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5)
- 2023(14436)
- 2022(12384)
- 2021(11654)
- 2020(9544)
- 2019(22125)
- 2018(21904)
- 2017(42196)
- 2016(22584)
- 2015(25507)
- 2014(25429)
- 2013(25541)
- 2012(23654)
- 2011(21629)
- 2010(21449)
- 2009(19841)
- 2008(19037)
- 2007(16541)
- 2006(14618)
- 2005(13180)
- 学科
- 济(113176)
- 经济(113071)
- 管理(62083)
- 业(56886)
- 企(45334)
- 企业(45334)
- 方法(45195)
- 数学(39767)
- 数学方法(39431)
- 中国(28660)
- 农(25437)
- 地方(25292)
- 学(22412)
- 业经(21800)
- 财(21353)
- 贸(19414)
- 贸易(19403)
- 易(18798)
- 农业(17491)
- 制(16920)
- 环境(16518)
- 和(15932)
- 地方经济(15733)
- 融(14908)
- 金融(14906)
- 银(14631)
- 银行(14593)
- 理论(14456)
- 行(14038)
- 技术(13219)
- 机构
- 大学(332399)
- 学院(328467)
- 济(146465)
- 经济(143718)
- 管理(128903)
- 研究(119339)
- 理学(111578)
- 理学院(110298)
- 管理学(108658)
- 管理学院(108062)
- 中国(88807)
- 京(71575)
- 科学(71145)
- 财(62487)
- 所(59996)
- 研究所(54817)
- 中心(51679)
- 财经(50740)
- 农(49127)
- 经(46295)
- 北京(46035)
- 业大(45898)
- 经济学(45790)
- 江(45587)
- 范(43287)
- 院(43170)
- 师范(42961)
- 经济学院(41049)
- 农业(38300)
- 财经大学(37768)
- 基金
- 项目(223610)
- 科学(176629)
- 基金(164403)
- 研究(164379)
- 家(143293)
- 国家(142202)
- 科学基金(121579)
- 社会(106317)
- 社会科(100892)
- 社会科学(100865)
- 基金项目(86787)
- 省(83671)
- 自然(77150)
- 自然科(75317)
- 自然科学(75301)
- 自然科学基金(73941)
- 教育(73738)
- 划(71330)
- 资助(67933)
- 编号(65242)
- 成果(53152)
- 部(50397)
- 重点(50104)
- 发(49042)
- 创(45672)
- 课题(44931)
- 国家社会(44812)
- 教育部(43397)
- 创新(42761)
- 科研(42178)
- 期刊
- 济(162644)
- 经济(162644)
- 研究(103492)
- 中国(59438)
- 学报(49730)
- 管理(47945)
- 科学(47677)
- 财(44810)
- 农(44564)
- 大学(37691)
- 学学(35477)
- 教育(32093)
- 农业(31572)
- 技术(27649)
- 经济研究(27543)
- 融(27454)
- 金融(27454)
- 财经(25406)
- 业经(23130)
- 经(21871)
- 问题(21046)
- 贸(17579)
- 技术经济(17559)
- 世界(16853)
- 业(16481)
- 图书(16087)
- 国际(15822)
- 理论(15796)
- 资源(15176)
- 科技(14991)
共检索到487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斌
选择了地理环境、要素投入、增长过程、政策扰动4个稳态因子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绝对趋同。但是,在要素投入、增长过程这两个稳态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发生了明显的条件趋同,趋同速度分别为1.2%和2.2%。而在地理环境、政策扰动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没有出现条件趋同。在上述4个稳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下,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条件趋同,趋同速度仅仅为1.4%。这提示我们,要解决好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有效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外开放、信息化,以及增加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知识的投入上。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条件趋同 稳态因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是近10多年来西方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内在机理,试图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欠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工具。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假说的内涵,对该假说的检验,以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迎霞 覃成林
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假说,是在传统趋同假说的基础上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支撑,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技术手段,对长期区域经济增长态势进行重新检验。普遍认为,空间相互依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键机制,如果忽视这种关系可能会导致趋同模型的错误设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趋同 空间趋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俱乐部趋同是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一种重要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俱乐部趋同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热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俱乐部趋同的概念探究、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以及对俱乐部趋同机制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思路。同时,在俱乐部趋同的概念界定、区域类型划分、趋同的机制以及有关的理论框架和检验框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疑问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趋同 俱乐部趋同 区域经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长林
以Solow模型(1956)为基础,把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时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构造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的扩展Solow模型。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特征,即在控制了各省间人口增长率、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和制度因素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彭宝玉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关键词:
区域 经济增长 趋同 河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青
长期以来,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差距显著,堪称我国区域差异的一个缩影。在检验σ趋同和建立绝对β趋同经典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经历了"趋同(1978-1983)—趋异(1984-2004)—趋同(2005-2008)"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在较长时期的趋异后2005年以来转为趋同值得关注;进而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变量进行探讨,在引入初始人力资本、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工业化进程、产权制度改革、政府活动等初始变量和控制因素后,存在条件β趋同,其中人力资本禀赋和非国有化进程对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劳动力市场表现和政府财政活动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为缩小区域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σ趋同 β趋同 山东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国锋 张晶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解释经济增长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为基础,以萨拉—伊—马丁趋同检验模型为依据,对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2年和2001—2008年吉林省经济增长存在δ—趋同现象;2000年后出现较弱的绝对β—趋同现象;1985—2008年存在条件β—趋同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立科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本文以1978年、1982年、1985年这3个具有重要改革开放意义的年份为初始时点,采用CART方法,获得了更符合俱乐部趋同定义的最优区域分组,以及俱乐部趋同的待检影响因素信息。据此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俱乐部趋同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发生了明显的俱乐部趋同。总体上,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这5个新兴工业化省份为主体、代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达到较高水平的趋同俱乐部。其余省市区则形成了另外一个趋同俱乐部。(2)市场化水平和区域政策是影响俱乐部趋同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继续推进区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调整区域政策是中国可以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得文 陶良虎
考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效应是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SUR模型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修正后的G统计量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并通过分解空间结构矩阵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空间存在着显著的中心、次级和外围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各趋同俱乐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空间依赖关系,中心区域和次级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比较突出,外围区域市场区效应影响有限,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以负作用为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空间效应,尤其是对于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而言,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关键词:
趋同性 空间效应 效应分解 SUR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本文在分析1996~2010年中国28个省区碳排放增长差异的基础上,系统检验了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的敛散性。同时,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两者增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碳排放强度均存在随机趋同;(2)不同省区之间的人均碳排放存在条件趋同,其收敛速度约为3%,半衰期大约23年;省区间排放差距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化进程与贸易开放度;碳排放强度存在绝对趋同,其收敛速度大约6%,半衰期约为12年;(3)人均碳排放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正相关,存在规模效应;与人均GDP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排放强度增长率并不存在规模效应;人均GDP对碳排放强度增长率具...
关键词:
碳排放 趋同 收敛速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章泉
本文首次采用分量回归方法来研究中国城市间经济的趋同方式。已有文献研究大都采用条件均值回归的实证方法,无法从本质上揭示不同地区本身存在的异质性而导致的增长方式的差别,本文利用中国1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先采用OLS方法,然后采用Koenker和Hallock(2001)发展的条件分量回归的方法,对城市之间的经济趋同方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OLS方法不同,我们发现参数异质性的证据,表明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存在条件收敛,但分量回归的结论不支持这个预测。我们发现条件收敛不是普遍现象,增长率分布处于低分位点的地区存在条件收敛特点,但对于增长率分布处于高分位点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趋同 分量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伟丽
利用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及时空加权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中国所有地级市经济增长的趋同俱乐部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趋势,认为:(1)中国地级市经济增长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及高水平等四个趋同俱乐部。(2)低水平趋同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的落后地区及西部边远地区,且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及沿海城市。(3)邻居越发达,越有利于趋同俱乐部的演变。(4)从极限分布来看,与低收入邻居相邻未来67.5%的可能仍然属于低收入类型,与高收入邻居相邻未来65.2%的可能属于高收入类型。最后,提出制定有梯度的区域适配型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企业间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