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6)
- 2023(12411)
- 2022(10470)
- 2021(9596)
- 2020(8152)
- 2019(18618)
- 2018(18101)
- 2017(34581)
- 2016(18609)
- 2015(21234)
- 2014(21343)
- 2013(21552)
- 2012(20637)
- 2011(19042)
- 2010(18985)
- 2009(17769)
- 2008(17659)
- 2007(15847)
- 2006(13830)
- 2005(12795)
- 学科
- 济(103306)
- 经济(103228)
- 管理(49421)
- 业(45925)
- 方法(40911)
- 数学(36848)
- 数学方法(36574)
- 企(35161)
- 企业(35161)
- 中国(26207)
- 地方(22923)
- 农(22491)
- 财(20908)
- 学(20302)
- 贸(17993)
- 贸易(17986)
- 业经(17805)
- 易(17459)
- 制(16321)
- 农业(15103)
- 地方经济(15019)
- 融(14506)
- 金融(14504)
- 银(14167)
- 环境(14161)
- 银行(14143)
- 行(13642)
- 和(13261)
- 体(11806)
- 发(11482)
- 机构
- 大学(287334)
- 学院(284311)
- 济(134825)
- 经济(132425)
- 研究(107423)
- 管理(103712)
- 理学(89099)
- 理学院(87963)
- 管理学(86601)
- 管理学院(86045)
- 中国(81407)
- 科学(63647)
- 京(61020)
- 财(58108)
- 所(55638)
- 研究所(50679)
- 农(48238)
- 中心(47239)
- 财经(46886)
- 经济学(44502)
- 经(42694)
- 江(41258)
- 业大(40066)
- 经济学院(40025)
- 北京(39032)
- 农业(38068)
- 院(37935)
- 范(37067)
- 师范(36744)
- 财经大学(34829)
- 基金
- 项目(185496)
- 科学(146838)
- 基金(137879)
- 研究(133488)
- 家(121318)
- 国家(120420)
- 科学基金(101652)
- 社会(88689)
- 社会科(84244)
- 社会科学(84222)
- 基金项目(71905)
- 省(68925)
- 自然(63593)
- 自然科(62108)
- 自然科学(62087)
- 自然科学基金(61044)
- 教育(60005)
- 划(59422)
- 资助(57093)
- 编号(50942)
- 部(42843)
- 重点(42660)
- 成果(42017)
- 发(41876)
- 国家社会(38629)
- 创(37781)
- 教育部(36601)
- 中国(35869)
- 课题(35823)
- 创新(35671)
共检索到428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申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根据1957-2006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差距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却不存在收敛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在长期都受到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两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仲勇 杨芮华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1992—2005年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状况及其收敛模式。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基本上呈现扩大的趋势。同时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理论表明我国农村省际之间经济差距并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距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竹莘
本文从时间序列分析入手,根据协整检验理论,选取1956—2013年的中国28个省市人均GDP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直辖市、东、中、西四个地区(28个省市)的收入差距演变的收敛与发散规律。分析发现:一方面,三个直辖市之间、直辖市与东部、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具有收敛性;另一方面,东中西各自内部没有收敛性,四个地区及东、中、西三地区间没有收敛性,但有共同随机趋势;东部与西部没有收敛性。
关键词:
区域收入差距 人均GDP 共同随机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滕佳东 范庆泉
本文利用H-P滤波对我国各省份实际GDP序列进行趋势分解,以消除经济周期效应的影响,得到各省份实际GDP的长期趋势序列。使用各省份实际GDP长期趋势序列占全部省份实际GDP长期趋势序列之和的比例作为一个可以比较各个地区差异的标准化指标;并将标准化指标对时间求导,整理得出标准化指标增长率,再次对这一指标增长率进行修正,进而用于分析中国经济区域收敛性的特征。结论表明:虽然我国部分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变大,但自1992年以来这种差距的变化速度在逐年减小,具有收敛的趋势。
关键词:
标准化指标 增长率 H-P滤波 收敛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远林 杨竹莘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借鉴FarhadRassekh、MichaelJ.Panik和BharatR.Kolluri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固定影响的panel模型,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区域经济之间的收敛性存在着阶段性;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之间,投资、出口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同,同样水平的投资、出口和劳动力,在西部地区比东部、中部的效率更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得前 齐亚伟
本文基于1994-2013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收敛模型系统考察了不同省域人均税收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研究结果得出了2004-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税收收入差异呈现明显的缩小趋势,省域间人均税收收入差距主要源于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的差异,而非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等结论,并对1994-2013年不同省份人均税收收入的变异程度远高于人均GDP的变异程度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税收 税收收入差距 收敛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晨峰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中国经济区域的条件收敛得到了学者的普遍支持,并且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区域间存在着更强的收敛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敛性 收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芳 龙志和 林光平
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Theil系数、变异系数以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差距自2004年以来有缩小的趋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收敛特征;同时,中国县域经济间具有比省域经济更强的收敛性,这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不是县域经济间的差异,而在于城市经济间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学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宋学明(德国杜伊斯堡大学)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15元,其中最富有的上海市为2247元,超过全国平均值613%,最贫困的贵州省为156元,低于全国平均值50%,上海的人均收入为贵州的143倍。1992年上海人均收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张文龙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焕英 石磊
文章采用多水平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说明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分析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的必要性,系统的讨论了在层次数据分析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各城市发展水平等级内部收敛性及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问题。并与传统线性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比对,发现在具有层次数据结构的分析中,多水平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同时所得结论能够更合理地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性 层次数据 多水平模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江 张馨之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设定和经济意义,并概要说明了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选择和估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4年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条件收敛是非常可靠的经验结论,同时验证了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最后概括了主要研究结论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艳 衣辰 张兆阳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大陆30个省域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效率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省域的极差超过30%,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极差超过20%。通过对各省域、八大综合经济区间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内进行β-收敛、σ-收敛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效率不存在收敛性。研究认为,我国的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