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8)
2023(18281)
2022(15504)
2021(14693)
2020(12011)
2019(27605)
2018(27182)
2017(52136)
2016(28173)
2015(31586)
2014(31532)
2013(31161)
2012(29213)
2011(26660)
2010(27071)
2009(24965)
2008(23887)
2007(20987)
2006(18889)
2005(17255)
作者
(80582)
(66748)
(66166)
(63105)
(42849)
(31877)
(30234)
(26119)
(25578)
(23989)
(22815)
(22716)
(21435)
(21176)
(20831)
(20782)
(19756)
(19306)
(19166)
(19133)
(16865)
(16453)
(16028)
(15288)
(14990)
(14933)
(14856)
(14686)
(13475)
(13269)
学科
(118509)
经济(118389)
管理(77908)
(75498)
(60281)
企业(60281)
方法(47038)
数学(40886)
中国(40766)
数学方法(40444)
(33141)
地方(30472)
(29374)
金融(29372)
(29094)
(28781)
银行(28740)
(27817)
业经(26439)
(24418)
(23807)
贸易(23786)
(23655)
(23127)
农业(22435)
环境(18799)
理论(18161)
(17848)
技术(17553)
(17506)
机构
大学(396838)
学院(395934)
(167730)
经济(164137)
管理(153063)
研究(143283)
理学(130760)
理学院(129237)
管理学(127257)
管理学院(126533)
中国(113840)
(86560)
科学(85256)
(77045)
(72347)
研究所(65560)
中心(65236)
(62694)
财经(60536)
(58864)
北京(56057)
(55109)
业大(54859)
(54480)
师范(54032)
(51922)
经济学(51085)
农业(48634)
(48073)
经济学院(45974)
基金
项目(263104)
科学(207773)
研究(196601)
基金(190776)
(165483)
国家(164081)
科学基金(140366)
社会(124660)
社会科(118214)
社会科学(118187)
(100778)
基金项目(99962)
教育(89646)
自然(88836)
自然科(86755)
自然科学(86737)
(85622)
自然科学基金(85166)
编号(80383)
资助(79280)
成果(66553)
(59955)
重点(59308)
(58905)
课题(56287)
(54389)
国家社会(51482)
创新(50782)
教育部(50624)
科研(49501)
期刊
(189097)
经济(189097)
研究(126479)
中国(82794)
学报(58339)
(58036)
管理(57420)
科学(56086)
(55984)
(50673)
金融(50673)
教育(47723)
大学(44530)
学学(41576)
农业(39966)
技术(33620)
经济研究(30783)
业经(30243)
财经(29580)
(25449)
问题(24341)
(20864)
(20824)
图书(20812)
理论(19489)
国际(19169)
世界(19029)
技术经济(18964)
科技(18079)
现代(17993)
共检索到613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菁  
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地区特点,金融系统作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必然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从部门和整体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并由此对区域金融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发展虽稳定增长但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金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的总量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也具有区域复杂性。从金融与经济的区域协调角度,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涛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结构出现愈加严重的失衡问题。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区域金融失衡本身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同时,由于很少考虑到区域协调目标,货币金融政策客观上也难以解决区域失衡问题。对此,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和借鉴国外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及政策运用的状况和问题,并且从多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旭   蒋难   唐造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呈现严重失衡。本文基于经济效率与社会风险的相互制约原理,建立了中央政府进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调控的利益函数,提出了金融差异调控的"陀螺空间"与"效率差异"的命题;根据制度成本与收益机制,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调控范式。研究认为,根据当前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态势,必须要充分重视金融的劳动分工促进功能,缩小区域金融功能差异;构建"跨时公平"的区域金融发展环境,缩小金融发展条件差异;推进教育投入体制综合改革,努力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差异;适度提高落后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区域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区域市场交易环境,缩小商品金融交易条件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翠梅  陈宇佳  
在对我国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定位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但信贷结构趋同,而且农业政策性金融仅对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袁江  
我国文化产业在经历了前期孕育、初步发展时期之后,近几年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排斥问题广泛存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要获得突破性发展,亟需解决产业投融资瓶颈的制约,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良性互动,而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是文化产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娜  肖楠  
在异质性企业模型与贸易伙伴啄食顺序假说的基础上,研究金融发展差异对贸易区域性失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降低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在微观上促进贸易落后地区的企业实现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进而在宏观上缓和贸易区域失衡的现状。并利用2002—2014年中国省域出口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于区域贸易失衡的缓解作用。因此,为推进我国区域贸易的协调发展,政府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金融与贸易之间的协调机制,推动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敬  徐鲲  杜晓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杨立杰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运信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总体而言,1978-2002年间,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不存在着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同时区域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金融发展呈现的上述收敛性特征主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化改革以及各个地区自身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特征及其成因,本文对中国未来区域金融的协调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文曜  
自2009年始,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开展了"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政策研究"合作项目。项目研究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形成高效发展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关研究也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重点。中英双方专家组对两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访问研究,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观念。本次会议的议题进一步深化,主要包括区域现代化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联盟建设,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并向国际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守波  
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的互动,是区域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机制构建中需明确相关的概念、互动主体之间的作用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互动机制的影响。在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高校的推进作用、企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市场的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新才  李阳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距,这种不平衡性显著影响着农村区域协调发展。该文以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政府行为的区域差异;进而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提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如实施有差别的农地金融制度,在总体制度安排及具体政策工具上体现区域差别,以保证农村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  
选择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数据,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东部10省市、东北3省、中部6省、西部12省区市的划分,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政府行为的区域差异。要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如实施有差别的农地金融制度,在总体制度安排及具体政策工具上体现区域差别,以保证农村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