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0)
- 2023(11644)
- 2022(9713)
- 2021(9066)
- 2020(7462)
- 2019(16865)
- 2018(16417)
- 2017(31300)
- 2016(16945)
- 2015(19005)
- 2014(18999)
- 2013(18950)
- 2012(18182)
- 2011(16908)
- 2010(17197)
- 2009(16090)
- 2008(16140)
- 2007(14393)
- 2006(13206)
- 2005(12187)
- 学科
- 济(93910)
- 经济(93833)
- 管理(48745)
- 业(43897)
- 企(34461)
- 企业(34461)
- 方法(32320)
- 数学(28973)
- 数学方法(28683)
- 中国(25263)
- 地方(22473)
- 农(21124)
- 财(20047)
- 学(17392)
- 业经(16787)
- 贸(16641)
- 贸易(16631)
- 易(16163)
- 制(16079)
- 地方经济(14901)
- 农业(13981)
- 银(13743)
- 银行(13727)
- 环境(13628)
- 融(13586)
- 金融(13584)
- 行(13288)
- 策(13011)
- 体(11389)
- 务(11382)
- 机构
- 大学(257103)
- 学院(255520)
- 济(124064)
- 经济(121907)
- 研究(98988)
- 管理(93487)
- 理学(79501)
- 理学院(78510)
- 管理学(77335)
- 管理学院(76844)
- 中国(76785)
- 财(56212)
- 科学(56017)
- 京(54957)
- 所(50457)
- 研究所(45581)
- 财经(44130)
- 中心(42940)
- 经济学(40598)
- 经(40152)
- 农(38760)
- 江(38542)
- 经济学院(36238)
- 北京(35501)
- 院(35235)
- 范(34137)
- 师范(33885)
- 财经大学(32652)
- 业大(32002)
- 农业(30198)
- 基金
- 项目(162089)
- 科学(129875)
- 基金(121240)
- 研究(119942)
- 家(105595)
- 国家(104797)
- 科学基金(89207)
- 社会(80683)
- 社会科(76692)
- 社会科学(76676)
- 基金项目(61992)
- 省(59313)
- 自然(54738)
- 教育(54013)
- 自然科(53458)
- 自然科学(53441)
- 自然科学基金(52513)
- 划(51197)
- 资助(50953)
- 编号(45898)
- 成果(39060)
- 部(38095)
- 重点(37530)
- 发(37105)
- 国家社会(34921)
- 课题(33079)
- 教育部(32927)
- 中国(32867)
- 创(32677)
- 人文(31472)
- 期刊
- 济(144957)
- 经济(144957)
- 研究(85986)
- 中国(49923)
- 财(41966)
- 管理(36638)
- 科学(36349)
- 学报(35842)
- 农(35599)
- 融(28046)
- 金融(28046)
- 大学(27698)
- 学学(26202)
- 经济研究(24978)
- 农业(24419)
- 财经(23386)
- 教育(22908)
- 技术(20919)
- 经(20370)
- 业经(19417)
- 问题(18906)
- 贸(17699)
- 国际(16268)
- 世界(16115)
- 技术经济(14238)
- 统计(13439)
- 业(13107)
- 资源(11665)
- 经济问题(11650)
- 策(11600)
共检索到403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小林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差异十分显著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发展不平衡逐步加剧,地区居民收入差异,特别是东西部发展差异和农村地区差异逐步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把区域差异的幅度控制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唐杰
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政策选择谷书堂,唐杰相当一段时间以来,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在明显扩大的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分析中踞主导地位,对之进行合理的分析对我们采取正确的区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用了各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率两个指标,分别判断1990~1995年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空间状态,并进一步阐明了其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域经济差异 空间特征 政策含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炯光
本文以人均GDP为基本评价指标,运用衡量区域经济的基本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以及从1997—2003年差异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经济差异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经济差异 调控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志刚
本文在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鲜有研究的区域经济差异预警的理论(包括概念、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警限界定、运作流程等)做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据此对新疆目前的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警情状态进行了判定,对未来警情进行了预报,最后提出了警戒状态下的政策调控方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预警 理论 应用 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2011年,欠发达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积极寻找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均衡点,力求实现双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永丽 李国政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文章在全面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制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策 格局 演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玉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货币总量调控的局限性———最适货币区理论对宏观政策选择的启示骆玉鼎一、最适货币区理论:缘起和发展二战尚未结束,欧洲的政治家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发展,对一体化构想的探讨和实践,最终导致1958年《罗马条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骆玉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货币总量调控的局限性——最适货币区理论对宏观政策选择的启示骆玉鼎一、最适货币区理论:缘起和发展“二战”尚未结束,欧洲的政治家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发展,对一体化构想的探讨和实践,最终导致1958年《罗马条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开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与居民利益攸关的问题。它的变化自然构成社会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由于资料和方法的原因,目前有不同认识。本文在澄清有关方法、并在微机的支持下对历年统计资料按可比价格处理的基础上,系统描述我国省际、沿海与内地之间不平衡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和效果的关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育才
财政政策从投资、人才流动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形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针对目前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缺失,应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如:调整区域性的税收政策,消除因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并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整财政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引资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魏后凯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局看,1979-1991年,沿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兆强
区域经济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葛兆强贵成本代价具体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储蓄能力进一步削弱,资本短缺和储蓄率的下降加剧,以至于妨碍资本形成,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其一,统一的货币制度在区域经济差距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必然会产生货币币值和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陶云 张学良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