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2)
- 2023(13558)
- 2022(10968)
- 2021(10048)
- 2020(8262)
- 2019(18407)
- 2018(18112)
- 2017(33515)
- 2016(18213)
- 2015(20793)
- 2014(20685)
- 2013(20304)
- 2012(19113)
- 2011(17829)
- 2010(17945)
- 2009(16719)
- 2008(16410)
- 2007(14697)
- 2006(13612)
- 2005(12679)
- 学科
- 济(97576)
- 经济(97479)
- 管理(46326)
- 业(39203)
- 方法(31465)
- 企(29720)
- 企业(29720)
- 中国(28349)
- 数学(27237)
- 数学方法(26946)
- 地方(23711)
- 农(22780)
- 学(21011)
- 业经(19424)
- 制(16706)
- 财(16379)
- 贸(15710)
- 贸易(15699)
- 易(15194)
- 农业(15091)
- 地方经济(14914)
- 融(14714)
- 金融(14705)
- 银(14108)
- 银行(14078)
- 环境(13902)
- 体(13736)
- 行(13736)
- 发(13390)
- 理论(12662)
- 机构
- 大学(275570)
- 学院(270978)
- 济(123622)
- 经济(121373)
- 研究(108146)
- 管理(94291)
- 中国(81959)
- 理学(79868)
- 理学院(78771)
- 管理学(77244)
- 管理学院(76724)
- 科学(64077)
- 京(60749)
- 所(55786)
- 财(54994)
- 研究所(50729)
- 中心(46380)
- 农(45978)
- 财经(43261)
- 江(41587)
- 经济学(40649)
- 经(39380)
- 北京(39073)
- 院(38919)
- 范(38844)
- 师范(38454)
- 业大(37136)
- 经济学院(36304)
- 农业(35883)
- 科学院(32673)
- 基金
- 项目(176391)
- 科学(139651)
- 基金(129749)
- 研究(129380)
- 家(114861)
- 国家(114024)
- 科学基金(95519)
- 社会(85190)
- 社会科(80745)
- 社会科学(80725)
- 基金项目(66545)
- 省(65680)
- 教育(58565)
- 自然(58362)
- 自然科(57026)
- 自然科学(57004)
- 划(56856)
- 自然科学基金(55982)
- 资助(52899)
- 编号(49944)
- 成果(42858)
- 重点(41424)
- 发(40421)
- 部(39887)
- 国家社会(37446)
- 课题(36709)
- 创(35572)
- 中国(34898)
- 教育部(33954)
- 创新(33617)
- 期刊
- 济(145779)
- 经济(145779)
- 研究(89928)
- 中国(60279)
- 学报(45214)
- 农(43237)
- 科学(42257)
- 财(40352)
- 管理(37762)
- 大学(34318)
- 学学(32035)
- 教育(31725)
- 农业(29381)
- 融(26615)
- 金融(26615)
- 经济研究(25264)
- 技术(23161)
- 财经(22956)
- 经(20132)
- 业经(20025)
- 问题(19311)
- 贸(17458)
- 世界(16507)
- 业(16357)
- 国际(16218)
- 技术经济(14158)
- 统计(13598)
- 版(13066)
- 资源(12729)
- 图书(12471)
共检索到432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艳
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一个是包括了港澳台在内的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关税区和不同货币体系之间的"大中国"经济区层面,另一个是同一经济制度、同一关税区以及同一货币金融系统之下中国大陆内部各大行政区层面。一体化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对上述现象的分析范式,需对其适用性做出界定后才适合于对中国区域问题的研究。在此尝试从理论上梳理出一个解释大国内部独特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分析框架,将国际经济学、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等理论融合运用到这一体系中。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文琳 李雄师
本文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构建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2002年至2012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盾,董云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属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但有其独自的特点。香港、澳门CEPA的出台,标志着在制度协调下三地经济合作的开始。随着CEPA的实施,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
CEPA 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占奎 于晓燕
21世纪以来,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屡次受挫,世界各国开始热衷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全球及各主要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运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中国已于2001年起努力寻求与贸易伙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应对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冯月秋
CEPA迈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构筑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层”,是开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把“钥匙”。本文的研究着眼于 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的作用。 的签订将会带动香港经济振兴,对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持续的影响。 为解决两岸四地的经济一体化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同时,为中国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沪港之间的合作,以及“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合作,进而为可能打通 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CEPA 区域经济 一体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云中 刘泽云
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有效度量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推进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观察各个区域间经济波动一致性程度的变化来度量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并由此刻画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
一体化程度 一体化指数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李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人口、技术以及政治领域的变革,城市发展环境得以重新构建,这加剧了区域内、国家之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竞争,而城市职能是城市在高度复杂且变化快速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与核心,这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与区域化范围内,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职能以尽可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是城市长期健康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东北三省为例,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城市职能与竞争力,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 城市职能 城市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金载映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背景和前景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核心内容,同一地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条约实行经济联合,在成员国之间实行经济优惠,对非成员国则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联合体,这种排他性优惠的宗旨是实现成员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进入到80年代以后,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全球性自由贸易主义,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加剧,开始动摇。从欧洲起源的区域主义,以局部地区内实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锦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参与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也不例外,但与发达国家和一体化成熟地区相比,中国起步较晚,参与程度也较低。在综合研究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以长期经济增长绩效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绩效的衡量指标,运用新古典框架与新增长因素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型,检验并评估世界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绩效,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对今后中国参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一鸣
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一次区域化活动在70年代进入低潮。从80年代开始,第二次区域化浪潮呈愈演愈烈之势。科斯、诺斯和哈耶克的理论认为,差异性不仅决定着组织的共同目标(本文中指一体化程度),还决定着组织的规模。本文选用人均GDP方差作为反映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差异性的指标,对31个区域经济集团的研究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差异性与其一体化程度不具有相关性。最后,通过本文构建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定量分析了差异性在决定EU、NAFTA和“10+3”现有(潜在)规模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人均GDP 差异性 一体化程度 规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一鸣
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一次区域化活动在70年代进入低潮。从80年代开始,第二次区域化浪潮呈愈演愈烈之势。科斯、诺斯和哈耶克等人的理论认为,差异性不仅决定着区域经济组织的共同目标(本文中指一体化程度),还决定着其规模。本文选用人均GDP方差作为反映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差异性的指标,对31个区域经济集团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差异性与其一体化程度不具有相关性。最后,通过构建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本文定量分析了差异性在决定EU、NAFTA和“10+3”现有(潜在)规模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人均GDP 差异性 一体化程度 规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区域经济集团化或称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允许商品或生产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实体。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主义复活,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如何?它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会有何重大影响?这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边界效应越低,说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中国区域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促进了省际之间的贸易增加。所有这些均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