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9)
- 2023(14880)
- 2022(12666)
- 2021(12083)
- 2020(10017)
- 2019(23111)
- 2018(22528)
- 2017(43550)
- 2016(23265)
- 2015(26237)
- 2014(25983)
- 2013(25887)
- 2012(23767)
- 2011(21499)
- 2010(21383)
- 2009(20105)
- 2008(18764)
- 2007(16146)
- 2006(14122)
- 2005(12729)
- 学科
- 济(96070)
- 经济(95971)
- 管理(64344)
- 业(63533)
- 企(51050)
- 企业(51050)
- 方法(43726)
- 数学(38715)
- 数学方法(38376)
- 中国(34160)
- 融(28702)
- 金融(28700)
- 银(27736)
- 银行(27702)
- 行(26697)
- 财(24598)
- 农(23813)
- 地方(21949)
- 制(20761)
- 业经(20420)
- 贸(19353)
- 贸易(19337)
- 易(18885)
- 学(18588)
- 农业(16160)
- 务(16035)
- 财务(15973)
- 财务管理(15941)
- 企业财务(15210)
- 理论(15091)
- 机构
- 大学(326850)
- 学院(323275)
- 济(137802)
- 经济(135048)
- 管理(129497)
- 理学(111781)
- 研究(111286)
- 理学院(110574)
- 管理学(108893)
- 管理学院(108326)
- 中国(93503)
- 京(69875)
- 科学(66194)
- 财(63330)
- 所(54841)
- 中心(51843)
- 财经(51187)
- 研究所(50236)
- 农(47229)
- 经(46783)
- 北京(45026)
- 业大(44513)
- 江(44348)
- 经济学(43180)
- 范(41212)
- 师范(40889)
- 院(40477)
- 经济学院(39127)
- 财经大学(38582)
- 州(37074)
- 基金
- 项目(222924)
- 科学(176320)
- 研究(164744)
- 基金(164387)
- 家(142503)
- 国家(141373)
- 科学基金(121740)
- 社会(105927)
- 社会科(100538)
- 社会科学(100514)
- 基金项目(86940)
- 省(83480)
- 自然(77770)
- 自然科(75972)
- 自然科学(75956)
- 自然科学基金(74585)
- 教育(74020)
- 划(71208)
- 资助(68361)
- 编号(66128)
- 成果(53445)
- 部(50277)
- 重点(49718)
- 发(47799)
- 创(46216)
- 课题(44934)
- 国家社会(44362)
- 教育部(43518)
- 创新(43239)
- 科研(42520)
- 期刊
- 济(143305)
- 经济(143305)
- 研究(101445)
- 中国(60583)
- 学报(47586)
- 科学(45670)
- 管理(45657)
- 财(45591)
- 融(45211)
- 金融(45211)
- 农(42361)
- 大学(36450)
- 学学(34318)
- 教育(31406)
- 农业(29276)
- 技术(25847)
- 财经(24747)
- 经济研究(23970)
- 业经(21085)
- 经(21078)
- 问题(18356)
- 理论(17071)
- 贸(15909)
- 图书(15582)
- 实践(15458)
- 践(15458)
- 业(15455)
- 技术经济(15315)
- 世界(14550)
- 科技(14548)
共检索到478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凌峰 叶永刚
本文基于部门结构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性质和传递进行分析,通过构造部门风险指标来度量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部门金融风险,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区域金融风险构成中,企业部门和公共部门是主要风险来源,并进一步向金融部门传递和累积。有必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约束来改善财政缺口状况。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风险传递 部门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陈自雅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2年31个省区数据,利用未定权益分析法(CCA)估算我国区域各经济部门的金融风险暴露状况,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的区际关联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的宏观金融风险存在"企业-银行"和"政府-银行"的部门间传递路径,同时,我国宏观金融风险传递存在区际的空间相关性。
关键词:
宏观金融风险 部门间传递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述军 庄须娟 李文君
采用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四部门间的传染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染的过程中,四部门之间存在着多条风险传染路径,金融部门在传染机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部门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并且也影响其他部门;近年,家庭部门面临的风险增大,对其他部门风险传染的效应也较强,且家庭部门最易受其他部门的风险传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根 廖昭君 张敏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熵权法测度各个地区的金融压力指数;其次,运用莫兰指数探索区域金融风险的全局集聚性特征;再次,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高斯核密度估计深入考察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风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空间关联关系,局域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大多数地区之间具有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特征;区域金融风险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金融风险由北部向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扩散,并蔓延至全国,呈现出“中部地区部低,东西部地区高”的阶梯式空间演化特征;区域金融风险的差异显著,并呈现扩大趋势,并且东部地区金融风险差异大于西部地区;各区域之间的金融风险差异高于各区域内部的金融风险差异,差异波动性强,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间出现金融风险极端分布现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林莉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务进_步相互渗透、融合,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变得日益复杂,己经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难点。因此,要以证券公司流动性、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预警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方式,切实加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
关键词:
金融监管 跨市场金融风险 预警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若瑾
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对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
关键词:
保险业 次贷危机 跨市场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更大;第三,极端气候主要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两种渠道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居民部门中介效应最明显。
关键词:
极端气候 气候风险 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跨市场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潜在性、复杂性等特征,它具有爆发后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迅速传递并难以控制的特点。本文从近期发生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入手,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跨市场金融风险产生、积累、传递的机制,这对我国央行实施审慎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跨市场金融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桂芬 陈倩 王佳莹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非对称信息视角下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采用TVP-SV-VAR模型探究不同地区区域内金融风险影响机制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对称信息下金融系统委托代理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配给,资金倾斜助长了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累积,一旦债务违约及泡沫破裂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积聚,将引发区域金融风险。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中房地产泡沫是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主导因素;经济次发达地区中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是引致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是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与房地产泡沫共同作用所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应严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并对地方债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等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实行“属性+对策”的差异化监管,构建风险治理的区域协作平台,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党印 苗子清 孙晨童
识别和化解区域层面的金融风险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和SIRS传染模型考察2011—2020年中国各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联关系、相对差异和传染情况发现,各省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表现为明显的网络形态,金融风险的省份关联愈加密切。地理位置较偏远、经济发展较慢、金融监管较宽松的省份是风险溢入的集中区域,地理位置较优越、经济发展较快、金融监管较严格的省份是风险溢出的主要区域。各省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网络中可以聚类成“净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入”板块等,各板块在风险传染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各省需提前制定预案并加强定向管控和监测,采取区域差别化的风险防控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改革和发展,以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维明 冯根福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因素、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类隐形风险有逐步显性化的趋势,区域性金融稳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入手,结合国家审计实践,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实体经济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机构,地方非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及成因,并从加强金融审计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俞树毅 袁治伟
本文在大致阐释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内在逻辑关系及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体现系统性风险特点及与金融监管不同层次分工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从三个层次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尝试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就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关键变量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监测 VAR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张羽
本文从银行体系经营状况、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制度的变迁出发,对辽宁省区域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辽宁省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风险,并提出了构建辽宁省区域金融安全区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顾伟忠
本文以区域为研究空间载体,同时兼顾区域内与区域间,试图探究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区域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区域内研究着重以经济运行主体的四大经济部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内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家庭部门以及金融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及其传导路径;区域间是通过区域间银行债权债务关系网、企业担保链条以及区域产业分工进行传导。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监控和协作体系、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管理以及加强企业风险源监测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 传导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本文为实现区域金融风险综合评估的目标,融合了多种监测模式,确定了权重的计算方法,构建了新的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模式与模块、指标体系、综合监测和评估指数、动态评估结构模型(FREWFSSM),并对某地区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形成区域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