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2)
- 2023(14573)
- 2022(12499)
- 2021(11732)
- 2020(9652)
- 2019(22206)
- 2018(21916)
- 2017(41827)
- 2016(22433)
- 2015(25362)
- 2014(25194)
- 2013(25210)
- 2012(23267)
- 2011(21397)
- 2010(21256)
- 2009(19580)
- 2008(18822)
- 2007(16192)
- 2006(14413)
- 2005(12907)
- 学科
- 济(113294)
- 经济(113192)
- 管理(63517)
- 业(56064)
- 方法(45448)
- 企(45378)
- 企业(45378)
- 数学(40013)
- 数学方法(39677)
- 中国(28270)
- 地方(25505)
- 农(25054)
- 学(23011)
- 业经(21940)
- 财(21219)
- 环境(19304)
- 贸(18614)
- 贸易(18604)
- 易(18031)
- 农业(16965)
- 制(16501)
- 和(16404)
- 地方经济(15742)
- 融(14647)
- 金融(14645)
- 理论(14404)
- 银(14249)
- 银行(14213)
- 划(14070)
- 行(13701)
- 机构
- 大学(331113)
- 学院(327576)
- 济(145503)
- 经济(142793)
- 管理(129284)
- 研究(118208)
- 理学(112217)
- 理学院(110934)
- 管理学(109279)
- 管理学院(108697)
- 中国(87538)
- 科学(71159)
- 京(71081)
- 财(61274)
- 所(59119)
- 研究所(54256)
- 中心(51321)
- 财经(50124)
- 农(48773)
- 业大(46264)
- 经(45734)
- 北京(45663)
- 经济学(45489)
- 江(45020)
- 范(43409)
- 师范(43090)
- 院(42902)
- 经济学院(40794)
- 农业(37999)
- 财经大学(37360)
- 基金
- 项目(225652)
- 科学(178516)
- 基金(165976)
- 研究(165693)
- 家(144582)
- 国家(143488)
- 科学基金(122875)
- 社会(107554)
- 社会科(102070)
- 社会科学(102041)
- 基金项目(88081)
- 省(84863)
- 自然(78069)
- 自然科(76161)
- 自然科学(76145)
- 自然科学基金(74787)
- 教育(74085)
- 划(72206)
- 资助(68285)
- 编号(65511)
- 成果(52728)
- 部(50793)
- 重点(50656)
- 发(49548)
- 创(46182)
- 国家社会(45228)
- 课题(45004)
- 教育部(43640)
- 创新(43251)
- 人文(42587)
- 期刊
- 济(161176)
- 经济(161176)
- 研究(101256)
- 中国(58205)
- 学报(49569)
- 科学(47808)
- 管理(47330)
- 农(43825)
- 财(43308)
- 大学(37496)
- 学学(35386)
- 农业(31245)
- 教育(31244)
- 技术(27215)
- 经济研究(26930)
- 融(26410)
- 金融(26410)
- 财经(25088)
- 业经(23362)
- 经(21581)
- 问题(20834)
- 技术经济(17403)
- 贸(16754)
- 业(16431)
- 资源(16390)
- 世界(16294)
- 图书(15689)
- 理论(15531)
- 科技(15323)
- 现代(14698)
共检索到480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峰 伍艳
文章基于DEA的经济生态效率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的超效率生态效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使用面板模型对影响经济生态效率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参数进行了估计,核算出产出弹性有效的临界点,最终得出:十年间中国区域经济生态效率值存在动态的漂移变迁过程,高生态效率值地区存在着从西部向东部区域的转移倾向;技术进步在生态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所带来的产出弹性不断提升,但由于环境治理效率的低下,客观上制约了生态效率提升的能力。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开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与居民利益攸关的问题。它的变化自然构成社会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由于资料和方法的原因,目前有不同认识。本文在澄清有关方法、并在微机的支持下对历年统计资料按可比价格处理的基础上,系统描述我国省际、沿海与内地之间不平衡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和效果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可云
近年来,区域间经济差距扩大,经济冲突不断,理论界、实业界与决策部门对这些问题都相当重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需作较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以我国的区域经济运行为主线,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较系统地研究各种重要经济问题的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和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区域经济运行合理化的目标,模式与对策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0~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相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绝对差异有保持稳定的趋势,滨湖区域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区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两极分化,东西分化和滨湖区域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根据经济空间关联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扩散型、极化型、低谷型和落后型4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在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TFP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雪琪 马晓君
文章基于2011—2015年全国省份数据,设置宽口径指标体系,从多投入多产出角度研究经济效率。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共同前沿Malmquist指数,并将动静态分析相结合,考察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效应下的技术差异比率。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还处于发展中期,局限主要源自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各省市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鹰
文章以1995—2014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增长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排放严重和能源效率低下,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无效率值低于中部和西部,非期望产出是三大区域增长无效的主要原因;东部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技术效率低下是阻碍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荣增 范琳琳
笔者以河南省所辖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DEA有效性来看,郑州、开封、漯河、南阳、周口、济源6个市的整体经济效率相对最优,处于DEA有效状态;从规模效益来看,郑州、开封、濮阳、漯河、南阳、商丘、周口、济源8个市的规模相对最佳;从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来看,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南阳、周口、济源这7个市的投入产出没有冗余,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最后,笔者从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DEA 区域经济 经济效率 河南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罗天勇 余菁菁 黄曦子
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是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区域经济体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财富是用货币来度量的,对区域经济体注入货币,通过一系列的交易环节,会形成相应的产出系列,其产出量的多少,反映出经济体运行效率的不同,由此可以对经济运行的制度进行量化比较。以贵州省88个县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支出的变化导致GDP、居民收入、税收变化的比率作为效率指标,并对效率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划分为7种类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涛 陈雪梅
文章将我国划分为13个区域经济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C2R模型、BCC模型和SE模型对这13个区域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对决策单元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分析,提出了非DEA有效单元如何进行调整以达到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DEA SE模型 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