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4)
- 2023(16675)
- 2022(13875)
- 2021(12814)
- 2020(10425)
- 2019(23905)
- 2018(23651)
- 2017(45372)
- 2016(24543)
- 2015(27581)
- 2014(27744)
- 2013(27546)
- 2012(25285)
- 2011(22935)
- 2010(22834)
- 2009(21107)
- 2008(20239)
- 2007(17619)
- 2006(15771)
- 2005(14410)
- 学科
- 济(120511)
- 经济(120400)
- 管理(68091)
- 业(62475)
- 企(49561)
- 企业(49561)
- 方法(46596)
- 数学(40777)
- 数学方法(40419)
- 中国(32206)
- 农(29179)
- 地方(27255)
- 业经(24728)
- 学(24576)
- 财(23081)
- 贸(19974)
- 贸易(19961)
- 农业(19917)
- 易(19351)
- 环境(18933)
- 制(18639)
- 和(16914)
- 融(16234)
- 金融(16232)
- 地方经济(16157)
- 银(16044)
- 银行(16002)
- 理论(15734)
- 发(15382)
- 行(15381)
- 机构
- 大学(357721)
- 学院(354545)
- 济(155705)
- 经济(152745)
- 管理(137429)
- 研究(128480)
- 理学(118698)
- 理学院(117331)
- 管理学(115462)
- 管理学院(114823)
- 中国(95670)
- 科学(77386)
- 京(77057)
- 财(66938)
- 所(64638)
- 研究所(59057)
- 中心(55814)
- 农(55402)
- 财经(54100)
- 业大(50491)
- 江(50407)
- 经(49313)
- 北京(49303)
- 经济学(48720)
- 范(47203)
- 师范(46793)
- 院(46546)
- 经济学院(43713)
- 农业(43144)
- 州(40628)
- 基金
- 项目(241207)
- 科学(190489)
- 研究(176949)
- 基金(176737)
- 家(154297)
- 国家(153069)
- 科学基金(130977)
- 社会(114572)
- 社会科(108658)
- 社会科学(108629)
- 基金项目(93091)
- 省(91346)
- 自然(82949)
- 自然科(80994)
- 自然科学(80977)
- 自然科学基金(79513)
- 教育(79314)
- 划(77415)
- 资助(72480)
- 编号(70239)
- 成果(57212)
- 重点(54179)
- 部(53734)
- 发(53196)
- 创(49376)
- 课题(48635)
- 国家社会(48369)
- 创新(46281)
- 教育部(46116)
- 科研(45548)
- 期刊
- 济(174341)
- 经济(174341)
- 研究(110852)
- 中国(66356)
- 学报(55238)
- 科学(52191)
- 管理(51457)
- 农(51222)
- 财(48570)
- 大学(41811)
- 学学(39306)
- 教育(35879)
- 农业(35818)
- 融(30652)
- 金融(30652)
- 技术(30088)
- 经济研究(29230)
- 财经(27111)
- 业经(25696)
- 经(23378)
- 问题(22837)
- 业(18923)
- 技术经济(18612)
- 贸(18412)
- 世界(17620)
- 图书(17578)
- 理论(16437)
- 国际(16394)
- 科技(16361)
- 资源(16202)
共检索到528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 车治辂
该文运用SBM-DDF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绿色生产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衡量指标,定量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绿色化进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使用对中国的效率造成了较大损失,效率水平呈现"东-中-西"递减结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环境规制的加强使得两者在2009-2016年变动趋势趋同,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省份排名变化较大,不同省份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存在异质性;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较低,分区域来看,64%的东部和63%的中部省份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呈现改善,西部仅有18%的省份呈现较低程度的改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魏圆圆 肖仁桥 马伯凡
碳排放权交易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和新发展理念,探讨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将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起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累积动态效应,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2)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策促进效应显著,而中部地区不显著,西部地区则呈现不明显的抑制效应。(3)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促进共享发展以实现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其中,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较小。(4)分区域机制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共享发展的中介效应最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次之,能源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小;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最大为能源结构,其次为绿色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相对较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最大,而能源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空间结构变化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曦明 张仁杰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与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效率间存在负向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会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拖累效应";绿色生态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呈现"U"型负向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岳缘希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绿色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伟 张鹏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测度2002-2012年间省域单元绿色经济效率,分析空间互动状态下城市化进程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不显著,但在地理-经济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只具有显著间接效应。因此推动绿色经济效应增长需要增强区间统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
关键词:
城市化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计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江雪 王溪薇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并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平均值最高,宁夏最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大;地方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增长有着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重工业化的结构有着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科技水平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宋涛 陈超凡 曲歌
文章从绿色增长的视角出发,运用包含空间计量的四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010年各省份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DEA方法测算的区域创新效率值被明显低估,经过四阶段DEA调整后,规模报酬递增的省份居多;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环境、环保规制对基于绿色增长的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域数量远远少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效率呈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创新效率"高—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创新效率"低—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刘远 张新闻
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化、环境规制为绿色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与制度保障。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环境规制与绿色增长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反映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增长水平。最后,考虑到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市场化、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通过空间维度的产品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刘远 张新闻
绿色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化、环境规制为绿色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与制度保障。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环境规制与绿色增长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反映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增长水平。最后,考虑到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市场化、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通过空间维度的产品结构效应和时间维度的清洁收益效应实现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遵循成本"到"创新补偿"的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干一慧
文章以哈佛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02015年每隔5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人口增长率、少儿人口增长率及少儿抚养比增长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负面影响;就业人口比重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增长率、老年人口增长率及老年抚养比增长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目前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尚未形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未来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所以既要正确评估目前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干一慧
文章以哈佛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0~2015年每隔5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人口增长率、少儿人口增长率及少儿抚养比增长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负面影响;就业人口比重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增长率、老年人口增长率及老年抚养比增长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目前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尚未形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未来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所以既要正确评估目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要未雨绸缪,从整个社会系统出发制定应对老龄化的综合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