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4)
2023(14364)
2022(11872)
2021(11073)
2020(8850)
2019(20305)
2018(19743)
2017(36800)
2016(19239)
2015(21543)
2014(21665)
2013(21317)
2012(20039)
2011(18409)
2010(18456)
2009(17243)
2008(16877)
2007(15308)
2006(13664)
2005(12657)
作者
(53497)
(44558)
(44254)
(42398)
(28487)
(21143)
(20157)
(17199)
(16970)
(15946)
(15239)
(14883)
(14337)
(14143)
(13862)
(13759)
(13134)
(12954)
(12784)
(12300)
(11241)
(10561)
(10475)
(10454)
(9937)
(9916)
(9690)
(9459)
(8839)
(8729)
学科
(102054)
经济(101964)
管理(61395)
(54069)
(45938)
企业(45938)
方法(36016)
数学(30473)
数学方法(30283)
中国(28353)
地方(23113)
(21529)
(21355)
业经(20945)
技术(18299)
(17780)
(17578)
贸易(17559)
(17222)
(17018)
(16392)
金融(16390)
(15834)
银行(15829)
(15353)
理论(15082)
地方经济(14957)
环境(14404)
农业(14161)
(13535)
机构
大学(286553)
学院(285422)
(136550)
经济(134136)
管理(109883)
研究(100135)
理学(93543)
理学院(92507)
管理学(91467)
管理学院(90881)
中国(80129)
(63359)
(59775)
科学(53171)
财经(49960)
(48212)
(45543)
中心(45167)
经济学(45065)
研究所(42871)
(42482)
经济学院(40340)
北京(38387)
财经大学(37308)
(37164)
师范(36919)
(35918)
(34015)
(33260)
业大(31147)
基金
项目(179633)
科学(145354)
研究(139601)
基金(133657)
(113734)
国家(112820)
科学基金(98556)
社会(94455)
社会科(89777)
社会科学(89758)
基金项目(69441)
(67249)
教育(63557)
自然(57859)
自然科(56555)
自然科学(56544)
(56455)
自然科学基金(55607)
编号(54887)
资助(53081)
成果(45507)
(42208)
(41887)
国家社会(40872)
重点(40534)
(40403)
课题(38642)
创新(38635)
教育部(37364)
人文(36364)
期刊
(159520)
经济(159520)
研究(96579)
中国(60484)
(49208)
管理(45088)
科学(35621)
学报(33344)
教育(32602)
(30972)
金融(30972)
(29991)
经济研究(27232)
大学(26952)
财经(26825)
技术(25531)
学学(24837)
(23459)
业经(22427)
问题(20296)
农业(20145)
(18307)
技术经济(16632)
国际(16284)
世界(16278)
商业(13335)
现代(13155)
统计(13136)
(13004)
论坛(13004)
共检索到449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董雪兵  潘士远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活动对地理空间的依赖和两者的相互影响及相应的区域经济空间形成和变化。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坚持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统一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中自然、技术与制度三者互动的研究主线及相应的研究框架,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借鉴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互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技术与制度三者互动的内在机理,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理论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后凯  
近年来,面对经济建设实践的大量需求,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学者都加入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行列,有关区域经济的学术论文、专著和教材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种快速扩张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如术语不规范、缺乏统一的范式、理论基础薄弱等,以致使区域经济学处于被"泛化"的境地。因此,如何转变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方式,从注重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将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喜的是,最近由南开大学郝寿义教授完成的《区域经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一书,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小建  
根据国际上区域经济学新近发展趋势和中国特殊国情 ,从理论创新角度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学应该加强的 5个领域研究 :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产业集群研究 ;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在中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一直以来并没有能够得到主流经济学的完全认可,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于,一直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缺乏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一些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框架没有规范的界定,使得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显得杂乱无章。本文试图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几个关键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梳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颜飞  罗永刚  
从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到艾萨德的区域科学理论,直至克鲁格曼和藤田的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不断趋向于主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范式转换即是主流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学的接纳,也是区域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空间分析缺陷的弥补,这就拓展了区域经济学的应用范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雪艳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在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一日千里。通过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先后经历了向东部沿海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和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并逐步进入了科学的区域总体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学理论得到了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不论是在国家政策还是在学术研究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方兴未艾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尚存在诸多不足,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持续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仍任重而道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传耿  朱舜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不是单指某一种区域类型 ,依据研究的需要 ,既可以是行政区域 ,也可以是经济区域 ,还可以是自然区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包括区际经济学和区内经济学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 ) ,这种区分有利于区域经济学体系的尽快形成 ;把区域经济学视为应用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学的社会实践功能 ;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空间上的不平衡性、时间上的阶段性与动力机制上的人地互动性等规律 ;新区域经济学是由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直接推动产生的 ,是传统区域经济学的创新结果 ,它侧重研究新区位因素、全球区位论、新地域运动规律、新空间集聚等内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郭冠清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两种制度类型:一是受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并以“大市场+小政府”为特征的西方制度,二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并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中国制度。西方社会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根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党政治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相比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体制根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均GDP实现了从1978年100多美元,到2020年接近1.1万美元的变化,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奇迹。能在40年后,把一个计划经济体制和自然经济思想如此根深蒂固的国家,建设成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这其中一定有奥妙。计划经济的一套理念、方法、政策、制度设计规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贤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资源配置既要考虑"资源稀缺",也要考虑"资源生成",而且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即政府在"资源生成"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将城市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非经营性资源"和"准经营性资源"。其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把"准经营性资源"作为新的"资源生成",深圳政府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解决其投资载体和资金运营问题,成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示范。深圳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市场运行中担当城市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产业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和民生福祉的主要提供者,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绝佳样本。现代市场机制着眼点不仅仅在产业经济的提升发展上,而且在城市经济的资源配置、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上,它将引领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王志伟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创业活动注入了强劲动能。本文使用2006—2021年我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立足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维度,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双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多维政策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对提升创业活跃度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且效应存在波动递增的趋势。“双试点”政策的赋能效果强于单一试点城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均在“双试点”政策激发创业活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调控器”的功能,且两者结合能产生更好的强化效果。“双试点”政策联动赋能效果在内外双向视角下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非资源型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城市中,这种联动效应更明显。本文研究为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助力数字经济政策激发创业活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现祥  滕宇汯  
以2005—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不仅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且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人才供给、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作为政府有为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技术供给层面的市场失灵现象,正向调节创新驱动政策通过增强技术供给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有为政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效应,共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鑫  
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本届年会的议题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重点,同时涉及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区域工业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初升  
当代中国的经济实践表明,中等收入经济体面临着不同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问题,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学探索不同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然而,既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都是以低收入经济体为研究对象,摆脱贫困陷阱、实现经济起飞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大多不再适用于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凝炼发展经济学研究范式,并由此界定和解析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力图在中等收入阶段客观存在的问题逻辑、经济学的认识逻辑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式三者融合中,阐述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基本架构与研究任务。这种探索以中国为典型样本,但研究对象不限于中国;它是依赖并且超越实证经验的理论建构,是一个不断试错与修正的认识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