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2)
2023(8813)
2022(7160)
2021(6530)
2020(5304)
2019(11828)
2018(11412)
2017(21506)
2016(11149)
2015(12699)
2014(12409)
2013(12737)
2012(12267)
2011(11453)
2010(11358)
2009(10555)
2008(10133)
2007(8807)
2006(8143)
2005(7682)
作者
(33419)
(28061)
(28017)
(26944)
(17978)
(13398)
(12600)
(10971)
(10746)
(10154)
(9674)
(9318)
(9223)
(9133)
(9058)
(8756)
(8320)
(8064)
(8030)
(7451)
(7292)
(6780)
(6712)
(6544)
(6410)
(6382)
(6020)
(5627)
(5574)
(5550)
学科
(76668)
经济(76619)
管理(26453)
方法(24698)
数学(22753)
数学方法(22663)
(22472)
中国(19662)
地方(19513)
(15139)
企业(15139)
(14446)
(14051)
地方经济(13982)
(12537)
贸易(12529)
(12146)
业经(12032)
环境(10904)
(10562)
农业(10200)
(9860)
(9672)
金融(9671)
(9218)
(8919)
银行(8909)
(8746)
(8421)
经济学(8418)
机构
大学(174443)
学院(172001)
(92405)
经济(91093)
研究(72421)
管理(60185)
中国(56063)
理学(51194)
理学院(50488)
管理学(49867)
管理学院(49524)
科学(40552)
(38275)
(37450)
(36711)
研究所(33465)
经济学(31961)
财经(30747)
中心(30681)
经济学院(28617)
(28214)
(26134)
(24998)
北京(24454)
(24252)
科学院(23067)
财经大学(22843)
(22800)
师范(22636)
业大(20546)
基金
项目(112721)
科学(90850)
基金(86164)
研究(81937)
(76175)
国家(75696)
科学基金(63849)
社会(57712)
社会科(54977)
社会科学(54968)
基金项目(44431)
(39312)
自然(38070)
自然科(37151)
自然科学(37142)
自然科学基金(36498)
教育(35238)
资助(35137)
(34596)
编号(29351)
(27204)
(26656)
重点(26605)
国家社会(26480)
中国(25765)
成果(24028)
教育部(22942)
发展(22717)
(22423)
(22422)
期刊
(105915)
经济(105915)
研究(60347)
中国(33180)
(27076)
科学(25397)
学报(24640)
管理(23319)
(22374)
经济研究(19495)
大学(18867)
学学(18067)
财经(16752)
(16601)
金融(16601)
农业(15591)
(14750)
问题(14137)
(13474)
技术(13302)
世界(12804)
业经(12514)
国际(12404)
教育(11171)
技术经济(10352)
资源(9747)
统计(9698)
(9210)
经济问题(8722)
(8145)
共检索到271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德勇,段原  
本文从基本的国民收入等式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出发,结合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与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探讨,分地区相应的给出了各地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希望能给各地区经济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德金  倪志良  
1978年以来我国各省GRP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并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组间差距日益凸显。而在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中,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最为明显,但改革开放以来有明显的缩小趋势。此外,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日益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慧  
文章采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8年和2009年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吸引外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外资特征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外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外资企业的就业比重越高则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2)外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会削弱本地的积累;(3)区域差异化的开放战略和引资政策仍然是影响外资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跃  卜曲  彭春香  
本文以2007-2011年间我国30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检验,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体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的区域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焕英  石磊  
文章采用多水平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说明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分析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的必要性,系统的讨论了在层次数据分析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各城市发展水平等级内部收敛性及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问题。并与传统线性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比对,发现在具有层次数据结构的分析中,多水平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同时所得结论能够更合理地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月明  曾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冠鹏  郭腾云  马静  
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1978-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横截面和面板2种数据格式,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在时间—空间2个维度上均显著,但随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呈逐渐减小趋势;②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作用,各地区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波动—增长关系的地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强度上;③控制经济波动的内生性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有被放大的倾向,考虑经济波动内生性时,中国经济波动程度提高1%,会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况伟大  
本文运用2000-2006年5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开发区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还表现在开发区比非开发区具有较高的生产率。统计和实证结果还显示,东部开发区的贡献和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开发区,最后是西部开发区。此外,地理位置对城市产出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东部开发区应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西部开发区则应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启仿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 ,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 :1978~ 1990年 ,存在σ收敛格局 ,而 1990年以后不存在σ收敛 ;1978~ 2 0 0 0年 ,存在条件 β收敛趋势 ,但在收敛速度的测算上存在较大差距 ,且与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相差甚远 ;绝对 β收敛趋势存在与否也存在着争议 ;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 ,但在其产生的原因上 ,观点有所不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78年~2013年间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前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收敛值各异;2011年后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波动幅度较大;技术选择指数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人均产出和滞后一期的人均产出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中西地区的技术选择指数存在差异,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自身经济增长依赖较为明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评述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外研究在多学科融合框架下更为关注地理的作用,从而导致空间计量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成为热点方法,地理信息技术逐步受到重视,研究尺度逐步降低并向实用化发展。国内研究多是国外经验在中国的验证,本土化创新不足;研究尺度以省域层面为主,城市和县域研究明显缺乏;空间效应逐步受到关注,对区域差异的基本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应在数据选取上更为细化和全面,尝试追踪和监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格局,构建经济增长差异定量测度方法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关联以及经济溢出、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研究,关注差异机制和机理解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之兵  满舰远  
经典区域发展理论把大城市当作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该文以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京、沪与周边区域发展的首位度指标和市场潜能结构指标,揭示了京、沪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然后,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京沪两市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带动能力进行检验,发现上海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有正向的带动作用,而北京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向的空吸作用。最后,该文从城市自身因素、区域联系因素和周边区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超大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空间结构变化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