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5)
2023(8679)
2022(7278)
2021(6699)
2020(5524)
2019(12741)
2018(12130)
2017(23049)
2016(12228)
2015(13882)
2014(13339)
2013(13588)
2012(12869)
2011(11964)
2010(11520)
2009(10771)
2008(10491)
2007(9065)
2006(8046)
2005(7455)
作者
(37163)
(31155)
(31124)
(29664)
(19745)
(14952)
(13951)
(12109)
(12081)
(11133)
(10747)
(10479)
(10246)
(10171)
(10061)
(9876)
(9386)
(9051)
(8924)
(8679)
(7747)
(7679)
(7631)
(7146)
(7056)
(6975)
(6866)
(6565)
(6334)
(6304)
学科
(64797)
经济(64742)
管理(30313)
(28752)
方法(28384)
数学(26446)
数学方法(26295)
(19865)
企业(19865)
中国(19193)
(15273)
地方(14613)
(12813)
(12773)
贸易(12766)
(12617)
(12479)
农业(10676)
业经(10467)
地方经济(9787)
环境(9739)
(9640)
(9202)
金融(9201)
(8789)
银行(8758)
(8506)
(8257)
(7698)
关系(7487)
机构
大学(184837)
学院(180498)
(89450)
经济(88258)
研究(74902)
管理(64589)
中国(57065)
理学(55862)
理学院(55167)
管理学(54345)
管理学院(54044)
科学(44821)
(40637)
(38829)
(37230)
研究所(35774)
(34684)
中心(31964)
经济学(30675)
财经(30218)
(27980)
经济学院(27725)
农业(27680)
业大(27363)
(27176)
北京(26040)
(25058)
科学院(23851)
财经大学(22871)
(22686)
基金
项目(126281)
科学(100968)
基金(96618)
(87742)
研究(87274)
国家(87202)
科学基金(72877)
社会(60373)
社会科(57539)
社会科学(57526)
基金项目(49595)
自然(46496)
自然科(45455)
自然科学(45438)
(45104)
自然科学基金(44707)
资助(40669)
(40116)
教育(38375)
编号(30448)
重点(29955)
(29782)
(29135)
国家社会(27664)
中国(26993)
(25852)
教育部(25126)
科研(24670)
创新(24668)
成果(24131)
期刊
(91723)
经济(91723)
研究(57978)
中国(35818)
学报(32993)
科学(30895)
(30381)
(26262)
大学(24593)
管理(24382)
学学(23446)
农业(21544)
经济研究(17466)
(16169)
金融(16169)
财经(15853)
(13953)
技术(13548)
教育(13398)
(13032)
(12706)
问题(12670)
世界(12103)
业经(11477)
国际(11419)
统计(9796)
技术经济(9793)
资源(9314)
(8278)
(8242)
共检索到273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璋  周彩云  江金荣  
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整理出来的面板数据,分时段分区域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效率水平,同时分析了TFP增长率及其组成。结论是:(1)1978~1990期间,我国的平均生产效率水平是上升的,但1990年代以后呈下降特点;且东部平均生产效率水平大于中、西部。(2)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均是我国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不过在不同的时段,二者地位不一。(3)东部的TFP增长率大于中、西部;但是各区域TFP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萍  谷彬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经过普查修订的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进行详细分解,发现其效率演进过程存在阶段性特征,1992年为分界点,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TFP变化的核心因素,而个体经济粗放经营所导致的规模效率恶化是阻碍TFP增长的消极因素;服务业技术进步及其区域差距分别经历了"U"型和"倒U"型的演变过程;配置效率的持续改进出现在1992年之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敬水  
一、测定TFP增长率的新方法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X~(x_1)_1X(x_2)_2…X(x_n)_n为基本模型(其中:X_1为生产要素投入量,α_1为要素的产出弹性,i=1,2,…,n),将产出弹性正则化,即β_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99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TFP增长率的分解,探讨了其增长的效率和源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西部地区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要素投入的高增长,其经济增长效率并未显著提高;技术进步是影响西部地区TFP增长率的第一要素,但规模经济效率的持续恶化却弱化了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99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TFP增长率的分解,探讨了其增长的效率和源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西部地区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要素投入的高增长,其经济增长效率并未显著提高;技术进步是影响西部地区TFP增长率的第一要素,但规模经济效率的持续恶化却弱化了其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小平  刘金东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艳  韩朝华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第二,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与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第三,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缪德刚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探索中逐步深化。1978—2007年,中国始终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所取得成效的体现。近30年的对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1978—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则表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入世之后尤为明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婷  程豪  王科斌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新时代,中国人口红利需要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转型,合理引导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是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关键。通过构建一个两地区均衡模型,揭示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释放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就出现"不显著"拐点,且先于劳动力数量红利衰减;(2)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在1%的显著水平上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随着劳动力流动增强,其带来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3)从异质性检验发现,劳动力价格供给弹性越高或劳动力边际生产能力越高的地区,流入劳动力越多将越能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红利释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本文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产业名义和实际产出测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内在动因,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生产性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时滞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伟  谭朵朵  
本文利用1997—2009年中国13个主要棉花产区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棉花生产TFP增长率的波动与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棉花TFP出现了一定的增长,这主要是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的改进和技术进步改进带来的,而配置效率则出现了下降;各个产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明显,配置效率的变化是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年猛  王垚  
利用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区域金融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FDI对中国金融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区域差异效应。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存在明显梯度差异的特性,提出了FDI对区域金融增长的倒"U"型假说。建议各地区根据本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引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