地区间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反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收敛。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利用土地融资的能力远低于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指标倾向落后地区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土地供应也有差异,较落后的省区市没有获得相应的土地供给倾斜政策红利;落后地区的划拨用地所占比例过大,且相较于发达地区上升较快。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土地政策 偏向性 条件收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靖宇 张宪平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关键词:
泰尔指数 差距分解 研究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涛 邵文武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流动政策,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并就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实行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人才流动 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彪 张兆民
降低运输成本可以扩大人员、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从而提高资本和人力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配置效率,提升知识、技术和创新的外部性,最终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论述,但有关区域间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双区域模型分析,区域间运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199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验证区域间运输成本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呈现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运输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反向作用,不论是对经济发达地区、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对中国整体经济,从1991年始逐年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书敬
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中国30个省份1990—200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分别考察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使用绝对收敛方程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0.8;经济增长的77%是由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3%左右;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需要要素积累,还需要增强落后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Malmquist生产率 收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以往研究在考察高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过程中,忽视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也缺乏对高铁开通背景下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现象的关注。在对当前中国高铁开通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要素流动的视角,详细阐述了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理,并以是否开通高铁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对高铁开通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能够通过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高铁开通能够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极化效应。高铁开通显著扩大了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但是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高铁开通的极化效应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