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7)
- 2023(14733)
- 2022(12646)
- 2021(11911)
- 2020(9786)
- 2019(22546)
- 2018(22290)
- 2017(42454)
- 2016(22725)
- 2015(25834)
- 2014(25921)
- 2013(25850)
- 2012(23880)
- 2011(22044)
- 2010(21917)
- 2009(20342)
- 2008(19616)
- 2007(17033)
- 2006(15168)
- 2005(13756)
- 学科
- 济(114907)
- 经济(114797)
- 管理(64289)
- 业(57342)
- 企(47342)
- 企业(47342)
- 方法(46603)
- 数学(40162)
- 数学方法(39791)
- 中国(28967)
- 地方(25159)
- 农(24692)
- 学(23822)
- 业经(22670)
- 财(21436)
- 贸(19069)
- 贸易(19057)
- 易(18454)
- 制(17239)
- 环境(16938)
- 和(16764)
- 农业(16755)
- 理论(16652)
- 地方经济(15623)
- 融(15399)
- 金融(15397)
- 银(15108)
- 银行(15073)
- 行(14516)
- 技术(13570)
- 机构
- 大学(341811)
- 学院(336529)
- 济(147760)
- 经济(144887)
- 管理(132052)
- 研究(120674)
- 理学(114378)
- 理学院(113058)
- 管理学(111271)
- 管理学院(110663)
- 中国(90079)
- 京(74011)
- 科学(72549)
- 财(63398)
- 所(60471)
- 研究所(55334)
- 中心(52432)
- 财经(51533)
- 农(49020)
- 北京(47637)
- 经(46979)
- 业大(46882)
- 江(46693)
- 经济学(46353)
- 范(44978)
- 师范(44614)
- 院(43703)
- 经济学院(41478)
- 财经大学(38412)
- 农业(38286)
- 基金
- 项目(228466)
- 科学(180431)
- 基金(167882)
- 研究(167872)
- 家(146185)
- 国家(145058)
- 科学基金(124157)
- 社会(108203)
- 社会科(102615)
- 社会科学(102589)
- 基金项目(88515)
- 省(85443)
- 自然(78987)
- 自然科(77077)
- 自然科学(77061)
- 教育(75758)
- 自然科学基金(75684)
- 划(72957)
- 资助(69500)
- 编号(66538)
- 成果(54444)
- 部(51417)
- 重点(51272)
- 发(49681)
- 创(46622)
- 课题(46087)
- 国家社会(45474)
- 教育部(44334)
- 创新(43606)
- 科研(43082)
- 期刊
- 济(164510)
- 经济(164510)
- 研究(104960)
- 中国(60997)
- 学报(51254)
- 管理(49726)
- 科学(48991)
- 财(45548)
- 农(44031)
- 大学(38964)
- 学学(36517)
- 教育(34210)
- 农业(31270)
- 技术(29269)
- 融(27560)
- 金融(27560)
- 经济研究(27466)
- 财经(26168)
- 业经(23211)
- 经(22567)
- 问题(21288)
- 技术经济(17950)
- 贸(17369)
- 图书(17279)
- 世界(16754)
- 业(16265)
- 理论(16248)
- 资源(15673)
- 科技(15367)
- 国际(15276)
共检索到497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开忠
本文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角度,采用实证与规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上)评述了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基本方向,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分工原理。作者分析了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的理论演进过程,虽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者舍象了区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区位选择为中心的区位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把区域看成一个主体,实质上是以区域主体为基本前提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作者提出,区域既是商品生产的区位,又是具有自身利益的主体,从比较优势到商品生产的区位优势的转换,要通过区域经济政策来实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佃恭 安成谋
从区域经济学科发展的特点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内部结构和成长机制等。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探讨,最后系统地分析和归纳了加速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子龙 谭清美 许箫迪
区域经济因其内部众多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难以用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和数理方法研究其整体发展。系统论为更科学地考察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对区域经济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分析,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条件、内在动力和源泉,认为:区域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不具有稳定性,竞争与协作共同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演化;地方决策机构应对区域经济自组织进行控制,把系统引向决策者所希望的有序结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系统演化 自组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雪莲 加纳古丽 邓峰
从开放式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消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估计了参数。并利用1995~2010年的数据,定量测度了新疆的能源增长尾效。研究发现,能源对新疆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逐年增加,均值为2.17%,高于全国的尾效值。利用灰色预测法,可以预测2015年新疆的能源"尾效"将增大到2.75%。能源约束对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增长尾效 能源 偏最小二乘回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秉镰 朱俊丰 周玉龙
中国区域经济70年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理论支撑。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实与借鉴国外区域经济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呈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阶段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区域经济理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特征。面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未来将在学科融合、假设前提、研究范畴、研究机制与区域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本文还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区域经济理论 演进脉络 未来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承红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熊彼特主义关于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区域供给和需求、区域经济的空间聚集和扩散、区域经济增长、演化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还包括对区位与创新、企业与创新、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网络系统等理论的研究。本文认为新熊彼特主义从创新视角用了全新的方法即聚集和非聚集因素来阐释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基于动态过程的区域经济变化是其分析的核心。而这些研究内容及其方法都是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推进。
关键词:
新熊彼特主义 区域经济 聚集与扩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添 孙久文
空间经济理论一直以集聚经济研究著称,却在空间尺度上为地理学家所诟病。其理论完善过程,一方面表现在由国家—区域向城市、厂区尺度的细化反映出共享、学习和匹配机制的转换,其要素异质性帮助构建了集聚的微观机制;另一方面,传统空间经济理论忽视非经济因素和政府作用,从而给了雅各布和主流经济学以理论空间,并产生国家—空间治理理论。在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应在空间上重新配置经济活动,即通过尺度重构来完善区域经济战略,以达到重塑我国经济地理的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脱钩",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总的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并没有转变已有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文斌
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管理技术大连理工大学朱文斌一、问题的提出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应』用常规方法研究这类系统问题,将会遇到下列一些困:难:(l)由于)区域经济大系统的结构关联复杂,难于用传统的建模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2)该大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娟
在区域经济系统中包含数量较多的层次,且它们的层次结构各不相同,要实现系统在整体上的优化就必须积极协调好要素之间及层次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区域经济系统优化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系统优化 人工鱼群算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志滨 王要武
文章以系统耦合理论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间双螺旋的耦合方式以及耦合要素与耦合节点。创建了耦合发展度指数来衡量两系统的耦合发展程度,并利用东北地区物流和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有效,可以推广使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本文主要从外部性、递增收益与规模经济等聚集经济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新经济地理理论 ,同时分析了现实经济中的新区域主义观念
关键词:
聚集经济 经济地理 新区域主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梅
本文从区位选择和区域经济增长两个方面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主线 ,对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和最新理论观点进行评析。认为建立在新古典经济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无法解决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厂商生产能力内生规模报酬递增之间的矛盾。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下构建生产要素地域空间聚集与扩散的模型 ,力图把“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永秀 任保平
区域经济学是与经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经济地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区域经济学不断地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加强与深化其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将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作为基础,形成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具体化和微观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和计量化,并以“问题区域”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学科成长 空间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