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5)
- 2023(9207)
- 2022(7595)
- 2021(7411)
- 2020(5910)
- 2019(13557)
- 2018(12924)
- 2017(24589)
- 2016(13297)
- 2015(14943)
- 2014(14735)
- 2013(15110)
- 2012(14223)
- 2011(12899)
- 2010(12787)
- 2009(11879)
- 2008(11846)
- 2007(10424)
- 2006(9288)
- 2005(8304)
- 学科
- 济(68091)
- 经济(68037)
- 农(46129)
- 业(42073)
- 管理(32817)
- 农业(30629)
- 财(25339)
- 方法(23565)
- 数学(22303)
- 数学方法(22211)
- 中国(21684)
- 地方(19530)
- 企(19496)
- 企业(19496)
- 业经(15679)
- 制(14403)
- 财政(13058)
- 贸(12685)
- 贸易(12679)
- 易(12407)
- 发(11714)
- 体(10980)
- 政(10716)
- 收入(10680)
- 农业经济(10352)
- 及其(10215)
- 策(9966)
- 银(9768)
- 银行(9765)
- 环境(9653)
- 机构
- 学院(190886)
- 大学(187150)
- 济(95055)
- 经济(93741)
- 研究(72526)
- 管理(70800)
- 理学(61543)
- 理学院(60852)
- 管理学(60147)
- 管理学院(59804)
- 中国(58685)
- 农(48660)
- 财(45560)
- 科学(41154)
- 京(39174)
- 所(36851)
- 农业(36737)
- 研究所(33175)
- 财经(32864)
- 中心(32857)
- 业大(31011)
- 经济学(30534)
- 经(30140)
- 经济学院(27767)
- 江(27256)
- 北京(24738)
- 院(24722)
- 范(24430)
- 师范(24300)
- 科学院(24265)
- 基金
- 项目(128000)
- 科学(102311)
- 研究(97776)
- 基金(95692)
- 家(83237)
- 国家(82510)
- 科学基金(70065)
- 社会(66924)
- 社会科(63189)
- 社会科学(63175)
- 基金项目(50544)
- 省(47599)
- 教育(41778)
- 自然(40743)
- 自然科(39762)
- 自然科学(39753)
- 划(39581)
- 编号(39181)
- 自然科学基金(39033)
- 资助(37866)
- 成果(31310)
- 部(30669)
- 发(30580)
- 国家社会(29772)
- 农(29370)
- 重点(28918)
- 中国(27371)
- 创(26270)
- 发展(25996)
- 教育部(25982)
- 期刊
- 济(109604)
- 经济(109604)
- 研究(61469)
- 农(53628)
- 中国(40950)
- 农业(36717)
- 财(36051)
- 学报(27717)
- 科学(27690)
- 大学(22433)
- 学学(21632)
- 业经(21548)
- 融(21005)
- 金融(21005)
- 管理(20324)
- 业(17249)
- 经济研究(17112)
- 财经(16649)
- 问题(16184)
- 经(14413)
- 世界(14286)
- 农业经济(13854)
- 农村(13694)
- 村(13694)
- 技术(13663)
- 教育(13357)
- 贸(11811)
- 经济问题(11482)
- 资源(11467)
- 版(10802)
共检索到295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地区差距 Theil指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时乐乐 赵军
本文利用1994~2012年新疆财政支农投入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度量新疆财政支农投入的南北疆区域差异,运用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区域差异来源和构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北疆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和规模高于南疆;3财政支农投入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不相符;4区域内部差异是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的来源,不同时期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力量不同。据此,结合新疆实际,提出缩小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区域差异 Theil指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向阳
1995-201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特征是:从总量、支出力度、人均支出三方面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上升表明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差距主要由区域间差距造成,2010年开始区域内差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转移支付;加强区域间科技横向合作,降低科技创新风险。
关键词:
科技支出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晖 余爽 张胜楠
运用我国2007—2014年省域的面板数据,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并通过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指标体系,对各省财政支农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区域差异显著。具体分解来看,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表现为东高西低,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中高西低,大部分省域的支农支出已接近最优规模,但在西部某些省份,仍存在规模不足的现象。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影响我国财政支农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重点应放在提高资金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扩大投入规模。
关键词:
财政支农 绩效 区域差异 DEA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承昊
本文认为,改革后财政转移没能有效地缩小地域差距,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央财政力量弱化,财政转移规模变小,从而使财政转移对地域间均等化的效果不大,而抑制地域间财政转移的中央政府职能的弱化,是改革后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导致的结果。如果分权使地方财政处于重要的地位,那么地方财政自身平衡问题会比中央的地域间财政转移支付更为重要。财政的地域间不均衡可以通过中央在支出方面的垂直性平衡手段解决
关键词:
区域差距,财政平衡,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育才 姜晓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进一步会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性,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分段实证检验发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扩大的作用,对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评估也表明效率低下,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认为不应该盲目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增加的同时根据区域特点优化结构,并同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合理增长同时结构更加优化并体现地区差异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育才 姜晓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进一步会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性,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分段实证检验发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扩大的作用,对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评估也表明效率低下,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认为不应该盲目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增加的同时根据区域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俊峰
采用GE指数分解法,对1994-2006年的我国财政支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支出的总体差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东部地区内的差异是导致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地区差异 GE指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斌 陈建宝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蚌珠 刘翰飞
厘清1978年后中国的财政分权到底"分"到了什么程度,这就涉及一个财政分权程度衡量的问题。本文通过特定的指标设计,采用1979—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级地区以及四大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进行了数量化度量,得到了各省级单位的平均财政分权度以及各地区间的财政分权度差距,这可以加深对中国财政分权的理解。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区差距 分权程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研究1978~2010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区域来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U"型转化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区域间经济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但区域内经济差距已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是当前中国实现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和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应当重点关注的区域,其中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两大区域是亟待关注的重中之重,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是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研究还表明,要继续推进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要重视南部沿海的发展。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演变轨迹 区域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晶 邓大松 申云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与财政支农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财政支农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过程中存在"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考察期内财政支农力度加大确实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整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抑制作用"。此外,本文研究还证实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升级和财政支农政策对缓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和楠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赋予了重要性和时代性的内涵,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财政支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内在机理,发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财政扶持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艾 向自强 徐合帆 余家凤
文章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假设,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区域差异和省份差异角度,分别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加以排序。结果表明:全国各区域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现挤入效应,但同期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区域间各地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效应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内各省份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呈现省区差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