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0)
- 2023(14247)
- 2022(11475)
- 2021(10300)
- 2020(8609)
- 2019(19165)
- 2018(18530)
- 2017(35851)
- 2016(18588)
- 2015(20688)
- 2014(20510)
- 2013(20763)
- 2012(19527)
- 2011(17691)
- 2010(17983)
- 2009(17423)
- 2008(16738)
- 2007(14975)
- 2006(13681)
- 2005(13020)
- 学科
- 济(111339)
- 经济(111230)
- 业(78550)
- 企(69936)
- 企业(69936)
- 管理(65618)
- 方法(40004)
- 数学(31754)
- 数学方法(31622)
- 中国(31227)
- 业经(31095)
- 农(28360)
- 财(28092)
- 融(27316)
- 金融(27314)
- 地方(25563)
- 银(24611)
- 银行(24600)
- 行(23960)
- 制(21284)
- 农业(21276)
- 务(19526)
- 财务(19511)
- 财务管理(19496)
- 贸(18498)
- 贸易(18480)
- 企业财务(18472)
- 易(18002)
- 和(17481)
- 技术(16994)
- 机构
- 学院(282217)
- 大学(278671)
- 济(142947)
- 经济(140810)
- 管理(110329)
- 研究(99245)
- 理学(93634)
- 理学院(92685)
- 管理学(91854)
- 管理学院(91300)
- 中国(85438)
- 财(64355)
- 京(58077)
- 科学(52906)
- 财经(51154)
- 所(49240)
- 经济学(46702)
- 经(46529)
- 中心(45247)
- 研究所(44016)
- 经济学院(42062)
- 江(41960)
- 农(41134)
- 财经大学(37758)
- 北京(37415)
- 院(35026)
- 业大(33478)
- 州(33417)
- 商学(32830)
- 商学院(32520)
- 基金
- 项目(175572)
- 科学(141955)
- 研究(132955)
- 基金(132042)
- 家(112792)
- 国家(111827)
- 科学基金(97834)
- 社会(92052)
- 社会科(87690)
- 社会科学(87674)
- 基金项目(68581)
- 省(65854)
- 自然(58028)
- 教育(57180)
- 自然科(56723)
- 自然科学(56710)
- 自然科学基金(55807)
- 划(54102)
- 资助(53684)
- 编号(50714)
- 发(40901)
- 成果(40569)
- 部(40443)
- 国家社会(40231)
- 创(39431)
- 重点(39400)
- 业(37075)
- 创新(36217)
- 教育部(35495)
- 中国(35166)
- 期刊
- 济(166400)
- 经济(166400)
- 研究(92649)
- 中国(53107)
- 财(51603)
- 管理(46636)
- 融(40873)
- 金融(40873)
- 农(38883)
- 科学(35737)
- 学报(33549)
- 经济研究(28062)
- 财经(27371)
- 大学(26839)
- 农业(26369)
- 学学(25425)
- 业经(25011)
- 技术(24627)
- 经(23884)
- 问题(21426)
- 贸(18953)
- 世界(18506)
- 技术经济(18406)
- 国际(17501)
- 教育(16966)
- 业(16335)
- 统计(14489)
- 现代(14356)
- 商业(13693)
- 经济管理(13575)
共检索到44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慧芳 邱力生
本文利用有关核算资料对近十几年中国四大区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考察。通过从总量、结构和贡献率等角度,并辅之于部分省际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的分布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布一致,金融业增加值向东部地区高度集中,区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东部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域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中,区域金融业贡献率最低,且呈平稳的下降趋势。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业 经济增长 贡献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春萍 于雪
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在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两个方面。直接贡献体现在金融业各行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间接贡献是指金融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所增加的价值,从核算的角度无法直接度量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量,本文主要从直接贡献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靖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地区层面,从社会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三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中介贡献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三个主要结论:金融中介发展与社会储蓄的持续攀升关系不大;金融中介的发展对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投资效率不高;金融中介市场的开放,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东 宗义湘 任咏梅
文章就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综合的边际产出贡献高于非支柱企业,从而说明黑龙江垦区应加大对工业支柱企业的投入,引导和扶持支柱企业的发展,以促进整个黑龙江垦区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
关键词:
支柱企业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莉 王宏来
本文以吉林省1985~2007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选用贷存比和非政府投资占投资总额比率作为衡量金融体系效率的指标,利用乔纳森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贷存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强双向正相关关系;非政府投资占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非政府投资占比增长率与贷存比增长率之间呈现弱双向正相关关系,就业增长率与贷存比增长率之间呈现强正相关关系;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强正相关关系,与就业增长率呈现弱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银行贷存比率、扩大民营企业总体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等途径强化金融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非政府投资 贷存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冬梅 贾月伟
商贸流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但是,不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鉴于此,本文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简单阐释了商贸流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多方面探索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性差异,最后形成一定的研究结论,并从中得到启示,为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影响 经济增长贡献 研究设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勇斌 蔡根女
本文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对中小企业在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进行了经验数据分析。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经验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冬梅 贾月伟
商贸流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但是,不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鉴于此,本文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简单阐释了商贸流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多方面探索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性差异,最后形成一定的研究结论,并从中得到启示,为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影响 经济增长贡献 研究设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红丹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在各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贡献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提出建立动态的区域金融发展协调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福厚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做出贡献的能力,这一能力因投资国与东道国或经济区域生产函数的不同而贡献的程度不同。通过对我国及三大经济区域FDI部门和内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实证比较分析表明,生产函数的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同;我国及三大经济区域引进的是先进的生产函数,这种先进性表现在FDI部门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内资部门要素边际生产率。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内资部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海 夏燕榕 曲福田
研究目的:应用1999—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红 刘兆德 陈素青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传统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53-2004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人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与经济自身调节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用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显著。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贡献 山东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征宇 姜玲 梁涵
依据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利用最优基本模型探索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当前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地区间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中部其作用程度却低于西部,并就全国总体来说效应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相对于规模而言,使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内部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和建立受高等教育劳动力作用发挥的机制更为迫切。此外,人力资源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现阶段更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受高等教育劳动力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萍 田成诗
本文首先对中国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检验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规模差异明显,在人均投入水平上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投入规模应该作为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卫生生产函数,并实证分析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区域卫生行业政府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中、西部地区较低的政府投入规模对于提高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及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十分不利。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卫生行业 经济增长 政府投入 经济普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迎春 周志刚 王大鹏
文章基于教育类似出口的思想,借鉴Feder两部门模型的思路,运用1999~2005年全国各省区面板数据(Panel Date)测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以及高等教育对其他生产部门的外溢效应,两者均呈现由东向中西部地区逐步递减的梯次分布。
关键词:
两部门模型 面板数据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