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7)
2023(12032)
2022(10121)
2021(9275)
2020(7963)
2019(18383)
2018(17835)
2017(34008)
2016(18439)
2015(21291)
2014(21388)
2013(21674)
2012(20755)
2011(19144)
2010(19089)
2009(18150)
2008(17903)
2007(16137)
2006(14346)
2005(13341)
作者
(55474)
(46648)
(46641)
(44753)
(29637)
(22183)
(21223)
(18204)
(17489)
(16365)
(16314)
(15474)
(15044)
(14904)
(14852)
(14487)
(13749)
(13693)
(13479)
(13363)
(11733)
(11525)
(11272)
(10732)
(10665)
(10535)
(10113)
(10052)
(9408)
(9253)
学科
(102466)
经济(102364)
管理(49075)
(44820)
方法(39279)
数学(35368)
数学方法(35113)
(33738)
企业(33738)
中国(26463)
(23556)
地方(23180)
(20217)
(19541)
(18103)
贸易(18094)
业经(17781)
(17769)
(17562)
农业(15744)
地方经济(15064)
(14293)
金融(14291)
环境(14160)
(13972)
银行(13945)
(13446)
(13248)
(12714)
(11577)
机构
大学(284396)
学院(280754)
(134131)
经济(131713)
研究(106618)
管理(102286)
理学(87141)
理学院(86035)
管理学(84761)
管理学院(84205)
中国(81801)
科学(61900)
(60713)
(59216)
(55088)
研究所(49846)
中心(47101)
财经(46898)
(46596)
经济学(44159)
(42562)
(41772)
经济学院(39650)
北京(39203)
业大(38469)
(37691)
(36813)
农业(36541)
师范(36525)
财经大学(34522)
基金
项目(179644)
科学(141747)
基金(132716)
研究(131285)
(116099)
国家(115228)
科学基金(96982)
社会(87128)
社会科(82655)
社会科学(82634)
基金项目(69128)
(66457)
自然(59370)
教育(58713)
自然科(57928)
自然科学(57908)
(57374)
自然科学基金(56915)
资助(54813)
编号(50882)
成果(42645)
(41683)
重点(41389)
(40916)
国家社会(37753)
(36259)
课题(35843)
教育部(35644)
中国(35471)
科研(34290)
期刊
(153552)
经济(153552)
研究(90178)
中国(55697)
(45450)
学报(42988)
(42434)
科学(40584)
管理(36907)
大学(32223)
学学(30458)
农业(28485)
(27417)
金融(27417)
经济研究(26127)
财经(24895)
教育(23634)
技术(22855)
(21618)
业经(21043)
问题(20626)
(18471)
世界(16591)
国际(16381)
技术经济(15941)
(15912)
统计(15056)
资源(13100)
经济问题(12951)
(12934)
共检索到433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家廷  冉茂盛  罗富碧  
借鉴Martin β收敛模型的构建思路,文章建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收敛度的实证检验模型,并以此模型为依据,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技术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收敛度进行实证检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建  连玉君  
本文根据1952-2003年各省的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除上海与贵州外,按照分省配对协整检验划分的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具有收敛特征而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但受到三个随机增长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三大地区间不存在收敛,但中西部地区具有共同的增长趋势而与东部地区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1990年以后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艳  刘治国  刘培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远林  杨竹莘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借鉴FarhadRassekh、MichaelJ.Panik和BharatR.Kolluri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固定影响的panel模型,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区域经济之间的收敛性存在着阶段性;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之间,投资、出口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同,同样水平的投资、出口和劳动力,在西部地区比东部、中部的效率更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相郁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认为,不同的分析方法很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总结为β收敛、σ收敛、概率收敛,并加以说明和评价。本文认为,不同的分析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弱点。β收敛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与β收敛和σ收敛不同,概率收敛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它能够表明收敛的长期稳定性。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分析应该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才能得出较正确的结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伟华  张焕明  
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军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发龙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作培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区域经济政策选择姜作培一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旨在促进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地区间差距过分扩大,以协调区域关系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区域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启仿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 ,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 :1978~ 1990年 ,存在σ收敛格局 ,而 1990年以后不存在σ收敛 ;1978~ 2 0 0 0年 ,存在条件 β收敛趋势 ,但在收敛速度的测算上存在较大差距 ,且与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相差甚远 ;绝对 β收敛趋势存在与否也存在着争议 ;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 ,但在其产生的原因上 ,观点有所不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徐海龙  王宏伟  
中国区域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分布特征,东部区域科技资源相对集聚,中西部地区劣势明显,创新资源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是推动遍地开花式的创新创业,还是发挥区域优势、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存在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实现区域创新和经济的协同增长,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思路。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影响下,中国各区域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分析中国知识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入手,根据知识资本空间溢出的特征,构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知识的空间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认为:(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无条件的单一稳态趋同,经济倾向在空间邻近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形成多稳态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伴随资本和人员流动的知识跨越区域溢出,是地理邻近或经济社会水平相似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重要机制。(2)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创新活动的空间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溢出影响下的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也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速度最快,趋同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趋同相对较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冲槐  田莉  郭丽芳  
已有研究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方面的文献发现,目前学者们对拥有高新知识、掌握先进技能的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在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和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科技型人才概念和科技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样本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科技型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得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人才聚集既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成  蔡万焕  于同申  
本文以中国1995—2011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人均GDP和碳生产率的趋同效应和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基于泰尔指数的σ收敛显示,全国整体在两变量上分别呈现倒"U"型和"U"型收敛趋势,但东中西内部和组间的差距形态各异,且东部和组间差距均是两变量总体差距的主要成因;②β收敛结果显示,由于各省份在技术进步率、国际竞争程度、产业结构偏好和能源结构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两变量更多地呈现条件β收敛而非绝对β收敛趋势,即向各自的稳态水平而非统一水平趋近;③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显示,中国各省份在实现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但碳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对滞后,说明碳生产率在向着一个相对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伟华  张焕明  
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增长收敛,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从短期性和长期性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呈先扩大后减小的过程即倒U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发散,但只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在长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趋于收敛;并给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曲线的模型形式及预测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