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5)
- 2023(15337)
- 2022(13197)
- 2021(12537)
- 2020(10398)
- 2019(24275)
- 2018(24140)
- 2017(46357)
- 2016(24956)
- 2015(28362)
- 2014(28245)
- 2013(27951)
- 2012(25484)
- 2011(23119)
- 2010(23097)
- 2009(20966)
- 2008(20333)
- 2007(17565)
- 2006(15178)
- 2005(13381)
- 学科
- 济(108921)
- 经济(108819)
- 管理(67248)
- 业(64476)
- 企(52223)
- 企业(52223)
- 方法(50338)
- 数学(44548)
- 数学方法(43844)
- 中国(28843)
- 农(27810)
- 业经(23039)
- 地方(22934)
- 学(22846)
- 财(22126)
- 贸(20010)
- 贸易(20000)
- 易(19452)
- 农业(18665)
- 制(17349)
- 理论(16777)
- 和(16531)
- 环境(16028)
- 技术(16006)
- 银(14540)
- 银行(14496)
- 产业(14213)
- 融(14160)
- 金融(14155)
- 行(13922)
- 机构
- 大学(357222)
- 学院(355032)
- 济(146741)
- 经济(143865)
- 管理(141657)
- 理学(123713)
- 研究(122698)
- 理学院(122331)
- 管理学(120026)
- 管理学院(119406)
- 中国(91133)
- 科学(76694)
- 京(76619)
- 财(62510)
- 所(61376)
- 研究所(56600)
- 农(54839)
- 中心(54424)
- 业大(52274)
- 财经(51247)
- 江(49056)
- 北京(48917)
- 范(47426)
- 师范(47017)
- 经(46847)
- 院(44978)
- 经济学(44821)
- 农业(42969)
- 经济学院(40472)
- 州(40036)
- 基金
- 项目(249473)
- 科学(197402)
- 基金(182613)
- 研究(181085)
- 家(159960)
- 国家(158747)
- 科学基金(136307)
- 社会(114886)
- 社会科(109042)
- 社会科学(109011)
- 基金项目(96550)
- 省(95329)
- 自然(89011)
- 自然科(86988)
- 自然科学(86971)
- 自然科学基金(85376)
- 教育(82671)
- 划(81345)
- 资助(76205)
- 编号(72595)
- 成果(58309)
- 重点(56381)
- 部(55264)
- 发(54097)
- 创(51608)
- 课题(50247)
- 创新(48195)
- 国家社会(47772)
- 科研(47677)
- 教育部(47284)
- 期刊
- 济(154199)
- 经济(154199)
- 研究(103814)
- 中国(63898)
- 学报(55307)
- 科学(53185)
- 管理(51321)
- 农(49214)
- 财(43839)
- 大学(42046)
- 学学(39612)
- 教育(38204)
- 农业(34982)
- 技术(31134)
- 融(26222)
- 金融(26222)
- 经济研究(26167)
- 业经(24778)
- 财经(24164)
- 经(20801)
- 问题(20071)
- 业(18963)
- 图书(17706)
- 技术经济(17690)
- 科技(17589)
- 统计(17253)
- 资源(17118)
- 理论(16109)
- 贸(16073)
- 策(15661)
共检索到507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王云平 季璐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关键词:
中国 产业转移 投入产出 机理 梯度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雯轩 李晓华
如何促进我国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客观存在的经济发展差异,使得"雁阵模式"被认为可以用来指导中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实践。本文通过分析"雁阵模式"的理论实质、局限性以及中国目前产业转移和升级面临的困境,说明"雁阵模式"理论不适用于指导中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原因。也指出在全球价值链深度变革之际,我国应该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由依赖全球价值链转向夯实国内价值链;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升级路径也应该与新技术、服务业升级、城市群发展、扩大内需相结合,建立差异化的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雁阵模式 区域分工 产业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项桂娥 胡鹏
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进程缓慢问题。随着分工深化到产品内部,全球价值链治理下国际产业转移微观机理发生了改变,处在俘获型和层级制治理结构下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群进一步进行空间转移的能力较弱。因此,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从GVC治理结构出发,把区域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的大循环中,提供与价值链治理激励相容的机制,增加价值链环节和拉伸价值链条,立足企业网络理论构建区域网络化产业链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将产业升级寓于产业转移之中,提升集群中本土企业在GVC中竞争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区域产业转移 泛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菠阳 李俊玮 刘红光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N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区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量、转移路径进行测算,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效应,并通过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的对比研究将产业转移类型区划分为综合增长型、优化调整型、适当保留型和综合转出型四种类型,根据实证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分为宏观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地区产业政策、市场核心因子等四个方面,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友国
本文从梯度转移理论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产业转移模式的判别方法,识别了集聚、扩散、承接、回流、替代等五种产业转移模式。应用上述分析框架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2002年至2015年优势产业转移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以集聚型模式为主,在上海、安徽、湖北以扩散型模式为主,在其余省市主导模式不明显。劣势产业转移在多数省市都以回流型模式为主,但安徽和江西约有一半劣势行业的转移表现为承接型模式。各省市绝大多数行业的转移模式与其优势产业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产业转移模式渐进性地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转移模式 梯度优势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采用2002、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和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模型,通过数理测算,得出13个污染产业的区域间产业转移、碳转移及中部地区行业碳转移量,以此发现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否造成碳污染转移。结果显示:①中部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活跃地区,体现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大量"转出与转入"并存局面,即消费型产业向东北、京津、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西南地区转出,同时,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出口型产业,"承东启西"区位中转站特征明显;②产业转移并不是碳污染转移的唯一原因,产业转移碳
关键词:
碳排放 污染产业转移 碳转移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采用2002、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和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模型,通过数理测算,得出13个污染产业的区域间产业转移、碳转移及中部地区行业碳转移量,以此发现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否造成碳污染转移。结果显示:①中部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活跃地区,体现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大量"转出与转入"并存局面,即消费型产业向东北、京津、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西南地区转出,同时,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出口型产业,"承东启西"区位中转站特征明显;②产业转移并不是碳污染转移的唯一原因,产业转移碳减排效应也是有差异的,如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表现出产业转入的碳转出特征(碳减排效应),西南地区则相反(碳泄漏效应),这与转移的行业有密切关系;③从中部地区行业分析来看,采选业、化学工业、电热煤水生产供应业、金属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五个高碳行业既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尤其是消费型产业转入),更是碳转移的主体,其他8个制造业虽然产业转移量(尤其是消费型产业转出)较大,但占据的碳转移量微乎其微;④减排仅依赖单个区域是不可能实现的,跨区域协同减排机制及全国层面的重点行业监管与研发机制等亟需建立。
关键词:
碳排放 污染产业转移 碳转移 中部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任志军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出现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产业区际转移的规模取决于产业转移的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当前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阻力大于动力,产业的区际转移尚未形成规模。要加快产业转移速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产业转移的动力,降低产业转移的阻力。
关键词:
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八大区域间产品(服务)以及隐含的碳排放在区域之间流动和转移总量。研究发现,经济拉动作用收支方面,东北区域、京津区域、南部沿海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总量大于其承接其他区域拉动作用的总量,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反之。区域间隐含的碳排放转移收支方面,北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碳排放转入量大于转出量,承接了其他区域的高碳负荷产业转移,其他六个区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红光 刘卫东 刘志高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投入产出 定量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赵丹
加权绝对差系数的运用突破了单指标论差距的理论瓶颈,不仅可以综合反映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可以将各个行业影响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和量化,得到每个行业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运用此方法研究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行业收入差距的特征,并进行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
加权绝对差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云凤
近几年消费碳排放和国际间碳泄露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我国8个地区的消费碳排放,分析生产分割条件下区域间贸易对各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消费碳排放较多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区域,同时单位GDP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远远小于单位GDP生产碳排放的差异。通过区域间贸易,全国形成了"西部→中部→东部沿海"输出隐含碳的空间格局,这说明中西部区域实际上承担了东部沿海区域消费的外部性。因此,应通过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政策、扩大碳排放交易的范围和规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等措施,降低中西部碳排放量,缩小与沿海发达区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雁飞 万子捷 刘红光
全球化贸易下国际产业转移"隐含碳排放"、"碳转移"以及"碳泄漏"等碳污染效应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关键时期,区域间产业转移导致的相关碳污染研究并没有得到相应关注。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中国2002年、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本数据,对中国八大区域间以出口和消费为导向的产业转移规模、流向和行业进行定量测评,并与2007年中国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结合,以考察区域产业转移带来的"碳排放转移"和"碳泄漏"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问题。所得结论是,通过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成为碳排放转入和碳泄漏重灾区,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曙光 黄梅波
本文建立了一个价格和工资均为粘性的两区域新凯恩斯模型,研究一国不同区域间的最优转移支付规则。本文发现最优规则应以消除区域间的产出缺口差为目标。福利分析表明,转移支付能够改善一国福利,且福利所得随着区域本土偏好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规则优于钉住消费缺口、价格通胀、工资通胀及政府支出缺口的规则。本文还比较了债务援助和转移支付的福利。当受援区域只归还一部分债务及利息,债务援助福利与转移支付一致;当债务利率高于无风险利率,债务援助福利小于转移支付。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产出缺口 新凯恩斯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