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2)
2023(16546)
2022(14054)
2021(13260)
2020(10971)
2019(25319)
2018(24736)
2017(47607)
2016(25588)
2015(28864)
2014(28686)
2013(28466)
2012(26097)
2011(23638)
2010(23720)
2009(22286)
2008(21113)
2007(18406)
2006(16249)
2005(14836)
作者
(72237)
(60016)
(59601)
(56796)
(38177)
(28630)
(27140)
(23466)
(22918)
(21341)
(20560)
(20397)
(19104)
(18956)
(18623)
(18595)
(17779)
(17424)
(17213)
(17146)
(14992)
(14669)
(14303)
(13590)
(13381)
(13357)
(13298)
(13143)
(12017)
(11805)
学科
(104854)
经济(104712)
管理(76060)
(70967)
(59451)
企业(59451)
方法(45045)
数学(39283)
数学方法(38920)
中国(34874)
(29530)
(28803)
金融(28799)
(27508)
银行(27469)
(26979)
(26481)
(25434)
业经(23637)
地方(23250)
(20753)
(20360)
贸易(20342)
(19861)
(18642)
财务(18571)
财务管理(18536)
农业(18035)
企业财务(17678)
(16958)
机构
大学(364198)
学院(360409)
(152435)
经济(149331)
管理(141187)
研究(125589)
理学(121908)
理学院(120534)
管理学(118730)
管理学院(118074)
中国(100573)
(77919)
科学(74244)
(71715)
(62187)
中心(57481)
财经(57191)
研究所(56553)
(53978)
(52069)
(51223)
业大(50009)
北京(49872)
经济学(47730)
(46880)
师范(46497)
(45510)
经济学院(43045)
财经大学(42754)
农业(42097)
基金
项目(245364)
科学(194370)
研究(182112)
基金(180486)
(156598)
国家(155350)
科学基金(133488)
社会(117209)
社会科(111249)
社会科学(111223)
基金项目(95320)
(92800)
自然(84633)
自然科(82628)
自然科学(82611)
教育(82521)
自然科学基金(81118)
(78727)
资助(74092)
编号(73315)
成果(60313)
(55482)
重点(55127)
(52699)
(51042)
课题(50444)
国家社会(49237)
教育部(48055)
(47903)
创新(47788)
期刊
(164488)
经济(164488)
研究(112144)
中国(70953)
(54288)
学报(54154)
管理(51931)
科学(51511)
(49400)
(44576)
金融(44576)
大学(41693)
学学(39177)
教育(38059)
农业(33747)
技术(29033)
财经(28496)
经济研究(26877)
业经(24582)
(24380)
问题(21217)
理论(18183)
(17842)
(17402)
图书(16855)
技术经济(16630)
科技(16452)
世界(16333)
实践(16277)
(16277)
共检索到539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玲  赵仁康  何文  
文章在空间经济学FC模型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一个三地区FC模型来具体的分析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形成机制。并且通过这样的尝试将区域金融学与空间经济学结合起来,为分析中国区域金融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敬  徐鲲  杜晓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源  谢家智  
文章依据金融发展理论,基于中国经济金融转型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沿用二元结构分析方法,将经济规模、经济效率、收入与制度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利用198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变截距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形成机制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工农部门产出差异的扩大不仅没有加剧二元金融矛盾,反而抑制了城乡金融反差的扩大;经济转型、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经济效率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矛盾。不同的是,以功能财政化体现的金融制度供给对中、东部地区城乡金融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却是强化西部地区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诱因;城乡收入差异对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因此,城乡金融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立世  曾珍香  田野  黄春萍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及其动力机制。首先,描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即金融机构的趋向集中阶段、主动聚集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然后重点分析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说明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可以涌现出区域金融竞争优势,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动力所在,并构建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在模型基础上,分析金融主体在协同行为下的单位运行成本的变化趋势,论证主体的协同行为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巴曙松  刘孝红  牛播坤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晓夏  章林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已经从各个层次表现出来,这些差异对实体经济增长、技术成长过程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成为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建立了系统评价区域金融结构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其中重要的指标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差异,其结论是: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市场导向的程度已经远强于中、西部地区,基本向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并存的金融结构过渡;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还处于银行功能和市场功能双弱的状态,基本不具备市场金融功能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宏艳  李玉江  
人力资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地区人力资本的存量、质量以及人力资本丰度等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20个因素中提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流通度、科技潜力、教育培训4个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寻缩小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即加大教育投资,扶持落后地区教育事业;加强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动,提高区域流通度;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区域人力资本的需求拉力;加强政府调控,平衡区域人力资本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茜茜  
本文从金融脆弱性理论视角看,温州区域金融风波的形成遵循了金融危机发生的一般机制,而征信体制不完善诱发的道德风险又加剧了金融脆弱性。国内区域金融风波频发也暴露了中国金融脆弱性现状,揭示了政府行为和金融监管的缺陷。因此,要从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角度入手,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密   乔钰容  
基于绿色化牵引机制和数字化赋能机制构建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理论框架,采用2011—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态势,在城市层面表现为较多由低度融合向中度融合跨越,较高融合逐渐凸显,高度融合实现突破。区域层面差异呈现出依“东—西—中—东北”递减和“南优于北”的格局,且四大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南北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牵引机制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变牵引机制、环境生态优化约束牵引机制、数字创新技术赋能机制、地方政府支持赋能机制及数字人才支撑赋能机制对城市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平  孙华  吴有华  刘斌  崔海蓉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基于区域金融子系统具有内外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也构成了两个层次,即外层的模式互动,内层的结构依赖和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基于囚徒困境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分权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两种离散策略,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另一种策略是区域间完全协调。基本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应问题、协调问题和政治晋升问题会使得地区之间的博弈变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区域间完全没有协调的策略会成为占优策略。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必须从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入手,让每个地区都选择完全协调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在打破囚徒困境的大思路下,我们对比分析了四种协调机制,并指出了这些协调机制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胜钢  蒋婷婷  李晓磊  袁宝龙  
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而有效的环境规制体系是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强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检验了各类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地区的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2)东、中部地区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3)东、中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表明,"波特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欢欢  刘传明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科技金融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解构科技金融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考察空间演变趋势,通过测算Moran’s I揭示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科技金融效率总体区域差异整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在Kernel密度估计中,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而其他地区不稳定,有强烈的极化趋势;近年来邻近省份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本地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海兵  张文松  汤潇  
文章选取2000-2010年我国有关区域金融发展方面的数据,计算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金融市场化相关比率RFMR,分析了我国各区域间金融发展状况和金融结构水平。研究发现,我国三个区域金融相关比率都在逐步上升,但是地区之间发展速度并不平衡,东、西部地区金融深化较快,而中部地区相对落后,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在过去30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文章采用基于中央政府行为的数理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进行了解释和经验分析。建议中央政府要因地制宜,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预方式,根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玉波  
土地财政规模及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呈现出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趋同的基本区域规律。从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利用未来若干年收益融资本质,阐述土地财政替代融资机制涵义。选取2000—2012年地方财政收支与土地财政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定性方法,将31省区划分为淡出、高度、中度、低度4类融资区域。依据公共财政、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马克思地租(国债国税)理论,构建土地财政替代融资机制政策方案。国家层面:建立财事权相平衡财政体制、完善征地补偿与政绩考核制度、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征收物业税;区域层面:发挥土地整理潜力的财政功效、改变土地财政为动力源泉的城市化、发行地方基础设施债券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融资、发展高端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增加税源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