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9)
- 2023(12215)
- 2022(9721)
- 2021(8746)
- 2020(6871)
- 2019(15371)
- 2018(14925)
- 2017(28166)
- 2016(14965)
- 2015(17028)
- 2014(16964)
- 2013(17000)
- 2012(15911)
- 2011(14914)
- 2010(14915)
- 2009(13956)
- 2008(13462)
- 2007(11878)
- 2006(10919)
- 2005(10311)
- 学科
- 济(95039)
- 经济(94971)
- 管理(37561)
- 业(31953)
- 方法(30411)
- 数学(27564)
- 数学方法(27465)
- 中国(27351)
- 地方(23952)
- 企(22575)
- 企业(22575)
- 农(19485)
- 业经(16862)
- 学(16528)
- 贸(15220)
- 贸易(15208)
- 地方经济(14903)
- 易(14703)
- 环境(14087)
- 融(13602)
- 金融(13601)
- 制(13298)
- 发(13094)
- 农业(13030)
- 财(12815)
- 银(11988)
- 银行(11970)
- 行(11705)
- 产业(10870)
- 体(10415)
- 机构
- 大学(232608)
- 学院(230328)
- 济(116519)
- 经济(114533)
- 研究(93489)
- 管理(81967)
- 中国(72265)
- 理学(69660)
- 理学院(68678)
- 管理学(67752)
- 管理学院(67288)
- 科学(52637)
- 京(50971)
- 财(48256)
- 所(47129)
- 研究所(42729)
- 中心(40019)
- 经济学(39659)
- 财经(39027)
- 经(35739)
- 经济学院(35519)
- 农(34212)
- 院(33887)
- 江(33068)
- 北京(32911)
- 范(30956)
- 师范(30731)
- 科学院(29258)
- 财经大学(29096)
- 业大(28584)
- 基金
- 项目(150540)
- 科学(121160)
- 基金(114170)
- 研究(109180)
- 家(100356)
- 国家(99682)
- 科学基金(84994)
- 社会(75835)
- 社会科(72147)
- 社会科学(72130)
- 基金项目(59263)
- 省(53614)
- 自然(51853)
- 自然科(50681)
- 自然科学(50671)
- 自然科学基金(49771)
- 教育(47261)
- 划(46764)
- 资助(46016)
- 编号(40147)
- 发(35538)
- 重点(34938)
- 部(34569)
- 国家社会(33996)
- 成果(31951)
- 中国(31828)
- 创(29972)
- 教育部(29754)
- 发展(29753)
- 展(29382)
- 期刊
- 济(134893)
- 经济(134893)
- 研究(78916)
- 中国(45062)
- 财(33976)
- 科学(33784)
- 学报(32609)
- 管理(31929)
- 农(31362)
- 融(25247)
- 金融(25247)
- 大学(24983)
- 经济研究(23815)
- 学学(23726)
- 农业(21541)
- 财经(21221)
- 问题(19224)
- 经(18710)
- 技术(17859)
- 业经(17643)
- 教育(16531)
- 贸(16410)
- 国际(15574)
- 世界(15328)
- 技术经济(12922)
- 资源(12886)
- 业(12472)
- 统计(11777)
- 现代(11125)
- 经济问题(10870)
共检索到361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灿飞 梁进社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U型变化态势,但地带间差异则持续上升;东部沿海和西部省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大,而中部省区内差异较小;总体而言,空间尺度越小,其经济差异越显著。本文进一步通过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发现改革开放政策、参与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时空变化的显著原因。
关键词:
区域差异 Theil系数 全球化 市场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本文从城市化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结合人均GDP、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比重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在东部集中偏高和西部集中偏低;城市人口规模已产生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偏小,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当今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的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20世纪8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其中,全球化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影响尤引人关注。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可以动态、完整地描述城市化的形成、发展及衰败等动态过程,揭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新机制。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呈现出主体的多元化、动力机制的不均衡性及不稳定性等新特点和新内容。经济全球化通过提高中国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交易效率,增强了中国城市分工演进水平,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饶淑芬
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成功的时期,但也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就此,笔者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区域经济带来的一些问题及今后中国区域经济会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分工协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燕 聂华林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协整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蕾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和完善时期,而我国也面临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中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调整我国长期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格局。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研究其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并对深度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总量、增长和空间格局的调整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深度全球化 区域经济 格局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平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两大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同时 ,也在不断地冲破与经济区域化相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框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两者并行 ,使世界经济在趋于融合的同时 ,又不断地以一些地区为核心进行聚合 ,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中国要正确面对这些影响 ,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经济全球化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区 域经济一体化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五种形式;经济全球化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由政 府出面签订有关经济条约实现的。经济全球化是功能性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制 度性一体化;两者的成因也有区别。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晓霞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冷战的终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的趋势。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地缘优势组建区域经济组织,形成集团竞争力,以提高竞争实力。但区域化并不阻碍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必要阶段,在WTO框架内,两者相互促进,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就开始的人类历史进程,迄今经历过三次浪潮,每次浪潮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呈现差异。全球化给世界发展带来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往往因不同的对策而导致极其不同的后果。对外开放是中国总结几百年来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立的基本国策,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导致中国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与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前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普秋 罗润东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为适应这种形势 ,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冲破行政区经济[1 ] 的束缚 ,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 ,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 运行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秦兴方 王新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昊 赖小琼
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一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密切关联。一般认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通常表现出正向的驱动作用。但相关研究中,更多是从传统的视角强调城市化过程中结构转变的影响,而新近理论研究则表明经济活动的集聚也有助于经济增长。本文基于对已有研究的讨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有效率的城市化应该是结构转变和集聚的统一,考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应该综合考虑集聚的影响。为此,本文区分了两种类型(宽度和深度)的城市化涵义,并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的GMM估计法,从集聚和二元结构转变的综合视角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其差异,数据分析发现考虑集聚影响的城市化更能解释中国...
关键词:
城市化 集聚 结构转变 经济增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 李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对于两者的关系,至今仍有“障碍说”和“阶段说”两种不同认识。尽管如此,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仍十分重要。对于东北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同时也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与课题。目前,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区内多数国家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步骤与组成部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寿平 戚红艳
理论分析显示经济全球化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制度变迁和劳动力等因素引发中国工业结构变化。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实证检验显示长期内经济全球化增长1%将促使我国工业结构变化0.27%,固定资产投资、制度变迁和劳动力均能促进我国工业结构变化,而短期内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可能制约工业结构变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工业结构 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