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1)
- 2023(15320)
- 2022(12870)
- 2021(12107)
- 2020(9963)
- 2019(22923)
- 2018(22694)
- 2017(43310)
- 2016(23271)
- 2015(26333)
- 2014(26234)
- 2013(26213)
- 2012(24154)
- 2011(22170)
- 2010(21886)
- 2009(20237)
- 2008(19617)
- 2007(16907)
- 2006(14902)
- 2005(13279)
- 学科
- 济(115629)
- 经济(115524)
- 管理(66031)
- 业(59594)
- 企(48924)
- 企业(48924)
- 方法(46512)
- 数学(40859)
- 数学方法(40503)
- 中国(29330)
- 地方(25816)
- 农(24999)
- 学(23472)
- 业经(22973)
- 财(22892)
- 贸(19467)
- 贸易(19457)
- 易(18855)
- 制(17245)
- 环境(17065)
- 农业(16949)
- 和(16398)
- 地方经济(15895)
- 融(15066)
- 金融(15064)
- 理论(14852)
- 银(14754)
- 银行(14718)
- 行(14141)
- 务(13779)
- 机构
- 大学(341373)
- 学院(337646)
- 济(148973)
- 经济(146166)
- 管理(132649)
- 研究(121896)
- 理学(115112)
- 理学院(113792)
- 管理学(111975)
- 管理学院(111367)
- 中国(90530)
- 科学(73418)
- 京(73306)
- 财(63662)
- 所(61252)
- 研究所(56143)
- 中心(52906)
- 财经(51795)
- 农(50428)
- 业大(47462)
- 经(47225)
- 北京(47058)
- 江(46923)
- 经济学(46665)
- 范(44811)
- 师范(44463)
- 院(44375)
- 经济学院(41857)
- 农业(39355)
- 财经大学(38600)
- 基金
- 项目(231928)
- 科学(183540)
- 基金(170841)
- 研究(169469)
- 家(149126)
- 国家(147994)
- 科学基金(126758)
- 社会(109742)
- 社会科(104159)
- 社会科学(104132)
- 基金项目(90153)
- 省(87006)
- 自然(81068)
- 自然科(79136)
- 自然科学(79121)
- 自然科学基金(77700)
- 教育(76242)
- 划(74208)
- 资助(70636)
- 编号(66934)
- 成果(54157)
- 部(52227)
- 重点(52102)
- 发(50550)
- 创(47489)
- 国家社会(46295)
- 课题(46218)
- 教育部(44874)
- 创新(44466)
- 科研(44071)
- 期刊
- 济(164181)
- 经济(164181)
- 研究(104506)
- 中国(60640)
- 学报(51593)
- 科学(49613)
- 管理(49026)
- 财(46518)
- 农(45091)
- 大学(39016)
- 学学(36775)
- 教育(32696)
- 农业(32022)
- 技术(28246)
- 经济研究(27803)
- 融(27791)
- 金融(27791)
- 财经(25956)
- 业经(23524)
- 经(22373)
- 问题(21126)
- 技术经济(17892)
- 贸(17346)
- 业(17082)
- 世界(16703)
- 图书(16162)
- 资源(15837)
- 理论(15828)
- 科技(15417)
- 国际(15292)
共检索到497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庭辉 彭佳颖 郑玉航
由于中国各地区在初始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渐进式"路径的影响下,中国区域经济转型成本水平的分布存在差异性。文章基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成本指数数据,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反映区域经济转型成本的整体趋势特征,分析区域经济转型成本的分布动态演进和空间差异性。
关键词:
区域 经济转型成本 Kernel密度估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游达明 刘芸希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是CDM项目的大国,为研究CDM项目在我国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探究低碳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首先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区域特征指标,再用聚类法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4类区域。然后研究了2005~2013年间区域CDM项目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区域技术投入对CDM项目分布存在抑制作用,技术水平越高的区域其影响愈大;经济发展水平则与CDM项目分布呈正相关,区域可以通过提升经济实力带来更多的CDM投资机遇;而能源投资因其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所以对CDM项目分布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是造成CDM项目分布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伟
文章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运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静态面数据进行了模拟,来研究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状况是区域碳排放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和出口对东中部地区影响比较显著,对西部地区不显著。研发投入对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比较显著,对东部地区不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量 低碳经济 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泽群 王立海
党的十八大之后,绿色发展、生态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GDP将成为一项核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利用象限图对我国31个地区的绿色GDP进行差异化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绿色GDP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化指标。根据差异化指标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分别给出未来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宏斌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秦雨露
旅游经济韧性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提升旅游经济韧性对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旅游经济韧性进行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探讨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韧性处于波动上升状态,年均增长率达到3.53%,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韧性发展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趋势保持一致,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格局,但其增长速度呈现中部最高、西部其次、东部最小的特征。(2)2011—2020年全国旅游经济韧性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旅游经济韧性处在上升态势,绝对差异有明显扩大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三大地区旅游经济韧性也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内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内绝对差异有所扩大,东部地区极化现象有所缓解,中部地区极化现象显著,西部地区极化现象逐渐凸显。(4)旅游经济韧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转移概率不仅受到滞后水平的影响,还要受到旅游经济韧性初始等级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6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非均衡性。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极化现象;三大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存在非均衡性,且中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薄文广 安虎森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1979-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邻省发展水平及其细分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区际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性以及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的分割问题。结果发现:全国及分区域的样本范围内都存在溢出效应;相邻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溢出效应,即与东部相邻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溢出效应而不是相反;相邻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格局;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运行形成了以东部地区外向型和中西部地区内向型为主要类型的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且这两种经济运行系统之间缺乏互动性,形成了相互分割的两种经济运行空间,这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溢出效应 邻省发展水平 分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基于浙江省区域经济人均收入数据,采用核密度函数和马尔科夫分析法,对区域经济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人均收入分布特征有别于全国或省区层面上的收入分布特征:浙江区域收入分布整体上呈现单峰、偏态的分布形态,且区域间收入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区域间的状态转移矩阵显示,收入状态的流动性较低,仅在相邻的状态之间转移,难以实现状态间跨越式转移。在经济的长期收入均衡状态中,收入分布分散于四种类型状态空间,其中,不发达地区将占主要比重,不会出现区域经济趋同现象,收入差距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旺 白永秀
研究目标:测算2010~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分析各区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熵权法、描述统计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四大区域中东部遥遥领先,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均在全国均值之下,乡村振兴五个一级指标中,生态宜居得分最高,产业兴旺其次,后依次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由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差异所导致的区域间差异;各区各省份乡村振兴水平绝对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并无出现极化现象和收敛现象;乡村振兴水平存在鲜明的空间集聚现象,东部主要落在第I象限的高值集聚区,中部、东北、西部大部分落在第Ⅲ象限低值集聚区,其中有6个省份发生跃迁。研究创新:以政策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构建了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指标体系,全面地从时空分异特征、区域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廓清各区各省份优势和短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金艳鸣 雷明 黄涛
本文基于2002年全国、广东和贵州的三区域绿色社会核算矩阵(GSAM),构建了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利用此模型主要分析征收碳税和能源税对各地区经济环境的不同影响效果,结果发现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等区域的不同特征制约了环境税收的实施效果,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地区差异性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蔡美香 任保平
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差异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区域产业的转移和整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性 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一鸣
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一次区域化活动在70年代进入低潮。从80年代开始,第二次区域化浪潮呈愈演愈烈之势。科斯、诺斯和哈耶克的理论认为,差异性不仅决定着组织的共同目标(本文中指一体化程度),还决定着组织的规模。本文选用人均GDP方差作为反映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差异性的指标,对31个区域经济集团的研究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差异性与其一体化程度不具有相关性。最后,通过本文构建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定量分析了差异性在决定EU、NAFTA和“10+3”现有(潜在)规模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人均GDP 差异性 一体化程度 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