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3)
- 2023(13430)
- 2022(11339)
- 2021(10412)
- 2020(8654)
- 2019(20171)
- 2018(19633)
- 2017(37293)
- 2016(20186)
- 2015(23070)
- 2014(23056)
- 2013(23171)
- 2012(22330)
- 2011(20669)
- 2010(20729)
- 2009(19227)
- 2008(19299)
- 2007(17345)
- 2006(15328)
- 2005(14284)
- 学科
- 济(99592)
- 经济(99506)
- 管理(51661)
- 业(50253)
- 方法(39021)
- 企(37293)
- 企业(37293)
- 数学(34680)
- 数学方法(34422)
- 中国(31031)
- 农(27168)
- 地方(26628)
- 财(20309)
- 业经(20030)
- 贸(19990)
- 贸易(19976)
- 易(19346)
- 学(18595)
- 农业(18308)
- 制(17268)
- 银(16242)
- 银行(16209)
- 融(16087)
- 金融(16085)
- 行(15738)
- 环境(15675)
- 地方经济(15123)
- 发(14637)
- 和(14055)
- 技术(12971)
- 机构
- 大学(300039)
- 学院(299205)
- 济(134712)
- 经济(132142)
- 研究(114931)
- 管理(108904)
- 理学(92391)
- 理学院(91179)
- 管理学(89746)
- 管理学院(89169)
- 中国(88083)
- 科学(68637)
- 京(65860)
- 所(59807)
- 财(58929)
- 研究所(54221)
- 农(53180)
- 中心(51406)
- 财经(46357)
- 江(45566)
- 业大(42800)
- 北京(42747)
- 经济学(42737)
- 经(42103)
- 农业(41741)
- 范(41685)
- 师范(41318)
- 院(41012)
- 经济学院(38572)
- 州(36264)
- 基金
- 项目(193393)
- 科学(152456)
- 研究(142133)
- 基金(140479)
- 家(122844)
- 国家(121868)
- 科学基金(102720)
- 社会(91943)
- 社会科(87257)
- 社会科学(87232)
- 省(74379)
- 基金项目(73737)
- 教育(63898)
- 自然(63644)
- 划(63570)
- 自然科(62132)
- 自然科学(62113)
- 自然科学基金(61028)
- 资助(57683)
- 编号(56529)
- 发(48085)
- 成果(46635)
- 重点(44767)
- 部(43751)
- 课题(40296)
- 创(39846)
- 发展(39104)
- 国家社会(38879)
- 展(38470)
- 创新(37558)
- 期刊
- 济(153972)
- 经济(153972)
- 研究(94665)
- 中国(64210)
- 农(49446)
- 学报(46609)
- 科学(44179)
- 财(43605)
- 管理(39874)
- 大学(34743)
- 农业(33996)
- 学学(32503)
- 教育(31942)
- 融(31048)
- 金融(31048)
- 经济研究(25839)
- 技术(25359)
- 业经(24377)
- 财经(23328)
- 问题(20817)
- 经(20254)
- 业(19171)
- 贸(18641)
- 国际(16785)
- 世界(16774)
- 技术经济(15826)
- 资源(15097)
- 统计(14459)
- 商业(14002)
- 图书(13748)
共检索到467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不断地提高,但是在某些年份存在波动现象。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分形分析R/S方法,科学定量地描述了中国以及各个地区能源效率的演变趋势。首先采用分形理论对1978-2008年的中国能源效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效率发展演变存在Hurst现象,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依照"五年计划"来划分时间序列样本为研究区间,结合"五年计划"详尽地解释说明了中国能源效率变动的原因。然后将数据扩大为样本期为1995-2008年29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进一步对各个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发现除海南外其他地区的能源效率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各个地区能源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玉鸣
文章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分形分析R/S法,对中国人口总数的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发展演变满足赫斯特律,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人口增长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人口总数将继续持续增长,这种研究结论与中国人口发展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子龙 刘竹 陈兴鹏 鹿晨昱 薛冰
基于分形理论,利用R/S分析方法,通过计算1990—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Hurst指数和分维值D,分析了各地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规律性特征,并根据Hurst指数的分布情况,划分了不同的类型区,对不同类型区的总量和强度演变趋势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这些省区占到75.86%,但排放强度降低趋势具有较强持续性的地区也占到了64%,这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20%—40%的目标,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排放总量增长趋势的持久性普遍大于排放强度降低趋势的持久性,再加上我国仍有部分省区的碳排放降低趋势的持续性较弱,甚至有些省区的强度降低趋势出现了反持续性,这说明碳减排压力较大,特别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燕 吴玉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其忠 卞艺杰
专业化分工下的和谐经济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动态过程,最终形成的是均衡分工网络,从整体上呈现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状态。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入手,运用R/S分形方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既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原因,又进一步预测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不断地分形、演进,从单个企业到企业集群,再到网络组织,随之区域经济从收敛走向发散,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分形与混沌 和谐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孙晓铎
运用基尼系数(GINI)、Theil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位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差异 度量 变动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相郁 郝寿义
本文利用CV、HHCI、TEC、MLD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包括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发现1990—2003年期间省际发展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而2004年出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模型、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第二产业所造成的。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区域差异 演变特征 未来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王宁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分析结果,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格局、时空演变、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战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已逐渐形成广东、北京、江苏和上海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整体创新能力差距趋于收敛;但现阶段,我国依然面临区域性创新不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和创新能力不平衡由“东西”转向“南北”等问题。未来,各省份应通过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增长极等方式,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宪恩 王羽 夏菁 段海燕
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严重失调,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子。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趋于平稳的3个阶段,呼应了日本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经济衰退阶段,只是由于发展惯性及环境政策效果的延迟性,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拐点整体上推迟5年左右;另外,拟合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以及可再生资源与废弃物利用程度的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琦 熊曦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与方向。本文分析2001-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指数演化趋势后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自2001年以来经历集中化和均衡化阶段性调整,但总体呈现均衡化演变趋势。为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步伐,应注重各城市职能定位的分工协调、优势互补以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尽可能消除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茜 李艳丽
文章从利用DEA基本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法,以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构造了政府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从静态及动态角度测算分析我国省级政府效率的情况及发展趋势。DEA基本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政府效率也存在着"东高西低"的趋势,并且省级政府效率存在着逐年下滑的趋势。具体来看:东、中部地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不大,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全国大部分省份规模效率递减。DEA-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仍未能达到有效状态,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主要制约因素。同时,考察期内,省级政府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下降3.9%,表明政府效率在考察期内出现倒退。因此,提高政府效率,应当重视技术进步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并适当控制政府投入的规模,避免资源的浪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磊 高秋香 杨晨
了解与掌握海域使用规模、结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使用,海域空间的有效配置及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信息熵模型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2—2015年全国海域使用规模和结构时空差异特征,并进行了动态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全国海域使用规模持续上升、空间集聚度高、新增用海规模波动增长且区域差异加大;(2)渔业、工业和交通等传统用海比重高、相对增长速度随时间加快、海域使用结构优势度增强并趋于有序;(3)未来14年(2016—2029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彤晖
为全面把握中国流通产业发展质量,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深入探究了中国流通效率问题。基于对既有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优化,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流通效率测度指标权重,得到了2003—2013年全国31个省份的流通效率水平,并运用多种区域差异测度指标对中国流通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动态测度。实证结果显示,2003—2013年,全国各省份流通效率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其绝对增量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增量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流通效率区域相对差异缓慢缩小,但绝对差异的持续扩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部的流通效率差异程度各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程度始终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东...
关键词:
流通效率 流通效率区域差异 流通效率测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TFP增长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