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83)
2023(20254)
2022(17237)
2021(15828)
2020(13085)
2019(30234)
2018(29571)
2017(56274)
2016(30482)
2015(34169)
2014(33790)
2013(33465)
2012(31090)
2011(28354)
2010(28278)
2009(25583)
2008(24851)
2007(21460)
2006(18928)
2005(16842)
作者
(88162)
(73672)
(72948)
(69232)
(46754)
(35172)
(33234)
(28804)
(28037)
(26002)
(25026)
(24952)
(23243)
(23135)
(22754)
(22626)
(21844)
(21516)
(20997)
(20988)
(18203)
(18080)
(17749)
(16689)
(16413)
(16346)
(16107)
(15942)
(14780)
(14527)
学科
(132278)
经济(132148)
管理(84349)
(81042)
(64378)
企业(64378)
方法(58568)
数学(51642)
数学方法(51022)
中国(38190)
(35819)
地方(30408)
(29819)
业经(28636)
(26784)
(24752)
贸易(24736)
农业(24402)
(23969)
(22027)
环境(21503)
技术(19927)
(19904)
(19864)
金融(19859)
银行(19847)
(19630)
理论(19393)
(19101)
(18075)
机构
大学(434670)
学院(432881)
(179804)
经济(176267)
管理(168566)
研究(151732)
理学(146346)
理学院(144678)
管理学(141997)
管理学院(141227)
中国(114042)
(93478)
科学(93465)
(79326)
(75952)
(72862)
研究所(69533)
中心(68183)
业大(65389)
财经(64163)
(62161)
北京(59373)
(58668)
(58220)
师范(57631)
农业(57082)
(55458)
经济学(55181)
(50364)
经济学院(49846)
基金
项目(299978)
科学(236992)
基金(218976)
研究(217350)
(192082)
国家(190524)
科学基金(163507)
社会(138877)
社会科(131792)
社会科学(131758)
(115593)
基金项目(114973)
自然(106062)
自然科(103651)
自然科学(103626)
自然科学基金(101760)
教育(99903)
(98141)
资助(90962)
编号(87078)
成果(69893)
重点(67703)
(66808)
(66376)
(61907)
课题(60489)
国家社会(58132)
创新(57898)
科研(57329)
教育部(56824)
期刊
(192952)
经济(192952)
研究(128029)
中国(83791)
学报(69564)
(65791)
科学(64753)
管理(61584)
(57742)
大学(53143)
学学(49974)
教育(48469)
农业(46180)
技术(38408)
(37975)
金融(37975)
经济研究(31968)
业经(31530)
财经(30907)
(26567)
问题(25229)
(24566)
图书(21789)
技术经济(21276)
统计(21028)
(20602)
科技(20509)
资源(20055)
(19785)
理论(19559)
共检索到636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黄人杰  
本文运用参数化共同边界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约束下2000-2010年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不仅绿色发展效率高,而且生产技术水平更加贴近潜在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而中西部地区却表现出负增长的现象,东部地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表现皆优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分解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成为了推动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甚至对生产率增长产生消极的作用;从纯粹技术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斌  彭星  欧阳铭珂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效率测度模型及结合ML生产率指数来测算分行业的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标准,同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工业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非但没有出现增长,反而出现一定的倒退,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导致其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甚至为负,中国工业增长方式越发显现粗放和外延性特征。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影响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日古嘎  马占新  
应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对2011—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及其12个盟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静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呈现蒙中地区高于蒙西和蒙东地区的倒"V"字型分布特征;动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不同区域和不同盟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情况存在差异,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根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日古嘎  马占新  
应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对2011—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及其12个盟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静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呈现蒙中地区高于蒙西和蒙东地区的倒"V"字型分布特征;动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不同区域和不同盟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情况存在差异,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根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长青  刘聪粉  王晓军  
现有文献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考虑中国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质量的影响是片面的。与类似研究相比,本文在生产率测量框架体系中引入了资源环境因素,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方法。文章分别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1985~2010年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研究发现,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俞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彭莹  
不断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将卫星灯光数据作为期望产出,在DEA框架下运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度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考察其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2)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呈扩大态势,加强区域内协调并不断缩小技术进步的地区差距成为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关键。(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市场化等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要素禀赋结构、能源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协同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瑛  陈柏云  王忆雯  
选择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熵值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现阶段,"金融发展-环境规制"相结合的模式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成效;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适宜环境规制政策,结合考虑金融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义青  张旭  
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导向的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势效系数改进扩展C-D生产函数进而建立GTFP模型,测算2008—2019年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TFP,并对我国省域绿色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37%,整体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区域GTFP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但呈缩小趋势,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较小但呈扩大趋势;我国省域GTFP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快北慢"态势。"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GTFP引导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绿富同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威  曾新欣  
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对我国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绿色信贷支持下不同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正向集聚效应,以排污费为代表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为代表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单独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约束性较弱,而加入绿色信贷的综合视角后约束性显著增加,绿色信贷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且绿色信贷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能显著促进工业增长绩效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我国可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为环保而竞争,构建多样化环境规制体系,商业银行可完善从绿色信贷审批、环境风险评估、产品设计等在内的绿色信贷全方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与环境规制的协调配合机制,积极结合相关产业政策,以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虹  李晨光  王帅  陈挺  
本文构建了全局参比SBM模型,以此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6-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电价水平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电价水平上升可以显著提升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工具变量及滞后解释变量回归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稳健。进一步研究影响机制发现,电价水平上升可以通过缓解电价扭曲程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电价水平对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于我国不同省份而言,电价对经济中等发达省份及二产占比中等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邝劲松   杨坤宇   石校菲   姚一凡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强大引擎。文章系统阐释了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影响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机制。基于2010—2022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技术条件、智能应用和创新实践3个维度构建省域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不同省域人工智能发展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集聚现象存在显著差异;(2)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多种稳健性检验方式验证结论可靠;(3)异质性检验显示分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4)调节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受到产业集聚的调节,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作用。研究结论为评估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效应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数据支撑,同时为探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及对应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