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5)
- 2023(14275)
- 2022(12311)
- 2021(11680)
- 2020(9600)
- 2019(22169)
- 2018(21926)
- 2017(42085)
- 2016(22711)
- 2015(25894)
- 2014(25847)
- 2013(25912)
- 2012(24067)
- 2011(22059)
- 2010(22106)
- 2009(20383)
- 2008(19809)
- 2007(17237)
- 2006(15486)
- 2005(14122)
- 学科
- 济(113372)
- 经济(113257)
- 管理(64029)
- 业(57530)
- 企(46613)
- 企业(46613)
- 方法(44514)
- 数学(38991)
- 数学方法(38595)
- 中国(29445)
- 农(25786)
- 地方(25606)
- 学(22433)
- 财(22232)
- 业经(22118)
- 贸(19484)
- 贸易(19474)
- 易(18877)
- 制(18352)
- 农业(17238)
- 环境(16621)
- 和(16051)
- 地方经济(15699)
- 银(15429)
- 银行(15396)
- 融(15310)
- 金融(15308)
- 理论(14799)
- 行(14786)
- 技术(13315)
- 机构
- 大学(336199)
- 学院(332570)
- 济(146818)
- 经济(143931)
- 管理(130296)
- 研究(120046)
- 理学(112048)
- 理学院(110757)
- 管理学(109069)
- 管理学院(108463)
- 中国(90977)
- 京(72705)
- 科学(71545)
- 财(63972)
- 所(60696)
- 研究所(55067)
- 中心(52723)
- 财经(51350)
- 农(48869)
- 江(47354)
- 北京(47127)
- 经(46714)
- 经济学(45569)
- 业大(45498)
- 范(44654)
- 师范(44345)
- 院(43249)
- 经济学院(40777)
- 州(38481)
- 财经大学(38083)
- 基金
- 项目(222088)
- 科学(175310)
- 研究(164766)
- 基金(162523)
- 家(141018)
- 国家(139898)
- 科学基金(119594)
- 社会(105978)
- 社会科(100469)
- 社会科学(100442)
- 基金项目(85787)
- 省(83398)
- 自然(75518)
- 教育(74212)
- 自然科(73699)
- 自然科学(73684)
- 自然科学基金(72347)
- 划(70980)
- 资助(67475)
- 编号(65982)
- 成果(54440)
- 部(50150)
- 重点(49718)
- 发(48667)
- 课题(45662)
- 创(45237)
- 国家社会(44251)
- 教育部(43265)
- 创新(42327)
- 人文(42028)
- 期刊
- 济(167140)
- 经济(167140)
- 研究(106477)
- 中国(61917)
- 学报(48921)
- 管理(48852)
- 科学(47295)
- 财(46442)
- 农(44790)
- 大学(37134)
- 学学(34769)
- 教育(34454)
- 农业(31410)
- 融(30003)
- 金融(30003)
- 技术(28242)
- 经济研究(27352)
- 财经(26019)
- 业经(24145)
- 经(22389)
- 问题(21949)
- 贸(18144)
- 技术经济(17754)
- 图书(17007)
- 世界(16818)
- 理论(16598)
- 业(16001)
- 国际(15961)
- 资源(15261)
- 现代(14971)
共检索到502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可云
近年来,区域间经济差距扩大,经济冲突不断,理论界、实业界与决策部门对这些问题都相当重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需作较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以我国的区域经济运行为主线,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较系统地研究各种重要经济问题的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和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区域经济运行合理化的目标,模式与对策框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秀池
本文通过对典型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区域经济运行均衡利益机制模型及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运行机制 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保平
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构建出了市场空间二元结构,中国区域经济处于“局外运行”状态。为了消除区域两极分化,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21世纪中国应该进行市场创新,构建出市场空间一元结构并不断深化,实现由“局外运行”到“局内运行”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
局外运行 局内运行 市场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智斌 曾先峰
高经济增长环境下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象始终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八个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学者解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文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献分析的启示是,后续研究应该对众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应该从微观主体以及中观产业的视角,探究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本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开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与居民利益攸关的问题。它的变化自然构成社会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由于资料和方法的原因,目前有不同认识。本文在澄清有关方法、并在微机的支持下对历年统计资料按可比价格处理的基础上,系统描述我国省际、沿海与内地之间不平衡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和效果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峰 伍艳
文章基于DEA的经济生态效率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的超效率生态效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使用面板模型对影响经济生态效率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参数进行了估计,核算出产出弹性有效的临界点,最终得出:十年间中国区域经济生态效率值存在动态的漂移变迁过程,高生态效率值地区存在着从西部向东部区域的转移倾向;技术进步在生态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所带来的产出弹性不断提升,但由于环境治理效率的低下,客观上制约了生态效率提升的能力。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罗天勇 余菁菁 黄曦子
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是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区域经济体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财富是用货币来度量的,对区域经济体注入货币,通过一系列的交易环节,会形成相应的产出系列,其产出量的多少,反映出经济体运行效率的不同,由此可以对经济运行的制度进行量化比较。以贵州省88个县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支出的变化导致GDP、居民收入、税收变化的比率作为效率指标,并对效率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划分为7种类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庆林
在外部扰动发生时,中国各省经济运行状态差异较大,但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实行的是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落实到每个省时,各省反应不同,效果各异。本文按照有利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重新划分经济区域,将外部扰动发生后经济运行状态相似、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求较为一致的省份划归为同一个经济区域。最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本文最后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针对各经济区域特定的经济运行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宏观调控,使各经济区域达到各自的均衡。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化宏观调控 外部扰动一致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广琳 刘俊昌
本文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背景,对中国区域协同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研究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经济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恒怡
文章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GDP与支付系统资金流量的综合变动即资金流入、资金流出的关系,得出结论:资金流入与GDP有很强的正的相关性;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与GDP的正相关性更强。在利用支付系统数据变动分析经济指标变动关系时,应同时考虑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的共同影响,预测效果更好。
关键词:
支付系统 资金流动 区域经济 回归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薄文广 安虎森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邻省发展水平及其细分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区际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性以及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的分割问题。结果发现:全国及分区域的样本范围内都存在溢出效应;相邻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溢出效应,即与东部相邻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溢出效应而不是相反;相邻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格局;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运行形成了以东部地区外向型和中西部地区内向型为主要类型的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且这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之间缺乏互动性,形成了相互分割的两种经济运行空间,这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溢出效应 邻省发展水平 分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启仿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 ,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 :1978~ 1990年 ,存在σ收敛格局 ,而 1990年以后不存在σ收敛 ;1978~ 2 0 0 0年 ,存在条件 β收敛趋势 ,但在收敛速度的测算上存在较大差距 ,且与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相差甚远 ;绝对 β收敛趋势存在与否也存在着争议 ;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 ,但在其产生的原因上 ,观点有所不同。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 假说 论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