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26)
2023(19823)
2022(16692)
2021(15374)
2020(13009)
2019(29627)
2018(29111)
2017(55877)
2016(30127)
2015(33949)
2014(33723)
2013(33794)
2012(31172)
2011(28389)
2010(28468)
2009(26921)
2008(26754)
2007(23835)
2006(21406)
2005(19688)
作者
(87687)
(72999)
(72511)
(69199)
(46682)
(34616)
(32925)
(28450)
(27815)
(26284)
(25083)
(24728)
(23498)
(23325)
(22642)
(22219)
(21757)
(21006)
(20941)
(20869)
(18311)
(17897)
(17559)
(16656)
(16336)
(16261)
(16184)
(15904)
(14622)
(14296)
学科
(146086)
经济(145900)
(104315)
管理(101923)
(91567)
企业(91567)
方法(59701)
数学(49299)
数学方法(48870)
(40024)
(37994)
业经(36880)
中国(36329)
地方(29275)
(28968)
农业(26262)
(25973)
(25927)
财务(25898)
财务管理(25860)
(24661)
贸易(24647)
企业财务(24567)
(23863)
(23001)
理论(22339)
技术(22292)
(21515)
(20833)
环境(20783)
机构
大学(446469)
学院(446147)
(195495)
经济(191744)
管理(176656)
研究(152452)
理学(151789)
理学院(150120)
管理学(147963)
管理学院(147134)
中国(117967)
(95320)
(91655)
科学(88912)
(76318)
财经(72685)
研究所(68629)
(68517)
中心(67271)
(66264)
(66037)
业大(61081)
北京(60817)
经济学(60556)
(55941)
师范(55495)
(54979)
经济学院(54410)
财经大学(53722)
农业(53294)
基金
项目(291215)
科学(231613)
研究(216372)
基金(214424)
(185058)
国家(183510)
科学基金(159009)
社会(140940)
社会科(133691)
社会科学(133656)
基金项目(112599)
(110973)
自然(100441)
自然科(98077)
自然科学(98054)
教育(97919)
自然科学基金(96384)
(92761)
资助(88307)
编号(86443)
成果(70655)
(65768)
重点(64768)
(62433)
(61539)
课题(59441)
国家社会(59013)
教育部(57145)
创新(57038)
(56235)
期刊
(224693)
经济(224693)
研究(139503)
中国(86077)
(72496)
管理(70243)
学报(63720)
(63249)
科学(61927)
大学(49619)
学学(46907)
教育(43574)
农业(43385)
(42375)
金融(42375)
技术(39081)
财经(37639)
经济研究(36216)
业经(34936)
(32370)
问题(28876)
技术经济(24744)
(24308)
(23644)
世界(22395)
现代(21216)
国际(20623)
理论(20619)
统计(20266)
商业(20219)
共检索到677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耀群  王婷  
文章运用基尼系数产业分解法、突变级数法等多种方法计算中国26个省份的区域经济差距和制造业升级能力指标,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对两者关系进行长短期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差距是制造业升级能力的Granger原因,而制造业升级能力不是区域经济差距的Granger原因;区域经济差距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具有一致性,均为抑制作用;区域经济差距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较弱,且长期效应绝对值小于短期效应绝对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曹希广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而服务业的MAR和Porter溢出效应有扩大该差距的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跨越门槛临界值后,知识溢出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作用。(3)与沿海地区相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萃  赵伟  
一国内部区域经济的开放属于某种"二重"开放——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以中国区域经济开放的"二重"性特征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中的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因素:一般层面的"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的关联性;省际层面的制造业集聚诸因素中的"二重开放"因素;时间与地域有别层面的"二重开放"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这三个层面,"二重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均明显可鉴。研究还显示,入世前,国际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大于区际开放;入世后,区际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超过了国际开放。国际开放与区际开放对制造业集聚影响力度的改变,与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相吻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罗朋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区域经济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产业协调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全国四大板块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协调指数和区域经济协调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调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介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从产业层次上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相似程度较高,优势并不明显,与东部地区差异程度也不大,因此从产业的分工协作角度考虑,东西部之间的直接合作更有利于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的有序转移可以"跨过"中部地区实现东西之间的直接"对话"。与产业协调指数呈不完全正相关的区域经济协调指数在全国四大板块表现各异,中部地区最大,而东部地区最小,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但中国四大板块的产业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处于极高水准,说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产业协调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和谐一致,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条件,反过来,产业协调发展又受到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二者相互和谐一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坤  
采用中国西部1991—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西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西部开发战略、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西部省份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西部开发战略的后续效应递减,特别是人才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水平低等问题凸显;西部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但也存在着区域间的失衡,而产业转移是平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以2000-2011年为年限,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相应模型,探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态势及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更好地推进我国制造业转移的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泰文  孙林岩  何哲  
建立了评价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域的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了解区域制造业发展状况,制定区域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浩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崛起 ,其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广东全省总体差距、地带间差距、地带内差距三个角度对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进行分析 ,发现除地带内差距变化不大之外 ,全省总体差距与地带间差距均明显扩大 ,呈现出“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致平  孔令池  
在现今中国制度环境下,研究"二重开放"及区域结构的趋同抑或趋异具有很强的现实及理论意义。通过成熟模型进行数据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产业结构总体趋异,区际化与国际化水平呈现阶段性特征,"二重开放"对于制造业区域结构差异的影响至少与地区行政垄断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一样显著,"入世"前后长三角制造业区域结构差异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宏庆  邓靖  
文章利用修正的EG指数对山东半岛城市群28个制造业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各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合理的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过度集聚则会引起规模不经济。最后,针对这一结果从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城市规模等角度给出了理论分析及相关结论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用模型、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与测量。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还能作用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缓解要素错配、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但也会由于"盲目效仿"而不利于制造业合理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中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会与制造业争夺劳动力资源,在影响制造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未发挥出规模效应,所以中介效应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