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2)
2023(11305)
2022(9180)
2021(8475)
2020(6757)
2019(15093)
2018(14421)
2017(27062)
2016(13988)
2015(15660)
2014(15458)
2013(15544)
2012(14815)
2011(13859)
2010(13828)
2009(12959)
2008(12388)
2007(10732)
2006(9890)
2005(9244)
作者
(40738)
(34267)
(33946)
(32626)
(21901)
(16166)
(15417)
(13256)
(12902)
(12077)
(11850)
(11328)
(11116)
(10957)
(10745)
(10638)
(10189)
(9862)
(9812)
(9186)
(8747)
(8222)
(8218)
(7740)
(7730)
(7691)
(7370)
(6889)
(6781)
(6700)
学科
(88816)
经济(88764)
管理(34834)
方法(30194)
(29803)
数学(26909)
数学方法(26780)
中国(23818)
地方(22909)
(22525)
贸易(22513)
(21893)
企业(21893)
(21825)
(17894)
业经(15632)
地方经济(15186)
(14748)
(14635)
(12893)
环境(12442)
(12113)
金融(12111)
农业(12089)
关系(11225)
(11094)
银行(11075)
(10907)
(10839)
产业(10771)
机构
大学(215329)
学院(215081)
(113027)
经济(111364)
研究(85287)
管理(75491)
中国(64875)
理学(64633)
理学院(63779)
管理学(62990)
管理学院(62569)
科学(46554)
(46339)
(45442)
(42354)
经济学(38738)
研究所(38422)
财经(37457)
中心(35826)
经济学院(34847)
(34251)
(31104)
(30474)
(29387)
北京(29373)
(28305)
师范(28083)
财经大学(27737)
科学院(26539)
业大(25321)
基金
项目(139589)
科学(111963)
研究(104768)
基金(104552)
(91103)
国家(90468)
科学基金(76654)
社会(72633)
社会科(69209)
社会科学(69196)
基金项目(53709)
(50635)
教育(46219)
自然(44581)
自然科(43541)
自然科学(43531)
(43371)
自然科学基金(42805)
资助(42621)
编号(39452)
(33619)
(32831)
国家社会(32455)
重点(32412)
成果(31903)
中国(30305)
教育部(28618)
(28518)
发展(28483)
课题(28330)
期刊
(129064)
经济(129064)
研究(72905)
中国(40074)
(32576)
科学(29575)
管理(29425)
学报(29218)
(27263)
经济研究(24188)
大学(22966)
学学(21932)
(21083)
金融(21083)
(20758)
财经(20074)
农业(19016)
国际(18407)
问题(18208)
(17710)
业经(17619)
技术(17175)
教育(17090)
世界(15252)
技术经济(12261)
统计(11369)
(10588)
商业(10575)
经济问题(10466)
资源(9952)
共检索到335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口、政策等方面。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产生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地区贸易等因素有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解决要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贸易经济发展互补共赢、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基础建设投资、发展集约型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尚熠  林水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力  
国际贸易理论揭示了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但对于收入分配的区域效应则存在广泛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结构分析,探讨贸易扩张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演化的结构关联机制,进而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贸易成因做出解释与判断。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众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说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差距将内生地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本文的分析说明了政府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补贴,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曙霄  王馨  蒋庚华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的对外贸易都获得了较快增长,但是其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已呈现出严重的失衡态势。本文采用1981—200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分别计算了我国各地区间和各地区内部的贸易差距和收入差距,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失衡对各地区收入差距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即进一步扩大了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喻晓东  
长期以来,由于二元体制体现了实物资本积累偏向城镇且限制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持续扩大。本文认为,这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只有对现行城乡的产权、户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财税和金融体制进行深入、系统的改革,才能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立元  刘研召  
本世纪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对中国区域间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成为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成本的两地区-两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并在合理的参数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贸易成本的降低阻碍了劳动力、资本与可贸易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流动和转移,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从而为"迁移谜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角度。根据理论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冯亮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文娟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在按劳分配的主体原则下,允许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宝庵  陈淑萍  
一、扩大高新技术贸易的意义 1、对高新技术的认识。高新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最新科学成就和最新工艺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它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是世界或本国领先的现代技术群体。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业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变为对知识和技术的高度依赖,从破坏环境转变为提高和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岳宝生  
山东省与韩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展缓慢,与韩国为山东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极不相称,亟须加快推进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经贸往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贸易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山东省与韩国隔海相望,地理相近,文化相似,两地在经贸上差异性和互补性较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娟  
区域倾斜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沿海和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本文则认为,由于沿海与内陆外向型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悬殊,贸易自由化对两个区域的影响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就贸易自由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产业集聚有重要影响,而不同区域贸易参与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区域收入差距。继而从区域总体差距、区域差距的部门分解和制造业集聚三个方面,对实施贸易自由化以来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靖宇  张宪平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