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0)
- 2023(14470)
- 2022(12070)
- 2021(11085)
- 2020(9275)
- 2019(21022)
- 2018(20211)
- 2017(39152)
- 2016(20174)
- 2015(22492)
- 2014(22000)
- 2013(21823)
- 2012(20160)
- 2011(18258)
- 2010(17671)
- 2009(16254)
- 2008(15355)
- 2007(12830)
- 2006(11207)
- 2005(10037)
- 学科
- 济(112318)
- 经济(112233)
- 管理(55964)
- 业(52128)
- 方法(44478)
- 企(41849)
- 企业(41849)
- 数学(40052)
- 数学方法(39660)
- 中国(27112)
- 地方(25036)
- 农(24187)
- 业经(21657)
- 财(20592)
- 学(18123)
- 贸(18059)
- 贸易(18050)
- 易(17530)
- 地方经济(16350)
- 农业(16222)
- 制(16146)
- 环境(15245)
- 产业(14681)
- 融(13945)
- 金融(13943)
- 和(13704)
- 技术(13158)
- 体(13086)
- 银(13070)
- 银行(13060)
- 机构
- 大学(292021)
- 学院(291475)
- 济(141670)
- 经济(139549)
- 管理(115439)
- 研究(101985)
- 理学(100773)
- 理学院(99715)
- 管理学(98272)
- 管理学院(97713)
- 中国(77111)
- 京(59748)
- 财(58562)
- 科学(57169)
- 所(48490)
- 财经(48332)
- 经济学(46361)
- 中心(46051)
- 经(44294)
- 研究所(44281)
- 经济学院(41715)
- 江(39527)
- 农(39345)
- 业大(37672)
- 北京(37283)
- 院(37096)
- 范(36471)
- 财经大学(36212)
- 师范(36151)
- 经济管理(32075)
- 基金
- 项目(202235)
- 科学(163533)
- 基金(152500)
- 研究(149351)
- 家(131867)
- 国家(130904)
- 科学基金(114421)
- 社会(101934)
- 社会科(97112)
- 社会科学(97094)
- 基金项目(80098)
- 省(75595)
- 自然(70796)
- 自然科(69208)
- 自然科学(69195)
- 自然科学基金(67984)
- 教育(67081)
- 划(63872)
- 资助(61854)
- 编号(57040)
- 部(46594)
- 发(45885)
- 重点(45740)
- 国家社会(44643)
- 成果(44364)
- 创(42549)
- 教育部(40927)
- 人文(40018)
- 创新(39988)
- 课题(38643)
- 期刊
- 济(151618)
- 经济(151618)
- 研究(87491)
- 中国(49227)
- 管理(43315)
- 财(43101)
- 科学(39421)
- 学报(38298)
- 农(34863)
- 大学(30707)
- 学学(29205)
- 经济研究(26928)
- 技术(26180)
- 财经(24785)
- 农业(24453)
- 融(24236)
- 金融(24236)
- 业经(22332)
- 经(21629)
- 教育(21344)
- 问题(20058)
- 贸(17084)
- 统计(16506)
- 技术经济(16447)
- 世界(16035)
- 国际(14894)
- 策(14841)
- 商业(13452)
- 业(13263)
- 决策(13252)
共检索到421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永
以1952~2009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采用β收敛检验方法,基于产业结构视角重新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β收敛事实。结果发现,无论结构断点是内生还是外生,无论是否对统计量进行修正,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均呈现出扩大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显著。中国的地区差距仍主要体现为第二产业的空间不平衡发展上,部分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可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随机收敛 β收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丽永 蔡志坚
基于1952-2009年间的GDP数据,采用最近发展起来的随机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趋势。如果考虑结构突变,在断点之后的时期内有近半数省份呈现随机收敛和β收敛证据,并且当断点内生时β收敛的证据更为充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多数省份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形成各自的"俱乐部"。幸运的是,东部省份近年来高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程度有所缓解;而中部不少省份也逐渐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西部地区则有半数省份具有相同的增长路径,部分省份近年来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表明2000年以来的区域协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 增长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生龙 张捷
文章在空间经济视角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07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存在着绝对β收敛,但短期内不存在绝对β收敛,这一结论无法从OLS框架中得出;(2)不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条件β收敛,这一结论即使在OLS框架中也能得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根据1957-2006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差距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却不存在收敛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在长期都受到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两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然 曹薇
以经济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采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收敛现象;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经济开放水平的变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任意门槛区间下,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收敛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其影响程度会稍有下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贾文星
本文基于198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商品贸易、金融发展四个维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并以不同的空间关联网络作为权重,通过动态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经典β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传递性与交互性对于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存在显著作用,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普遍的相关依赖关系,但网络关联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的空间网络权重下均呈现收敛,但收敛速度不尽相同;区域经济增长在1991年前后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收敛特征,1991年前区域经济分化趋势明显,1991年后区域经济β收敛特征显著;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趋势。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关联网络 收敛检验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宇豪 陈英葵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即通过增加要素流动节点和管道、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增进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来调整改善产业规模、产业效率及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更加紧密融合发展。并进一步基于261家地级市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地区数字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周边也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且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迈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锋
文章利用1998~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区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正效应,但是自然通过"荷兰病"效应、挤出人力资本投入,弱化制度质量,间接阻碍了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总的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林松 张晓芳 孙皓
文章运用基于统计技术的新的非平稳单位根周期模型检验方法,采用我国10个省、市的GDP时间序列,检验了地区的经济周期的长度。结果显示在扰动为白噪声的情况下,文章所检验地区的经济周期的长度为5~6年;在扰动存在自相关的情况下,经济周期的长度会更短,大概为4或5年左右,这基本上与我国区域的经济周期的长度符合。这种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依据,以减少经济的周期性剧烈波动造成的发展减缓,协调全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经济进一步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单位根周期模型 非平稳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娇 向为民
选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1994年~2010年消费、投资、储蓄等方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房价波动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效应的显现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密切但非绝对关联的关系。在需求刚性的条件下,房价波动带来的投资效应最为显著,因购房储蓄增加对其他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次之,财富效应则几乎没有显现。
关键词:
房价波动 区域经济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利雄 李庆男
本文以因子模型为依据,使用中国等7国(或地区)的股指序列数据,通过Lee etal.(2012)的"不等方差检验"辨别中、美、日三国作为亚洲的区域性因子与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的密切程度,从而判断三国经济在亚洲的区域影响力。并联合协整检验和不等方差检验的计量结果构建了一个直观的评分体系衡量经济影响力。实证发现:中、美、日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存在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国对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力在近年来缓慢提高,但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匹配,且并没有超过日本和美国。
关键词:
经济影响力 不等方差检验 协整检验 亚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黎明 张春莲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FDI在整体上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影响,并且对三次产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但囿于FDI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这种正向效应却不是很明显。因此,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就成为山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利用FDI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秀 刘传明
文章基于2000—2016年相关数据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的新克强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再考察,并对经济发展的收敛机制进行了再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区域差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性;经济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为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发展差距,但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将在长时间内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态势;经济整体上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存在条件β收敛。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克强指数 区域差异 收敛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贺硕怡
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属性”是否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抑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固定效应及面板中介效应模型,采用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数据,检验房地产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经济会通过成本效应及财富效应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加入科技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后,房地产经济会通过要素成本挤出及要素配置挤出效应阻碍科技创新,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应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发挥房地产经济产业联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