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8)
- 2023(14693)
- 2022(12718)
- 2021(12037)
- 2020(9925)
- 2019(22886)
- 2018(22655)
- 2017(43492)
- 2016(23507)
- 2015(26686)
- 2014(26678)
- 2013(26820)
- 2012(24829)
- 2011(22863)
- 2010(22884)
- 2009(21067)
- 2008(20576)
- 2007(17952)
- 2006(16109)
- 2005(14718)
- 学科
- 济(116080)
- 经济(115959)
- 管理(66017)
- 业(59723)
- 企(48543)
- 企业(48543)
- 方法(46119)
- 数学(40280)
- 数学方法(39844)
- 中国(30260)
- 农(26459)
- 地方(26032)
- 学(23438)
- 财(23284)
- 业经(22682)
- 贸(19923)
- 贸易(19913)
- 易(19302)
- 制(18805)
- 农业(17770)
- 环境(16964)
- 和(16539)
- 地方经济(15883)
- 银(15878)
- 银行(15843)
- 融(15790)
- 金融(15788)
- 理论(15668)
- 行(15207)
- 技术(13672)
- 机构
- 大学(347918)
- 学院(343493)
- 济(150769)
- 经济(147768)
- 管理(134005)
- 研究(124626)
- 理学(115264)
- 理学院(113925)
- 管理学(112127)
- 管理学院(111504)
- 中国(93906)
- 京(75391)
- 科学(74608)
- 财(66000)
- 所(63357)
- 研究所(57441)
- 中心(54591)
- 财经(52917)
- 农(51359)
- 江(49266)
- 北京(48857)
- 经(48122)
- 业大(47337)
- 经济学(46689)
- 范(46486)
- 师范(46143)
- 院(44867)
- 经济学院(41794)
- 农业(39888)
- 州(39687)
- 基金
- 项目(229222)
- 科学(180747)
- 研究(169227)
- 基金(167721)
- 家(145769)
- 国家(144619)
- 科学基金(123513)
- 社会(108669)
- 社会科(103029)
- 社会科学(103001)
- 基金项目(88424)
- 省(86223)
- 自然(78410)
- 自然科(76535)
- 自然科学(76519)
- 教育(76504)
- 自然科学基金(75127)
- 划(73400)
- 资助(69768)
- 编号(67612)
- 成果(55850)
- 部(51778)
- 重点(51475)
- 发(50109)
- 课题(46954)
- 创(46620)
- 国家社会(45369)
- 教育部(44599)
- 创新(43637)
- 科研(43324)
- 期刊
- 济(171288)
- 经济(171288)
- 研究(110008)
- 中国(64486)
- 学报(51408)
- 管理(50369)
- 科学(49409)
- 财(48157)
- 农(46837)
- 大学(38951)
- 学学(36382)
- 教育(36302)
- 农业(32842)
- 融(30664)
- 金融(30664)
- 技术(29363)
- 经济研究(28009)
- 财经(26702)
- 业经(24693)
- 经(23018)
- 问题(22372)
- 贸(18602)
- 技术经济(18275)
- 图书(17948)
- 世界(17185)
- 业(16871)
- 理论(16778)
- 国际(16462)
- 资源(15776)
- 现代(15372)
共检索到51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智斌 曾先峰
高经济增长环境下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象始终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八个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学者解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文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献分析的启示是,后续研究应该对众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应该从微观主体以及中观产业的视角,探究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本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爱芝 杨开忠 李国平
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成因以及解决措施和政策后认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但是在制度和历史文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上的定量化分析和研究还相当匮乏;提出要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构成和缘由进行分解,或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变化趋势 成因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冬林 张伟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大量有关文献涌现,研究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展,所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元化。文章从选取指标、时空尺度、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原因探讨、扩展方向等几方面综述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方面的文献,以期展现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脉络,探讨未来研究的扩展方向。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 扩展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彤 罗浩
在介绍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趋同假说和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作了一个全面回顾之后,总结出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的三个“典型化事实”,即阶段性绝对趋同、俱乐部趋同及条件趋同。进而,从促使区域经济条件趋同的因素中,可以引申出一些政策含义。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趋同 典型化事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桂霞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不断缩小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合理控制并稳定房价。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和造成房价不断走高的长期因素。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相关模型,说明基于区域差异构建的变量因素对我国东、中、西部的房价存在差异性,劳动参与率与中部房价关系显著,投资与西部房价关系显著,工业化与东西部房价关系显著,对外依存与东中部房价关系显著,城市化对西部房价关系显著。认为未来我国在发展房地产时,需要推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构建区域良性互动发展机制等才能持续稳定房价。
关键词:
区域经济因素差异 房价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张跃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区差异、经济区域划分、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及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问题上。在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上,研究者更为关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区域经济理论及区域经济问题的探讨等方面。
关键词:
转型期 区域经济 重点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喜强 谢如鹤 张仁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安树伟 任俊 李瑞鹏 李瑶
通过对2016年CSSC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核心期刊和《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六个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新空间、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区域产业发展、区域政策与评估,并依次对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述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如何贯彻落实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群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综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席强敏
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学科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分析框架,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中国区域经济学者论坛"。本论坛旨在为中国区域经济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与前沿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平台。2019年3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斐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于2003年8月23~25日在安徽省合肥召开了“十六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50多篇论文,并就十六大后的中国区域经济走势、区域政策、城市化与非农化以及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斐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08年7月14—15日在合肥召开了"十七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60多所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十七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区域经济学研究面对的新课题,就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