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3)
2023(11286)
2022(9737)
2021(9056)
2020(7768)
2019(17951)
2018(17629)
2017(32822)
2016(18226)
2015(21143)
2014(21395)
2013(21271)
2012(20157)
2011(18481)
2010(18475)
2009(17113)
2008(17238)
2007(15751)
2006(13610)
2005(12436)
作者
(55280)
(46338)
(46230)
(44294)
(29422)
(22347)
(21303)
(18208)
(17462)
(16624)
(15945)
(15649)
(14866)
(14753)
(14585)
(14472)
(14443)
(13768)
(13381)
(13301)
(11689)
(11510)
(11248)
(10507)
(10459)
(10404)
(10329)
(10267)
(9533)
(9458)
学科
(81861)
经济(81794)
管理(45867)
(43244)
方法(36443)
数学(32674)
(32444)
企业(32444)
数学方法(32406)
中国(24113)
(22046)
地方(18226)
(18006)
(17571)
贸易(17562)
(17069)
(16800)
业经(15299)
(14602)
农业(14543)
(12536)
银行(12492)
环境(12272)
(12002)
(11940)
金融(11938)
(11899)
理论(11265)
地方经济(10562)
(10360)
机构
大学(271038)
学院(270076)
(115458)
经济(113111)
研究(98683)
管理(96755)
理学(82617)
理学院(81503)
管理学(80092)
管理学院(79562)
中国(75128)
科学(61384)
(58990)
(51917)
(50611)
(50020)
研究所(47350)
中心(44746)
(41458)
业大(41083)
财经(40533)
农业(39678)
北京(37650)
经济学(37035)
(36993)
(36815)
师范(36621)
(34983)
经济学院(33621)
(32704)
基金
项目(176494)
科学(137378)
研究(128435)
基金(126899)
(111932)
国家(111019)
科学基金(92798)
社会(80777)
社会科(76520)
社会科学(76496)
(68107)
基金项目(66702)
教育(59506)
自然(58684)
(58276)
自然科(57286)
自然科学(57267)
自然科学基金(56271)
资助(52738)
编号(52144)
成果(43264)
重点(40815)
(39889)
(39765)
课题(36991)
(36162)
国家社会(34138)
创新(33977)
科研(33917)
教育部(33587)
期刊
(127068)
经济(127068)
研究(80956)
中国(55390)
学报(45745)
(44810)
科学(40597)
(39164)
大学(33535)
管理(32978)
学学(31312)
教育(31080)
农业(30599)
(23786)
金融(23786)
技术(23482)
经济研究(21442)
财经(20298)
业经(19544)
(17649)
(17541)
问题(17366)
(16288)
图书(14151)
国际(13959)
技术经济(13834)
世界(13782)
(13502)
统计(13105)
资源(13003)
共检索到406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米娟  
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域的集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就资本、劳动、技术、制度等各要素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集聚状况进行统计描述,通过计算各要素的集聚指数,对各地区要素集聚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说明各要素在我国区域分布的极其不平衡状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传开  康江江  宁越敏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山东省108个县(市、区)省内跨县(市、区)流动人口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省内流动人口的分布具有多中心特征,突出表现为垂直不均衡、对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较为敏感;省外流动人口的空间选择性较强,主要集聚于省会济南及沿海发达大城市的市区和县级市,突出表现为水平不均衡;影响山东省两类流动人口集聚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较高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了省内流动人口向市区和非省际边缘区集聚,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省外流动人口向省内东部地区集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史俊杰  
基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这一利润最大化条件,构造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的度量模型,并在2004-2014年我国建筑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东南沿海、环渤海、中部和西部四个地区建筑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配置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来看,我国建筑业区域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出现较大差异;纵向来看,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在逐渐改善,而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在不断加深。此外,我国建筑业对劳动要素的依赖程度高于资本要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柳春青  李杰刚  郭勇兵  成卫东  胡德仁  汪虎  赵君杰  朱云飞  赵志伟  
产业集聚是指相同产业及相关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不同产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在一个特定经济区域内,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成长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产业集聚的过程就是各类经济资源、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后卿  樊津妍  印翠群  
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资源,战略意义重大,许多国家纷纷将发展大数据提升至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大数据战略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其内涵与意义,有助于深化对大数据战略的理解并推动大数据战略实施落地。文章将从国家、地方、企业三个层面勾画我国大数据体系战略布局,归纳分析我国不同层次大数据战略的关注点,并提出发展展望,为更好实施大数据战略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旋  
在对初婚的研究中,以往多用初婚总数、初婚比例、初婚率和总和初婚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分别描述了初婚的规模、构成、强度等特征,是分析初婚状况的重要指标,但以这些指标反映较长时期的初婚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引入等初婚率年龄指标,并据此构造出初婚率等水平图,以便更深入地分析人口的历史初婚状况。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得文  苗建军  
基于DEA方法,本文从边际集聚效应和边际集聚成本角度解释了集聚效率,运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区域集聚效率,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集聚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集聚效率经历了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中部地区的平均集聚效率在逐步提高,西部地区的平均集聚效率在逐步减小;上一期的区域集聚效率水平、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对提升区域集聚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阻碍了区域集聚效率水平的提升,政府财政支出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对集聚效率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南平  周元元  司家兰  陈思宇  
文章构建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并据此对我国区域进行归类,基于不同类型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的阶段性特点或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的重点。结果表明:若根据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规模的相对大小对其集聚发展程度进行判定,可将我国30个区域划分为成熟型区域、扩张型区域、赶超型区域、落后型区域等四种类型;未来成熟型区域应在加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同时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促进扩张型区域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的重点在于加强法制与诚信环境、创新金融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宜庆  钟宇生  
本文依据1990~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数据,选用HHI指数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金融集聚度;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集聚度、劳动要素禀赋指数和技术集聚度;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得出区域金融集聚度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最高,金融集聚作用系数排在第三位。金融集聚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全国、东北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明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法稳  
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否匹配对于区域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分析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匹配程度,寻求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对区域水资源、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三者之间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地市间)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以及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分别为:GWC=0.6097、GWL=0.5516、GCL=0.3043。同时,三种农业生产要素彼此之间的匹配程度趋向越来越不匹配的方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琨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和挑战。一方面从文化、社会生活、和就业移民的状况来考察中国学生群体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另一方面依据访谈数据,从学业方面、社会—文化方面和个人生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学生在美国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旨在全面反馈海外留学生的生存图景,为国家的海外留学预警工作提供实证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紫菱  任孟成  马莉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为“倒N”型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和异质性,并且产业结构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注意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阶段影响,增加新兴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空间外溢效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能源与数字要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避免掉入产数融合不足和过度集聚造成能源效率递减的陷阱;最后在数字经济中后期着重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成能源效率的长效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琦  李风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当市场规模小于门槛值时,要素集聚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要素集聚最终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市场规模超过门槛值后,中部地区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紫菱  任孟成  马莉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为“倒N”型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和异质性,并且产业结构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注意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阶段影响,增加新兴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空间外溢效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能源与数字要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避免掉入产数融合不足和过度集聚造成能源效率递减的陷阱;最后在数字经济中后期着重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成能源效率的长效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