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0)
2023(15907)
2022(13591)
2021(12766)
2020(10559)
2019(24031)
2018(23817)
2017(45071)
2016(24373)
2015(27569)
2014(27280)
2013(27122)
2012(25234)
2011(23207)
2010(23313)
2009(21635)
2008(21005)
2007(18376)
2006(16480)
2005(14888)
作者
(70253)
(58420)
(57805)
(55373)
(37270)
(27882)
(26341)
(22855)
(22170)
(20789)
(19968)
(19817)
(18681)
(18551)
(18037)
(17943)
(17353)
(16767)
(16737)
(16689)
(14698)
(14261)
(13828)
(13330)
(13094)
(13000)
(12883)
(12670)
(11695)
(11495)
学科
(117657)
经济(117539)
管理(71921)
(65048)
(53981)
企业(53981)
方法(45776)
数学(39769)
数学方法(39384)
中国(31551)
(26857)
地方(26832)
业经(24069)
(23564)
(23434)
(20201)
(19975)
贸易(19958)
(19343)
技术(18838)
农业(17995)
环境(17476)
(17345)
银行(17308)
(16966)
(16712)
金融(16710)
(16683)
理论(16441)
地方经济(16168)
机构
大学(354855)
学院(350746)
(153964)
经济(150946)
管理(138107)
研究(125318)
理学(118653)
理学院(117305)
管理学(115550)
管理学院(114904)
中国(95384)
(76433)
科学(74125)
(67885)
(62491)
研究所(56745)
中心(55852)
财经(54192)
(51367)
(50862)
(49274)
北京(49229)
经济学(47825)
业大(47584)
(47058)
师范(46719)
(45388)
经济学院(42841)
(41511)
财经大学(40185)
基金
项目(234891)
科学(185983)
研究(174851)
基金(171957)
(149100)
国家(147894)
科学基金(127063)
社会(113121)
社会科(107295)
社会科学(107267)
基金项目(90502)
(88875)
自然(79758)
教育(78933)
自然科(77888)
自然科学(77871)
自然科学基金(76477)
(75126)
资助(70482)
编号(69778)
成果(57488)
(52771)
重点(52490)
(51349)
(49710)
课题(48456)
国家社会(47453)
创新(46616)
教育部(45695)
人文(44426)
期刊
(174636)
经济(174636)
研究(112395)
中国(68708)
管理(53084)
学报(51301)
科学(49632)
(49425)
(46297)
大学(39238)
教育(38828)
学学(36486)
(32811)
金融(32811)
农业(32124)
技术(30649)
经济研究(28812)
财经(27311)
业经(25442)
(23546)
问题(22478)
图书(19555)
技术经济(19026)
(18361)
世界(17222)
理论(17187)
(17127)
科技(16757)
国际(16153)
现代(15830)
共检索到533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小建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差异在不断扩大、区域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政府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且关注区域问题的背景,将人文关怀理念用于区域经济学研究,提出区域关怀概念。区域经济学研究中,要进行思维转换和研究重点的转换,特别应关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特点,关注欠发达区域、弱势区域和问题突出区域的研究。通过贯彻尊重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合理补偿原则,实现区域间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栋  
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几点思考宋栋一、关于区域经济研究的逻辑基础尽管社会主义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确切地说是研究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的区域经济问题只能算刚起步。毕竟在我们进行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前,资源是由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树琮  
区域经济研究的排头兵(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树琮)"开发研究"创刊十周年了,做为忠实和热心的读者,首先让我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十年来"开发研究"在面向全国开展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上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并借此向期刊全体编辑人员表示一个读者崇高的敬意!十年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颜鹏飞  孙波  
中观经济或称区域经济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本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极的理论特征 ,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九点新进展 ,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关于这一理论和相关政策的新思路 ,其中包括增长极定位新原则、非均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都市圈增长极发展战略、牛肚子战略的再思考 ,以及关于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问题的新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清海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评价(下)蒋清海4.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关键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能否恰当地配置与有效地利用,关系到经济、技术、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能否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清海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评价(上)蒋清海一、对中国区域问题的基本判断虽然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有关国民经济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于部门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而对区域经济的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体雁  劳昕  张进洁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密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在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视角系统性地构建中国经济密度研究框架,形成包括密度模型、动力机制、影响效应、全方位实证研究(维度、尺度、时段、方法)在内的完整研究体系,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案例借鉴,以期为中国经济密度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对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政策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体雁  劳昕  张晓欢  
该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经济密度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动力机制及影响效应等问题,指出未来经济密度研究的探索方向;以经济密度格局与演化这一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寻求建立中国经济密度的分布模型与演化模式,对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体雁  劳昕  杨开忠  
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密度是研究经济集聚与分散、经济空间结构、经济发展绩效以及环境经济可持续性等重要课题的一个枢纽性变量,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与经济密度相关的研究文献基础上,重点讨论经济密度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动力机制及影响效应等问题,指出未来经济密度研究的探索方向。作者认为,以经济密度格局与演化这一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寻求建立中国经济密度的分布模型与演化模式,对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方法与政策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区域产业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经济布局,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发展示范区域,新时期重构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一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霍虹  李全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加强东、中、西部联动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已经形成,区域内产业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调整,对外开放格局加快了市场化进程,但也存在着中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产业结构趋于同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和原动力不足、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待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存在固化等问题。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应积极发挥政府与区域合作的作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通过跨区整合与协力联动,从而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肖冰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不仅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