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6)
- 2023(7859)
- 2022(6389)
- 2021(5814)
- 2020(4687)
- 2019(10465)
- 2018(10001)
- 2017(18771)
- 2016(9588)
- 2015(11050)
- 2014(10875)
- 2013(11102)
- 2012(10806)
- 2011(10276)
- 2010(10089)
- 2009(9437)
- 2008(9029)
- 2007(7838)
- 2006(7257)
- 2005(6800)
- 学科
- 济(73775)
- 经济(73730)
- 方法(24004)
- 管理(23876)
- 数学(22280)
- 数学方法(22204)
- 地方(18892)
- 中国(18763)
- 业(18564)
- 地方经济(13831)
- 企(12626)
- 企业(12626)
- 农(12398)
- 贸(11753)
- 贸易(11746)
- 学(11414)
- 易(11392)
- 业经(11238)
- 环境(10491)
- 财(9749)
- 融(9268)
- 金融(9267)
- 发(8892)
- 制(8858)
- 农业(8596)
- 银(8233)
- 银行(8232)
- 关系(8127)
- 行(8127)
- 经济学(7820)
- 机构
- 大学(156508)
- 学院(153976)
- 济(87679)
- 经济(86558)
- 研究(63737)
- 管理(55185)
- 中国(49075)
- 理学(47237)
- 理学院(46631)
- 管理学(46150)
- 管理学院(45846)
- 财(34737)
- 科学(33783)
- 京(33225)
- 所(31618)
- 经济学(30864)
- 研究所(28753)
- 财经(28384)
- 经济学院(27641)
- 中心(26569)
- 经(26063)
- 院(22631)
- 北京(21787)
- 财经大学(21165)
- 江(20587)
- 科学院(20454)
- 范(19937)
- 师范(19833)
- 农(19441)
- 研究中心(18339)
- 基金
- 项目(99938)
- 科学(81196)
- 基金(77145)
- 研究(74256)
- 家(67083)
- 国家(66675)
- 科学基金(56901)
- 社会(53946)
- 社会科(51501)
- 社会科学(51491)
- 基金项目(39375)
- 省(34341)
- 自然(32405)
- 教育(31908)
- 资助(31725)
- 自然科(31649)
- 自然科学(31641)
- 自然科学基金(31104)
- 划(29845)
- 编号(26187)
- 国家社会(25094)
- 发(24286)
- 部(24158)
- 中国(23704)
- 重点(23108)
- 成果(21284)
- 教育部(21216)
- 发展(21007)
- 展(20739)
- 济(20358)
共检索到240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靖宇 张宪平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关键词:
泰尔指数 差距分解 研究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萌 宫晓芹
新型城镇化阶段,空间经济格局呈现都市圈化,由此产生新的区域经济差距格局。文章构建了以都市圈为尺度的中国四级区域划分体系,利用2006—2018年的数据,采用三层嵌套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都市圈化区域和未都市圈化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市圈化区域内部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逐步上升;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成熟都市圈和其他一些东部地区的都市圈的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浩
文章分别从地区角度和部门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从地区来看,对全省总体差距贡献最大的是地带间差距和珠三角内部差距;从部门来看,构成全省总体经济差距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差距和第三产业差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经济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研究1978~2010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区域来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U"型转化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区域间经济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但区域内经济差距已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是当前中国实现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和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应当重点关注的区域,其中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两大区域是亟待关注的重中之重,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是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研究还表明,要继续推进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要重视南部沿海的发展。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演变轨迹 区域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文章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差距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东部经济差距下降不仅有利于本区域经济平衡,而且有利于中部、西部和全国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互动关系 协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冯亮
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进特征,查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给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性地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转向、历史沿革与定量测度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空间辐射性影响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时间上整体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且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点,且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新型城镇化作用主要通过区域间的空间辐射体现,而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主要通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体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根据1957-2006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差距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却不存在收敛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在长期都受到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两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文章运用1990~2008年中国各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13个具体指标,并通过主因子分析法,从中提取了4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子是资本流动。文章最后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资本流动 因子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申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书敬
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中国30个省份1990—200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分别考察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使用绝对收敛方程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0.8;经济增长的77%是由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3%左右;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需要要素积累,还需要增强落后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Malmquist生产率 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